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男女成就动机的差异及其成因简析_王本法

男女成就动机的差异及其成因简析_王本法

第9卷第3期 1999年 济南大学学报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Vol.9No.3 1999男女成就动机的差异及其成因简析王本法 杜文学 摘 要: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男女成就动机的差异,指出男女成就动机的差异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大多数女性可能具有惧怕成功的动机;其二是男女在成就的归因方面存在着差异;其三是男女的成就动机在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第二部分论述了男女成就动机差异形成的原因,指出差异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庭的早期社会化、学校教育、社会分工、社会传统和文化角色。

关键词:成就动机;惧怕成功的动机;性别角色观念成就动机作为人类一种基本的社会性动机,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对于成就动机的探讨也逐渐演变而成为现代动机心理学的主流。

所谓成就动机,指的就是想要很好地完成困难的工作,在竞争的条件下获得优良成绩的那种动机。

因而开展对成就动机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人们的成就行为,尤其是对于我们理解与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于成就动机问题的研究涉及到众多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本文主要阐述男女成就动机的差异,对男女成就动机差异的原因作系统的分析。

一、男女成就动机差异的表现许多研究指出男女两性间的成就动机差异应当对两性的成就差异负责。

对于男女成就动机差异的问题,人们似乎在开始研究成就动机时就注意到了。

早期的观念一般认为男性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而女性的成就动机则较低。

后来的研究证明问题并非如此简单。

麦克米兰德发现在主题统觉测验(TAT)过程中,男女的成就动机得分与测验的指导语有关。

第一,在中性条件下,即告诉被试这不过是一种游戏。

使测验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则女性的成就动机得分高于男性。

第二,告诉被试测验将测量一个领导所应具有的快速与准确地组织、评估情境的能力时,则男性的成就动机分数会陡增,而女性的分数则不然。

第三,但当指导语说此测验将测量一个人为其他社会成员所认可的程度时,则女性的成就动机得分增长幅度大,而男性的得分增长不多。

许多心理学家指出,女性在激发成就的指导语面前得分不如男性增长快,说明女性的成就需要可能低于男性。

之所以在中性条件下,女性的得分高于男性,可能是因为这个指导语下的任务不具有挑战性,未能唤起男性的成就动机。

这同时说明男性与女性相比更喜欢竞争。

在第三种情况下女性得分的显著增长可能反映了女性更注重交往而男性更注重成就。

为了解释男女成就动机的差异问题,霍纳(Mar tlna H ornor,1968,1969,1972)曾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解释。

她认为妇女普遍具有一种害怕成功的动机。

她解释说由于妇女考虑到成功将会给她们带来诸如名望丧失,失去友谊和失去女人气质等消极后果,因而她们便有意回避成功。

这一观点在她所做的下述测验中似乎得到了证实。

测验要求大学生被试完成以下列情节为开头的故事:在第一学期结束后,医学院的女学生安妮或男学生约翰发现自己成绩名列前茅。

测验要求女性被试为安妮编写故事而男性被试为约翰编写故事。

结果发现有66%的女性被试认为安妮的成功将会为她带来诸如名望丧失、羞愧、孤独等消极的后果,而仅有9%的男性被试预言约翰的成功将会带来不良后果。

于是霍纳便得出了女性具有害怕成功的动机的论断。

霍纳的观点引起了人们很大的争论。

许多心理学家指出,在霍纳的实验中呈现给男性被试的主人公是男性,呈现给女性被试的主人公是女性。

那么这里面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女性被试的成就动机分数低究竟是由于自身的成就动机低,还是由于她们设想别的妇女通常不是一个成功者?基于这种考虑,霍夫曼(Lols W.Hoffman,1974,1977)重复了霍纳的实验。

他让男性被试也来以安妮为主人公写故事。

结果发现有65%或77%的男性被试也认为安妮的成功将会为她带来消极的后果。

一些其它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因而与其说霍纳的实验证明了女性具有害怕成功的动机,不如说传统的文化有贬低妇女成就的倾向。

尽管霍纳所得出的妇女普遍具有害怕成功的动机的论断受到了许多批评,但有些资料仍然显示,在特定的妇女身上的确存有害怕成功的倾向。

更进一步的研究指出,具有害怕成功倾向的妇女在竞争的条件下做得要比不具有害怕成功倾向的妇女差,而在非竞争的条件下却并非如此。

这说明具有害怕成功倾向的妇女可能要承受着仅由竞争情境所唤醒的某种焦虑。

因而妇女害怕成功的倾向可能反映了某种类型的焦虑。

所以能否将害怕成功的倾向看作一种特殊的动机,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另外,男女在成就的归因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尼科尔斯(John,Mcholls)在1975年所做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男孩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运气因素,而女孩则倾向于将失败归于自己能力的缺乏。

这一发现说明男孩为自己的失败辩护,女孩则有自我贬低的倾向。

尼科尔斯认为这种现象可能预示着女孩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早在1972年霍夫曼也发现有类似的现象,即对于智力方面的挑战女孩不如男孩积极,不仅如此,杜科思等人(Deaux,Whlte,Farrls,1975)的研究还发现男人倾向于选择技能性任务,而女人倾向于选择运气性任务。

这很可能是由于男人比女人具有更高的成就预期的缘故。

而且利希特(Lieht,1984)的研究还发现女孩喜欢那些她们已经熟悉了的工作,而男孩则倾向于选择那些只有经过努力才能掌握的工作。

这同样揭示了女孩具有较低的自信,缺乏探索的勇气。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男女在成就动机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男性对于成就比女性具有更大的需要,更倾向于为了成就本身的缘故而不懈地努力;2.男性对于所从事的工作比女性更专注,更持久;3.男性比女性更富好奇心,更愿意投身于探究行为;4.女性的动机主要指向人际关系领域,而男性的动机则更多地指向成就领域;5.女性取得成就的努力多半受使他人高兴的欲望所推动,而男性则多半是由对任务本身的兴趣所驱动;6.女性常常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而男性通常有较强的信心。

我国台湾学者邱维成以师大学生为被试所做的投圈测试也发现,男性的欲求水准大部分设立得较高,成就动机也比较高,而女性则较保守,倾向于保持原有的水准,有时行为的成就反而高出欲求水准。

这大体印证了国外有关研究的成果。

说明男女成就动机的上述差异在我国也是存在的。

男女两性的成就动机不仅存在着上述各方面的差异,而且在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许多研究指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理发展时期,男女的成就动机状况也是有差异的。

一些研究表明在12岁之前,女孩在成绩方面通常要胜过男孩。

尽管这时女孩为自己树立了较高的成就目标并尽力争取优越的成就,但在校外活动中却似乎没有这种倾向。

对于童年期过后,男女成就动机的差异人们尚未取得完全一致的结论。

大多数的研究倾向于认为男女的成就动机在中学时代从总体上来说没有多少差异,但在具体目标的设立上可能存在着不同。

比如有的研究就指出:在初中学生中男孩的数学志向高,而女孩的语文志向高。

男女成就动机在发展上的另一个明显差异就是女性的成就动机会随人生的不同阶段而产生波动,而男性则很少表现出这种波动。

事实上只要我们考虑一下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我们就不难理解这种现象。

比如对有的女性来说,她的成功可能会影响到她的爱情。

她对事业的追求可能会妨碍她与丈夫的关系或损害孩子的健康,因而这就有可能引起她的焦虑,于是便导致了成就动机在青春期的下降。

而在完成了贤妻良母的角色后,她便又可以追求自己的目标了,这时成就动机又会呈上升状态。

而对大多数男性来说,他们很少面临着事业与其它事情的两难,因而他们的成就动机一般呈稳定的上升状态。

二、男女成就动机差异的成因分析我们认为,男女成就动机的差异是伴随着角色社会化的过程而来的。

由最初遗传的生理形态的差异到父母对婴儿性别身份的确认,再由这种确认导向不同的抚养方式,最后才导致了男女成就动机的差异。

在漫长的社会化过程中贯穿、渗透着社会习惯、传统观念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影响。

首先,家庭的早期社会化对于男女成就动机差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研究的结果和对现实的考察都表明父母对男女孩子的成就趋向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一般说来,父母对男孩都寄予很高的期望,热盼他们从小就树雄心,立壮志,在事业上自强不息,可即便在同样的家庭中,父母对女孩子的期望也不同于对男孩子的期望。

父母大都在鼓励男孩子竞争、进取、成就和独立的同时,要求女孩子依赖、顺从、合作和不过多地追求名位。

他们更盼望自己的女儿在婚姻上能有个好的归宿,而不指望她们出人头地。

因而这种不同的态度势必要导致在未来生活中男性的成就动机要高于女性。

其次,学校的教育对男女成就动机差异的形成也负有责任。

谢尔斯(Sears.R)的研究发现,在学校里老师对于男女学生也持有不同的态度。

在谢尔斯的研究中要求小学五、六年级的老师为他们的学生打分,结果发现老师最喜欢的女孩不是完成学业最好、最用功的女孩,而是对社交和人际关系有擅长的女孩。

而对男孩则并不如此。

老师最喜欢用功、成绩突出和头脑反应快的男孩,对男孩的交际和为人则不太注重。

这可能会导致日后女孩的动机指向人际关系领域,而男孩的动机则更多地指向成就领域。

第三,社会的分工也是造成男女成就动机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大多数文化背景中,象法官、律师、医生、工程师等重要的工作更多地是由男人来承担的,而象护士、秘书等不重要的工作通常是由女子来担任的,而且即使是在“女人领域”内,权威和名人也大都是男人。

这些现象可能导致并强化女性在能力方面缺乏自信的信念。

有些研究指出,在“男子领域”内,妇女可能无意与男人竞争。

但在中性领域或“女人领域”内,女性的成就动机可能并不比男性差多少。

比如前面所提到的安妮如果是在护士领域内获得了成功而不是在医学上取得了成功,那么人们可能就不会再贬低安妮的成就了。

这就是说,在社会分配给女人的角色中,成就动机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最后,社会的传统、文化的角色观念可能直接影响了男女成就动机差异的形成。

社会的传统、文化的性别角色观念,不仅会影响妇女现时的思想观念和成就表现,而且还会通过父母、通过教师影响到男女儿童成就动机的发展。

阿尔珀(Thelma Alper)曾经考察了一个决定妇女行为的关键因素,即女性如何看待她们的性别角色。

问题范围包含了从传统的妇女角色到妇女解放运动所倡导的女性角色。

以女大学生为被试的调查结果发现那些持有新角色观念的女性表现有很高的追求成功的倾向,她们在成就需要测验中的行为更类似于男性。

而且阿尔珀还发现随着女性成就定向加强,男性的成就动机反而有退缩的趋势。

这一研究说明,社会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的变化会引起男女成就动机的变化,同时还说明男女成就动机的差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女性对社会生活更多地参与,女性的成就动机将会呈现上升的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