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4.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5.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6.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进行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1.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进行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谜语引入: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
(猜一动物)(谜底:松鼠)如果是你来写松鼠,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呢?咱们来看看别人是怎样来写这美丽可爱的松鼠的。
2.助读资料:(1)走进作者: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
他用了40年时间完成了36 卷的代表作《自然史》。
在布封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具有人类的一切美好品质。
(2)松鼠:松鼠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40种,我国有26种。
其中生活在树林里的松鼠,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各地十分常见,因而又叫普通松鼠。
它的身体细长,体毛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称灰松鼠。
松鼠一般白天活动,清晨更为活跃。
它的听觉和视觉都很好,行动敏捷、活泼。
松鼠的毛皮又轻又暖,质量虽然比不上水獭和紫貂的毛皮,但是数量很多,是我国重要的毛皮兽之一。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松鼠》是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
作者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鼠:上边是“臼”不是“白”,下边两个竖提内各有两小点,末笔斜钩呈弧形、要长。
玲:左窄右宽,“令”的人稍宽、下边横撇要小、横撇下的点稍大。
歇:“日”要扁小,“匃”里面“人”要小,注意不要写成“凶”。
拾:左窄右宽,右边“人”字要舒展,下边有一短横,“口”字稍扁宽。
狭:“犭”要窄长,“夹”两横靠上,竖撇贯穿两横、要长,里边是左点右短撇。
梳:右边第三笔是撇折、折向上拉要轻,下边三笔均匀排列,中间有一短竖。
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松鼠的乖巧、驯良等特点。
四、当堂检测第二课时一、出示学习目标1.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2.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重点)4.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进行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难点)二、品读释疑1.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松鼠的?(课后第1题)从外形特点、性格特征、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2.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这是文章的总起句,统领全文,总写松鼠的特点: 漂亮、乖巧、驯良。
3.阅读方法解密:找中心句(1)概念:中心句是能够高度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整篇文章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2)位置: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3)作用:在文章开头:总领下文。
在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总结上文,领起下文。
在文章末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4)运用:本文第一句话总结概括了松鼠的特点美丽、乖巧、驯良惹人喜爱,是文章的中心句,只要抓住这句话,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松鼠的特点。
4.外形特点(1)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
运用了打比方——生动、形象、具体。
(2)“我”的“漂亮”: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尾巴帽缨形、漂亮、坐姿吃相用前爪送吃5.性格特征(1)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打比方把松鼠比作飞鸟,形象地表现了松鼠的行动敏捷。
(2)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
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
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
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
在清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
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驯良(3)“我”的“驯良”:活动范围:树林(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晚上(不骚扰人类)常吃食物: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等(不伤害人畜)6.行为特征(1)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作比较将松鼠与山鼠作比较,突出了松鼠的活动特点,也表现了松鼠乖巧的性格特征。
(2)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
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3)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
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
写松鼠搭窝的全过程。
用“搬、编扎、挤、踏”等一系列动词,从选址、建造等方面表现了松鼠做事有条理、聪明、勤快。
(4)练习说话: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松鼠,你怎么向大家介绍搭窝的过程。
(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还……”)松鼠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
最后,在搭好的窝上面加一个盖。
(5)行动特征──乖巧从动作、行为上:警觉性强、跑跳敏捷从搭窝特点上:选择窝址、搭窝过程、窝口设计7.生活习性(1)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
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光光溜溜”形容毛光滑不杂乱,“干干净净”形容毛洁净无杂物。
叠词连用,形象地表现了松鼠爱干净的特点。
8.讨论交流:你学到了哪些写小动物作文的方法?(1)可以先写动物的外形,再写动物的生活习性。
(写作顺序)(2)写动物的生活习性时,可以从它们的活动、住、吃、游戏、玩耍、睡觉等方面来写。
(3)无论写外形还是生活习性,重点是用词要准确,把他们的特点写具体。
三、结构主旨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本文生动地介绍了松鼠漂亮的外形、驯良的性格、乖巧的行为和生活习性等,突出了松鼠讨人喜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写作方法: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作比较: 就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运用这种说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本文在说明松鼠的活动特点时把它和山鼠作了比较,突出了松鼠的特征。
(2)举一例:《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为了说明宴会厅的建筑面积,作者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五千个席位的宴会厅又是另一番景象。
它的面积有七千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大,设计的精巧也是罕见的。
(3)练一练:请你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一两句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4.课堂小结: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
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有独到的特点。
从说明的角度来看,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5.主题延伸我们喜欢的小动物很多,请同学们课后选择一种最熟悉的小动物进行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蚂蚁搬家、喜鹊筑巢、小鸡啄米……)喜鹊大多选择在难以攀爬,又高、又大的杨树的树丫杈上做窝。
它们先用小小的嘴巴衔来一根根干树枝,插放在枝杈间。
它们耐心地将大约二十厘米长的树枝一根一根地拔出再插进。
不断地调换干枯枝条的位置,不停地调整、加固。
慢慢的鹊巢的形状就出来了,圆圆的,远远望去好像一个大篮球挂在树梢。
在窝搭到了一定高度时,就会看到两只喜鹊抬着一根比较粗大的树枝,(一只用嘴叼着树枝的一头)两只喜鹊同时舞动翅膀飞起,这个动作叫“上梁”。
然后在里面填上厚厚的泥土,最里面衬上柔软的草叶、棉絮、羽毛。
这样一个既光滑又舒适的窝就搭好了。
四、课堂拓展推荐阅读:《请你认识大白鲨》、《蝉》五、当堂检测板书设计:《习作:我想对您说》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写法,用书信的形式围绕主题进行写作。
2.学习用第一人称来写作,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3.联系生活实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情感,培养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写法,用书信的形式围绕主题进行写作。
2.联系生活实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情感,培养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用第一人称来写作,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你是否还记得……《妈妈的爱》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