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室主任年度述职报告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教科室主任年度述职报告
(2011年7月)
教科室主任岗位核心职责
通过组织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我的管理思想: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牵牛要牵牛鼻子。
本学年所做工作汇报如下:
一、规范过程管理,课题研究又有新进展。
由李永树、李坤平、谭洪辉等人主持的三项县级课题于2011年5月顺利结题;曾校长、蒋和清、胡伯用等人主持的三项市级课题、廖双平等人主持的九项县级课题正按计划开展研究;以曾校长为组长的国家级重点课题“推进高中新课改打造自主教育办学特色”正式立项并于今年5月10日隆重开题。
二、推进高中新课改,已取得初步成效
重庆市作为全国最后一批参加高中新课改的省市,本学年高一年级进入新课改实验。
为推进高中新课改,协助校长和学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1.组织高一教师参加重庆市高中新课改暑期远程培训和市集中培训,且人人过关。
2.上学年末,即制定了我校高中新课改教师全员培训方案,学校于2010
年8月下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让全体高中教师从政策、理论、实践等方面对高中新课改的有了系统的认识和准备。
3.2010年下学期,由高中各学科组自主开展新课改实验研究,提倡在我校初中双主互动主流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高中新课程教学模式。
4.2011年上学期,高中一年级全体教师于本学科教研活动时间,在办公楼多媒体教室面向全校领导和同事上体现新课改理念的过关课。
开始阶段,传统课堂的影子较浓,离新课改要求太远。
曾校长、蒋校长等领导,在评课时直言不讳地指出其不符合新课改要求。
为此,我多次找蒋校长请教对策,蒋校长毅然决定率先垂范,为全体高中教师上了一堂示范课,大家感觉霍然开朗,明白了努力方向。
之后,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过关课就多起来。
孙念成、石丹毅、刘昌海等一次成功,任江东等老师第一次没过关主动要求再上,第二次上的公开课就像模像样了。
三、完善校本课程,打造品牌学科又有新收获。
1.本学年对已开发的各学科考点校本教材,在使用中完善,使用价值高,学生反应好,为今年我校中高考取得优异成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一,
第二,要求各教研组每半月要选编一期有现实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文献,印发或复制给教师学习讨论。
第二,提倡教师每学期购买两本教育理论书籍或订两份教学报刊,并纳入教科研奖励工资的考评项目。
从检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老师做得委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断地学习,把学习作为工作的补充,已成为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选择。
九、兼管一个年级,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本学期开始,学校实行新的年级管理体制,本人兼管高二年级。
1.开学第二周年级周前会对上学期末的考试质量分析,以数据说话,点名表扬和批评,一针见血,有振聋发聩之效;
2.在年级大力推进“教师的讲不超过25分钟,学生的练不少于15分钟”的教学基本模式,有利于改进满堂灌的不良教学习惯,较好的提高教学了实效性;
3.在高二年级倡导的“讲练考一体化”正在实施中,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对减少差生面转化差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4.在高二年级将值周工作课堂化,减轻了教师工作负担提高了值周工作的实效性。
5.在高二年级实施的各班各科过有效模拟线统计分析表,每次月考后都统计印发给每个老师,对促进教师增强教学目标意识,有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6.轮流进行周考;
7.中期考试后,与年级多数教师分别进行了个别交流,有的主要是找问题、定措施,有的主要是总结经验、找新的增长点。
问题与思考:对年级管理远未达到精细化和高效化。
一是本人能力和精力有限,二是年级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对年级管理机制完善的建议:1.年级主任下设教学副主任和德育副主任,两位副主任的待遇一样;2. 教学主任负责年级的教学和教研管理,备课组长为其主要下属;3.德育主任负责年级的德育管理,班主任为其主要下属;4.年级每周一次主任工作研讨会;5.组建年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每班一人,每天记录并上交师生的出勤和卫生、纪律、作业完成情况,年级每天通过校讯通择要通报;6.高三年级实行数学和理综轮流周考(星期五晚上);7.每次月考后年级管委会要分析问题,对症下药;8. 每次月考成绩出来后,要求各位教师集中在两天内找相关学生谈心鼓劲,年级管委会要有措施使之落实。
十、分管衔接班工作,建立考评标准,工作稳步推进
2010年12月,学校决定由教科室主任分管衔接班工作。
1.全面修订《云外校关于高中理科衔接班教师考评方案》,使之对衔接班教师管理更具操作性。
并于上学期末组织教师讨论修改,达成共识。
2.协助学部成功组建了第二届衔接班。
从教师的遴选,班主任工作方案、各科教学规划的审定,都做了一些扎实的工作,为衔接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严格按照《云外校关于高中理科衔接班教师考评方案》进行教学和班级常规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学生评教调查和反馈,月考核分三等奖励。
4.围绕如何更好的搞好衔接班工作,上期末和本学期先后举办了五次经验交流会,较好地统一了认识,解决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促进了衔接班工作的正常进行。
问题与反思
1.多数教研组发展很快,但仍有少数教研组相对薄弱,一时尚无良策。
2.“双主互动主流教学模式”已在初中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如何在高中段创造性的推广,还是一项挑战性任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