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演示版《美学原理》教学大纲.pptx
演示版《美学原理》教学大纲.pptx
.精品课件.
16
第一章 审美的本质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关于审美本质的探讨历程 一、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二、中国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第二节 马克思的“美的规律”思想 第三节 审美的本质 一、探讨审美本质的若干原则 二、审美本质及其逻辑 三、作为元价值的真善美及其对立面的假恶丑
.精品课件.
13
导论 第二节 美学研究的对象 一、美学研究对象的若干观点 二、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 第三节 美学的学科特性 一、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二、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 三、美学相邻学科
.精品课件.
14
导论 第四节 美学的研究方法 一、区别于实证经验科学的哲学思维 二、区别于纯思辨的人文体验描述 2.教学基本要求
.精品课件.
17
第一章 审美的本质 2.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美的规律、自由劳动、人的本质等关键词,了 解中外思想史上关于审美本质的相关论述、马克思的“ 美的规律”思想,重点理解审美的本质,结合自己的审 美体验并运用本章的关键词与理论分析辨析人的审美活 动与其他人类活动的关系及其差异。
.精品课件.
18
第一章 审美的本质 3.本章推荐书目 [1][德]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 版社1996年版。 [2][德]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年版。 [3][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译 文出版社1999年版。 [4]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版
辨析美学、美学思维、审美活动、人文学科、哲学 思维、人文体验等关键词,了解美学的历史、关于美学 研究对象的若干观点、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理解美学 是研究审美活动的理论性人文学科,运用本章的关键词 与理论分析辨析美学学科同相关学科的关系与差异。
.精品课件.
15
导论 3.本章推荐书目 [1][古希腊]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商务 印书馆2013年版。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商务印 书馆1996年版。 [3][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 馆1996年版。 [4][德]马克思:《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 民出版社2002年版。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
.精品课件.
1
一、课程性质
• 美学一门是在现代性进程中从哲学分化出来的人文学 科。美学原理或美学概论是美学学科家族中最基础的 理论学科,它既不同于美学史、艺术美学等其他美学 分支学科,更有别于美术学、艺术学及任何单纯的文 学或艺术理论。
• 美学原理是一门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为理论资 源,研究和理解人类审美意识发生,审美活动的本质 、特征、种类、范畴与功能等一般问题的人文学科。
[4]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
》,三联书店2002年版。
.精品课件.
34
第六章 自然美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自然美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性 一、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之美:自然美的两种内 涵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 自然美的代表性模式 一、如画模式 二、比德模式 三、宇宙本体 四、天成境界
[5][波兰]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西方六大美学 观念史》,刘文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6][美国]彼得·基维主编:《美学指南》,彭锋等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精品课件.
10
七、教学参考课时与安排
• 以18周36计划教学课时为准,大致安排如下。可根据 教师与学生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
.精品课件.
23
第二章 审美活动经验 3.本章推荐书目 [1]北京大学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 ,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 [3]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版。
.精品课件.
24
第三章 形式美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形式美的自由历程 一、从形式到美的形式 二、从美的形式到形式美 第二节 形式美的构成要素 一、色 二、形 三、声 四、质 五、味
.精品课件.
25
第三章 形式美
第三节 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一、对称与均衡
二、调和与对比
三、比例与尺度
四、节奏与韵律
五、多样与统一
第四节 形式美的变迁
一、形式美的普适性
二、形式美的商品化
三、形式美与时尚
.精品课件.
26
第三章 形式美 2.教学基本要求
辨析美的形式、形式美、内形式与外形式等关键词 ,了解形式美的自由历史、形式美的变迁,重点理解形 式美的构成要素和基本规律,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并运 用本章的关键词与理论分析具体的形式美与形式审美现 象。
.精品课件.
2
二、教学目的
• 作为大学通识教育或文学、艺术、哲学等相关专业的 基本选修或必修课程之一,美学原理或美学概论课程 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了解、掌握美学学科的 基础知识与理论,认识、把握纷繁复杂的审美活动的 基本规律,初步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美学理论去分析 、鉴赏自然、社会和艺术审美等各种审美现象的能力 ,从而使他们成为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精品课件.
3
二、教学目的
• 的专业人才,并为他们深化相关学科的学习,从事审 美鉴赏或审美创造,从事各种学科的基础教育教学、 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美学原理在培养学生的综合 人文学科素质和相关专业能力,尤其是理论思维的能 力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落实上述作用是 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宗旨。
[1]李泽厚:《美学四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版。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年版。
.精品课件.
9
六、教材与基本参考文献
[4][苏联]里芙希茨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四 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985年版。
.精品课件.
5
三、教学内容
等五大审美类型的美学内涵、基本特征及其价值等相关 知识与理论,优美、崇高、悲剧、喜剧和丑等五大审美 范畴的美学内涵、基本特征及其价值等相关知识与理论 ,审美教育的美学内涵、功能与实施途径等相关知识与 理论。
.精品课件.
6
四、教学方式
• 基于本课程理论性与人文体验性兼具之特点,采用理 论讲授与个案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手段。视讲授内容和 课堂情况,适时讨论,并利用多媒体手段与网络资源 以确保教学效果。
.精品课件.
33
第五章 社会美
3.本章推荐书目
[1] [法]泰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
社1963年版。
[2] [俄]米哈伊尔·巴赫金:《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
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巴赫金全
集》第六卷,李兆林、夏忠宪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朱光潜:《谈美》,中华书局2010年版。
第一节 技术美的பைடு நூலகம்位
第二节 技术范畴及其美学视域
一、技术范畴
二、技术的美学视域
第三节 技术美与功能美
一、技术美的独立
二、功能美
第四节 设计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创造
一、设计是一种文化整合
二、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精品由课件度.
29
第四章 技术美 2.教学基本要求
辨析技术美、功能美、设计美学等关键词,了解技 术范畴及其美学视域、技术美与功能美的特定内涵,重 点理解设计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创造,结合自己的审美体 验并运用本章的关键词与理论分析具体的技术美与技术 审美现象。
周次 1 2 3 4 5 6 7
教学内容
导 论 第一、二节
第三、四节
第一章 审美的本质 第一、二节
第三节
第二章 审美活动经验 第一、二节
第三至五节
第三章 形式美
.精品课件.
课时 2 2 2 2 2 2 2
11
周次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教学内容
第四章 技术美
第五章 社会美
.精品课件.
35
第六章 自然美 第三节 天然美: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 一、自然界的天然美 二、人生社会的天然美 三、艺术品的天然美
.精品课件.
36
第六章 自然美 2.教学基本要求
辨析自然美、如画模式、比德模式、天然美等关 键词,了解自然美概念的两种基本内涵、自然美的基 本特性和作为中国古典美学核心自然美范畴的天然美 ,重点理解自然美的四种代表性模式,结合自己的审 美体验并运用本章的关键词与理论分析具体的自然美 与自然审美现象。
.精品课件.
7
五、考核方式
• 采取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或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其中 ,平时课堂讨论与发言、小作业等占课程总成绩的2030%,期末结业考试或考查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70% 。
.精品课件.
8
六、教材与基本参考文献
(一)教材
尤西林主编:《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1
月版。
(二)基本参考文献
.精品课件.
19
第二章 审美活动经验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根源
一、研究审美经验根源的方法论前提
二、审美活动的生理与心理基础
三、审美经验的发生
四、审美经验的发展
第二节 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感受特性
一、审美心理结构
二、审美积淀
三、审美感受特性
.精品课件.
20
第二章 第三节 审美心理要素 一、感觉 二、知觉 三、想象 四、情感 五、领悟 第四节 审美经验模式 一、审美体验 二、审美注意
审美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