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编制开发方案

如何编制开发方案

同学们好!我叫夏惠芬,是油气田开发教研室的教师。

在上课之前,首先与同学们认识一下,先点一下名……………….另外,提几点要求:不迟到,不早退。

上课认真听讲,不许说话。

平时表现(出勤、课堂、作业等)计入考试成绩。

这学期,我将与同学们一起完成石油工程课程中的油藏工程和采油工程两部分内容。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石油工程》。

本书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中“石油行业类主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属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又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适用于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学。

全书共分十七章,内容主要包括油田开发基础及开发方案、岩石与钻头、井眼轨道设计与控制、钻井液、优选参数钻井、油气井压力预测与控制、固井与完井、油气井流入动态、油气井举升方式、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注水及油井砂蜡水稠、油田开发动态分析及调整等。

石油工程包括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油藏工程三个部分,是油田开采的基本过程。

该课程的特点是“合三为一”,集多学科为一体、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是专业主干课。

其目的是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绪论在石油工程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油井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和人工补充能量开采后的油藏,原油采出量平均不到原始石油地质储量的50%,即有一半左右的石油储量残留在地下。

在未发现既经济又丰富的石油替代物之前,要保持石油稳定供给,不仅需靠在勘探上作出更大的努力,同时还需努力提高现有油藏的生产能力,即人们非常关注石油的开发与开采。

目前,石油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第一章油田开发基础及开发方案一个含油构造经过初探,发现工业油气流以后,紧接着就要进行详探并逐步投入开发。

所谓油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试验资料,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按石油市场的需求,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以提高最终采收率为目的,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使油田按方案规划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进行生产,直至油田开发结束的全过程。

一个油田投入开发,会给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开发油田必须依据一定的方针来进行。

开发方针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油田今后生产的经济效益的好坏与技术上的成败。

正确的油田开发方针应根据国民经济对油田工业的要求和油田开发的长期经验总结制订出来。

开发方案的编制不能违背这些方针,否则就会给油田开发本身带来危害,而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

油田开发必须依据一定的技术方针来进行,在制订油田开发技术方针时要考虑的因素为:①采油速度,即以什么样的速度将地下的原油采出==即年产油量占油藏可采储量的百分比;②油田地下能量的利用和补充;③采收率的大小;④稳产年限;⑤经济效果;⑥工艺技术。

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但有时又是相互矛盾的。

应该根据国内外油田开发的经验和国家的能源政策,制订出科学的油田开发方针,并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一个油田在明确的开发技术方针指导下,要想进入正规的开发,必须编制好油田开发方案,即依据油田开发的基础知识,对油田的开发程序、开发方式、层系划分、注水方式、井网密度、布井方式及经济指标等各因素进行充分的论证、细致的分析对比,最后制订出符合实际、技术上先进、经济上优越的方案。

油田在明确的开发方针指导下,进入正规的开发过程,该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和开发试验等。

(2)开发设计和投产,其中包括油层研究和评价、全面部署开发并网、制订射孔方案和方案的实施。

(3)方案的调整和完善: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油田开发的中心环节。

必须切实地、完整地对各种可行的方案进行详细制订、评价和全面的对比,然后确定出符合实际、技术上先进、经济上优越的方案。

本章将围绕油田开发方案,着重论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非均质多油层整装储量油田和断块油田的合理开发程序;多油层油田开发层系的划分;油藏驱动方式及特征;砂岩油田的注水开发;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等问题。

第一节油田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及资料准备一、油田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在编制油田开发方案之前(准备工作),必须对物探(主要搞清地下构造)、钻井、录井、取心、测井、分析化验各项工作取得的成果,进行综合地质研究,编制各种地质图件,并根据所钻详探井、评价井、资料井及必要的试验区的井所录取的静态资料和试油试采的动态资料,研究开发区的静态地质特征及动态反应情况,从而编制出正式开发方案,以指导开发区全面进行开发。

在正式开发方案中必须对以下的油藏工程问题加以研究。

1)分层系开采的油藏要合理划分与组合开发层系;2)不同开发层系经济合理的井网密度;3)油藏的驱动方式及油井的采油方式;4)生产井的合理工作制度;5)需注水开发的油藏,还要确定不同层系的合理注水方式,注水井的合理工作制度及最佳注水时机;6)保持压力水平;7)合理采油速度,预测稳产年限及最终采收率;8)对断块油田,分开发单元研究其静、动态特征及各单元油藏工程技术对策;9)对低渗透油田,要研究裂缝方位与井网优化配置和采用水平井整体注水开发裂缝性低渗透油藏;10)对于稠油油田需研究热采问题;11)开发区经济技术指标,预测油田开发趋势;12)各种开发方案的分析对比,提出最优方案。

以上问题的研究完成之后,就要提出开发方案实施的要求和步骤、开发设计井位图和完整的开发方案报告。

二、油田开发方案所需资料编制油田开发方案需大量的静、动态资料,对开发区掌握情况越多,编制的开发方案越符合该区的实际状况,在编制一个区的油田开发方案时需要以下资料:1.地质特征资料通过地震资料分析,用钻井、取心、地球物理测井及试油等手段,要掌握开发区地层、构造、油层、储层、隔层与夹层、油藏类型、地质储量等静态特征方面的资料。

2.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资料通过室内物理模拟研究,掌握岩石润湿性,油、水相对渗透率,水敏、速敏、酸敏,水驱油微观特征,常温、常压及高温、高压下流体的物性参数等方面的资料。

3.压力、温度系统及初始油分布资料用测试资料回归可以得出不同油藏,不同区块或不同砂岩组的压力和深度、温度和深度关系曲线,从而判断油藏的压力系统和温度系统,并由油层中部深度求得原始地层压力及原始油藏温度的数值。

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及测井曲线解释资料,分析开发区域的初始油饱和度及其变化规律。

4.动态资料利用试油试采井,取得单井日产油量的数值,并掌握其产油量、压力、含水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采出(油、液)指数与生产压差随含水的变化和产出油的含硫、含蜡、密度及凝固点。

而对于要进行注水开发的油藏通过试注要掌握注入量随注入压力变化规律及分层吸水量方面的资料。

5.一些特殊资料射开程度对生产的影响,③油层厚度和渗透率比值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及采收率影响的总之,在开发方案设计之前,对油藏各方面的资料掌握得越全面越细致,做出的开发方案就会越符合实际,对某些一时弄不清楚开发方案设计时又必需的资料,则应开展室内试验和开避生产试验区。

第二节田地质模型的建立油田开发的对象是油藏,为了从油藏中更好地采油,就必须对油藏本身的一些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掌握油田的地质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地层石油在地层中生成、运移,又保存在地层中,因此研究石油必须研究地层。

岩层定义:组成地壳的层状岩石地层的定义:指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形成时代,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

主要包括沉积岩、沉积变质岩、混合岩和部分岩浆岩。

研究地层时主要分析地层的接触关系、地层年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及地层岩性的描述。

例如通过对某油田2、3井区测井曲线解释,该区地层自上而下钻遇有新生界第四系、第三系;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古生界石炭系和奥陶系。

接触关系为整合、假整合和不整合。

目的层三叠系钻厚286.5~415m,可分为上、中、下三个统,油层发育在三叠系中、上统。

中统和上统为三个自下而上岩性由粗到细的正旋回沉积,各旋回的细段岩性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透镜体,是良好的隔层和盖层,油层均集中发育在各旋回的粗段,其岩性为浅灰、灰褐色砂砾岩和砂岩。

三叠系上旋回细段底部有3~8m的含铀泥岩,电性特殊,电阻曲线低值,自然伽马曲线高值,区域分布稳定,口口井钻遇,是地层对比的标准层。

二、构造构造的定义:组成地壳的各类岩石,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及其地质成因上的联系。

构造地质的任务,就是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在空间上分布的形态、成因和规律。

岩石具有塑性,受力后可以弯曲褶皱。

主要有:褶皱构造:指具有塑性的岩石,受力后弯曲褶皱的一种地质构造形态,常见的背斜、复背斜、向斜、复向斜。

断裂构造:指岩石受力发生断裂之后的构造型态。

岩性构造:指岩石物性的变化后的构造型态。

三、储集层 (分类、成因及储集性质、孔隙结构特征、形成条件及分布特征)我国油田储集层以碎屑岩为主(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及辽河油田),而灰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层较少(华北油田)。

1.碎屑岩,孔隙是储油空间和流动通道,单一的孔隙介质2.灰岩和碳酸盐岩,孔隙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是油流通道,一般为孔隙-裂缝双重介质。

含油的储集层即油层。

类型:①具有工业性开采价值;②通过开采技术的提高,可以转化为具有工业价值的油层;③根本就没有开采价值。

依据沉积的旋回性、标准层、油层物性、油水系统、流体性质、隔层条件及电性特征,可以对油层进行详细的对比和划分。

某油田三叠系油藏通过细分层对比,三个油组分为4个砂岩组10个小层,其结果见表1-1。

(page4)通过油层对比在油层组基础上分为砂岩组,然后在砂岩组基础上分为小层。

在对油层进行研究时,要阐明油层的沉积相、油层物性、分布面积、厚度、有效厚度以及组成油层岩石的岩性。

关于储层精细地质研究的特点、内容、技术、理论和方法详见本章第三节。

四、隔层及夹层隔层及夹层对油气田开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层系划分,分采分注。

对隔层及夹层的研究主要论述其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及性质,有关内容在此不详细阐述。

五、油藏油(气)藏的定义:指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油(气)聚集。

研究油藏的压力系统、流体性质、油水界面、油藏类型研究。

例如某油田2,3井区三叠系油藏纵向油水关系复杂,具有四套油水系统,各套油水系统无论控制条件,还是流体性质、油水界面深度都有较大的差异,构成了不同的油藏类型。

按圈闭成因和油水分布关系,该区可以划分为三种油藏类型:1)Ⅰ油层组为构造边水油藏。

构造控制油藏的形成,高部位为油,水分布在边缘。

LN2井试采Ⅰ油层组,短期内在其它地区Ⅰ油层组普遍产生压降,最大为2.25MPa,表明边水虽有一定能量,但边水不活跃,水体范围小。

2)Ⅱ油层组为岩性构造底水油藏。

油藏西部主要受岩性控制,东部受构造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