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物栽培学A》试卷B标准答案

《作物栽培学A》试卷B标准答案

《作物栽培学A》试卷B·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0.5分)1.根据不同小麦品种对低温的要求可分为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和半冬性品种。

2.小麦籽粒干物质的20% 来自开花前贮藏在营养器官中的碳水化物,80% 来自开花后制造的光合产物。

3.小麦籽粒中的氮素70% 来自开花前贮藏氮的再转运,30% 来自开花后的吸收。

4.优质强筋小麦要求面团稳定时间一级为≥10分,二级为≥7分,优质弱筋小麦要求相应值≤2.5分。

5.地上部有5个伸长节间的中稻,其拔节期正值穗分化的第一苞分化期;孕穗期正值穗分化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6.当前水稻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生长调节剂是多效唑,其秧田期的适宜施用时期为一叶一心到二叶一心。

7.水稻叶片的寿命,随叶位上升而逐渐延长,其中剑叶的寿命最长。

8.甘薯的主要用途包括:食用、饲用和工业原料用。

9.甘薯的需水特点是耐旱和怕涝。

10.玉米需水量是指玉米在一生中棵间土壤蒸发和植株叶面蒸腾所消耗的水分的总量(包括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一般每生产1kg子粒玉米大约耗水0.6m3。

11.中国玉米种植的6个产区是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12.通常,每生产百千克玉米子粒需要氮、磷、钾大量元素的比值为2.5(kg):1.0(kg):2.5(kg)——无单位者判错;在玉米子粒中三要素的积累总量约有60% 来自营养器官前期累积的再调运,约有40% 靠根系后期的吸收。

13.世界春玉米产量的最高纪录是23222kg·hm-2;夏玉米为16444 kg·hm-2。

二、简答题(共40分)1.小麦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

(3分)答:小麦主茎叶与分蘖呈现n-3的同种规律,主茎某一叶龄分蘖数等于前2个龄分蘖之和(1分)。

冬小麦的分蘖分为冬前分蘖(成穗率高)和春季分蘖(成穗率低),分蘖发生越晚其成穗率越低(1分)。

主茎开始拔节前,达到最大分蘖数,在此之后,分蘖开始两极分化,此时一般有自身根系和叶片数较多的分蘖较易成穗,否则则退化死亡(1分)。

2.小麦穗分化分期。

(3分)答:小麦的分化可分为生长锥伸长期、单棱期、二棱期、护颖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期和四分体期。

3.概述小麦籽粒蛋白质各组分的积累动态。

(3分)答:大约开花后7~10天,籽粒蛋白质开始积累,其中清蛋白和球蛋白最早积累(1分),以后以醇溶性蛋白积累为主(1分),谷蛋白快速积累的时期最晚(1分)。

4.小麦施肥量的计算公式。

(2分) 答:(%)(%))/(当季利用率肥料养分含量土壤供应量作物需求量亩施肥量⨯-=kg (1分)生产单位产量的需求量目标产量作物需求量⨯=。

(0.5分)土壤供应量由空白地的供应量得出。

(0.5分)5.小麦耗水系数。

(2分)答:生产单位重量的小麦籽粒所消耗的水量。

6.依据植物学系统和作物用途如何分类。

(2分)答:共分为四大部分九大类别。

即:Ⅰ粮食作物:①禾谷类作物;②薯芋类作物;③豆类作物(0.5分)Ⅱ经济作物:④纤维作物;⑤油料作物;⑥糖料作物;⑦其它作物(0.5分)Ⅲ绿肥和牧草作物:⑧绿肥和牧草作物(0.5分)Ⅳ药用作物:⑨药用作物(0.5分)7.控制水稻无效分蘖的措施。

(3分)答:(1)分蘖肥早施(插秧7天施下)且不要过量,到无效分蘖期肥力能减下来。

(1分)(2)在分蘖末期进行晾田或晒田,南方(江苏、浙江)提出超前晒田,即分蘖数达计划 穗数的70~80%时即开始晒田。

做到以水控肥、以肥控蘖。

多雨地区可采用深水淹池的办法。

(2分)8.水稻的秕粒及其形成的原因。

(3分)答:秕粒——已受精的子房,在膨大过程中中途停止发育,米粒充实度不到2/3的,均算作秕粒。

(1分)形成的原因:(1)灌浆期温度<15℃(0.5分);(2)灌浆期干旱或长期保水层(0.5分);(3)灌浆期脱肥(0.5分);(4)倒伏或病虫害(0.5分)。

9.甘薯翻蔓减产的主要原因。

(3分)答:甘薯翻蔓减产10~20%(1)伤害茎叶:由于翻蔓,茎叶受伤或脱落,叶系下降。

(1分)(2)翻蔓后削弱叶片的光合强度:由于叶片翻转、重叠、密集影响叶片受光,呼吸增加,光合下降。

(1分)(3)打乱了植株养分的正常分配:反蔓伤害了茎蔓的顶梢,促进侧枝或腋芽的生长,消耗大量的养分,运往薯块的养分减少。

(1分)10.甘薯生长的平衡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3分)答:平衡点——甘薯地上部鲜重的变化曲线与块根鲜重的变化曲线相交叉的地方。

此时T/R 值为1。

(1分)生物学意义:平衡点出现过早则茎叶生长量不足或早衰(1分);出现过晚则生长过旺或地上部贪青晚熟(1分)。

正常情况下,春薯为8/底、9/上;夏薯为9/上。

11.华北地区甘薯生长中期的生育特点?(3分)答:由于此期温度高,正值雨季、日照少,所以茎叶生长快,薯块膨大较慢(1分);以N代谢为主,茎叶中含N多(1分),高产田若施N过多、土壤水分又多易徒长(1分)。

12.玉米群体结构的概念及合理密植的原则。

(2.5分)答:玉米群体结构是指群体的组成、群体密度、群体分布与群体动态变化等。

合理密植的原则是根据品种和栽培条件的改变确定适宜的密度,使得群体的最适叶面积系数的光截获率达到95%左右,光能在冠层的分布合理。

同时,保证群体与个体的协调发展,使穗数、粒数和粒重三者的乘积达最大值(1分)。

具体为(1)依据品种定密度(0.5分);(2)根据肥水条件定密度(0.5分);(3)根据光照、温度等生态条件定密度(0.5分)。

13.简述发展玉米生产的重要意义。

(2.5分)答:玉米是优良的饲料、重要的工业原料和优质的粮食作物,随社会的进步,发展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适应性广,产量潜力大,居禾谷类作物之首;(0.5分)(2)玉米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良饲料,兼具饲用品质优良和高产优势,使之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支柱饲料;(0.5分)(3)玉米子粒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有益成分,可加工为许多主、副食品;(0.5分)(4)玉米子粒及其副产品还是主要的工业原料,如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酒精、玉米糖浆等,是食品、医药、化工等工业的重要原料;(0.5分)(5)综合利用价值高。

(0.5分)14.简述高油玉米的品质特性及其栽培要点。

(2.5分)答:高油玉米是子粒含油量比普通玉米高50%以上的玉米类型,含油量高达7%~10%,玉米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的脂肪酸甘油酯(80%以上)。

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油玉米具有高能、高蛋白、高赖氨酸、高色氨酸和高维生素A、维生素E等优点。

高油玉米的栽培要点:(1)选择优良品种。

选高产、优质、抗病,综合性状好的杂交种。

(0.5分)(2)适期早播。

高油玉米生育期较长,子粒灌浆较慢,中、后期温度偏低不利于高油玉米生产,适期早播是延长生长季节,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0.5分)(3)合理密植。

适宜密度介于普通紧凑型和平展型玉米之间,为60000~75000株/hm2。

(0.5分)(4)合理施肥。

氮磷钾及锌肥配合施用,施肥方法遵循“一底二追”的原则。

(0.5分)(5)根据玉米的田间长势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化学调控和病虫害防治。

(0.5分)15.玉米叶片的分组及其功能。

(2.5分)答:玉米整株叶片根据着生节位、特性和生理功能划分为4组:(0.5分)(1)基部叶组,制造的光合产物主要供给根系的生长,又称为根叶组。

(0.5分)(2)下部叶组,制造的光合产物主要供给茎秆,其次是满足雄穗生长发育的需要,又称为茎雄叶组。

(0.5分)(3)中部叶组,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主要供给雌穗生长发育,又称为穗叶组。

(0.5分)(4)上部叶组,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主要供给子粒生长发育,又称为粒叶组。

(0.5分)三、论述题(共45分)1.小麦适宜群体结构的内涵及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途径。

(10分)答:小麦合理的群体结构是指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以及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使群体的大小、分布、长相和动态有利于群体与个体的协调发展,改善光合性能,从而经济有效地利用光能和地力,争取穗足、粒多、粒饱,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1分)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途径可分为三条:(1)以分蘖成穗为主达到高产。

基本苗少(120~180万/公顷),群体较小(春季最大分蘖数不超过计划穗数的2倍),分蘖成穗率较高(50%以上)。

通过减少基本苗数控制无效分蘖以防止群体过大;通过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单位面积穗数,从而达到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结构合理,穗足穗大,粒多粒饱,倒伏减少。

但是,对土壤肥力条件和栽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3分)(2)以主茎穗与分蘖穗并重达到高产。

每公顷基本苗195万~300万,群体中等,在总穗数中主茎穗与分蘖穗各占50%。

一般选用分蘖力中等或偏上、穗型较大、秆壮抗倒的品种,利用冬前分蘖成穗,群体不太大,个体发育较好,以争取较大的穗粒重而增产。

这一途径适于达到中产的麦田。

(3分)(3)以主茎成穗为主达到高产。

适用于晚播冬小麦或春小麦分蘖期短的自然条件。

基本苗较多,每公顷450万~600万。

通过增加苗数弥补单株分蘖不足,以争取足够穗数。

采用这一途径的晚播冬小麦麦田,拔节前应适应控制无效分蘖。

(3分)2.实现小麦高产优质的氮肥运筹模式。

(10)答:一般丰产田,氮肥总量的50%做基肥,50%做追肥;高额丰产田进一步减少氮肥基施比例(30%),增加追肥比例到70%(2.5分)。

同时将一般生产中的起身期(二枝期)追肥改为拔节期至拔节后期(雌雄原基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2.5分),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控制旗叶和倒二叶过长,改善小麦株型结构;能够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土壤深层根系比重,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能够控制营养生长和贮存生长并进行段的植株生长,有利于干物质的稳健积累,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促进单株个体健壮,有利于小穗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能够促进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光合产物及营养器官贮存的氮素向籽粒转运,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2.5分)。

追拔节肥的具体时要依据品种、地力水平和苗情决定。

在地力水平较高,群体适宜的条件下,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一般在拔节初期,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宜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更高地力条件下可延迟至旗叶露尖(2.5)。

3.论述山东省麦茬稻的黑黄变化规律及其水层管理措施。

(10分)答:山东省麦茬稻的黑黄变化规律:水稻插秧返青后叶色尽快变深,到分蘖盛期达到最深,即出现“一黑”(叶色深绿、叶尖稍软象水仙花,穴型应呈喇叭状);分蘖盛期以后,叶色正常退绿,拔节时叶色最浅,即出现“一黄”(拔节黄)。

(2分)幼穗分化后,叶色由黄变绿,到孕穗时又呈现深绿色,即出现“二黑”;抽穗前,水稻将到开花结实期,养分向籽粒集中,叶片含氮量下降,叶色由黑变黄,到齐穗时最典,即出现“二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