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学胸部_最新课件

医学影像学胸部_最新课件


X-ray
暗盒
CASSETTE
缺点: 不能动态观察
胸部侧位
二、CT检查
CT平扫
CT平扫是呼吸系统疾病最适用的检 查方法。根据胸部平扫影像可以对多数 呼吸系统疾病做出正确诊断。
扫描层厚为10mm, 在常规扫描基础 上有时需要增加薄层扫描2-5mm。薄层 扫描用于肺内的小病灶、支气管扩张、 肺弥慢性病变等。
第四胸椎

第八胸椎

纵隔的分部(四分法)
标志:胸骨角至第四胸 椎椎体下缘平面
上纵隔 下纵隔
以心包为界又分为:
前纵隔:胸骨后面与心包前壁
之间。
中纵隔:心、心包及出入心大
血管所占据的区域。
后纵隔:心包后壁与脊柱之间。
纵隔肿瘤
表现为纵隔肿块,鉴别诊断首先应明确肿 块的定位,然后根据肿块的形态及密度进行定 性诊断。多数纵隔肿瘤在纵隔内有其好发部位。
分叶,周边毛
刺征明显;纵 隔窗像(B) 示肿块呈实性
右肺周围型肺癌。CT肺窗像示(A)肿块毛 刺及胸膜凹陷征;纵隔窗像(B)示肿块内小 空泡
周围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
(三)弥漫型肺癌(肺泡癌)
为原发病灶不明显,而主要表现 为肿瘤沿着气道或淋巴管蔓延的肺 癌,广泛累及肺实质、肺间质及胸 膜等各种结构。以腺癌及肺泡细胞 癌多见。
右肺下叶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
CT表现
斑片或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 模糊,形态与肺叶或肺段相同。
病灶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含气之支 气管影。
大叶性肺炎
右肺中 叶大叶 性肺炎。 肺窗像 示右肺 中叶片 状密度 增高影
右肺下叶背段肺炎。肺窗像示右肺 下叶背段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二)支气管肺炎
X线表现
表现多种多样: 可为双肺广泛性网状阴影及粟粒或小
结节状阴影,亦可为肺炎样及结节状阴 影。 常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 同时有胸膜增厚或胸腔积液。
肺泡癌
肺泡癌
CT表现
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 大小不等多发性结节及片状阴影。 肺门及纵隔多处淋巴结增大,不易与肺
转移瘤区别。
X线可无异常发现,当胸膜增厚时CT 纵隔窗能显示增厚的胸膜呈弧线较高密 度影。
结核性胸膜炎
渗出性胸膜炎: 机体对结核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时发生,
胸腔内有液体积聚。临床上可有发热、胸 痛,积液量多时可出现气急,呼吸音减弱 及消失。
胸腔积液量少时X线不易发现或见肋隔 角变钝,CT见沿后胸壁弧形均匀致密影。 积液量大时下部或一侧胸腔呈致密影,CT 呈半月形。
肺癌合并空洞时需与结核空洞、肺脓 肿及肺曲菌球病鉴别。
五、肺转移瘤 Metastatic tumor of
pulmonary
肺转移瘤
肺部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头颈 部、乳腺、消化系统、肾、睾丸、 骨等原发恶性肿瘤均易转移到肺部。
转移途径有血行转移和淋巴道转 移,以血行转移最多见。
肺与纵隔淋巴转移后,可因淋巴 回流障碍引起胸腔积液。
充血期:无异常或仅见病变区肺纹理增强, 透光度减低或呈磨玻璃样。
实变期:肺实变呈大叶性密度增高均匀一 致阴影,有时在大叶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影 像。此期是X线的典型影像表现。
消散期:大叶阴影密度减低不均匀, 呈散在斑片状阴影。
各 肺 叶 大 叶 性 肺 炎 示 意 图
右肺中叶大叶性肺炎
右上叶大叶 性肺炎(正、侧位)
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 CT 肺 窗 像 ( A) 见 双 下肺沿支气 管走行片状 密度增高影, 纵隔窗像(B) 见气道通畅
三 、 肺结核
PulmonaryTuberculosis
三 、 肺结核
病理与临床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 部慢性传染病。病理上由渗出、增 殖、干酪、纤维化或钙化等不同改 变组成,但以一种病理改变为主。 分为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 及其 他肺外结核。
Bronchopneumonia
病理与临床
支气管肺炎亦称小叶性肺炎,
可由细支气管炎发展而来。多见于 婴幼儿、老年人及极度衰弱的患者 或为手术后并发症。
临床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可有咳 嗽、呼吸困难、发绀及胸痛。
X线表现
病灶多位于两肺下野内带。沿支气 管分布的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
肺纹理增强,边缘模糊。 阻塞性肺气肿表现。
为吸收好转后遗留改变,CT呈中等偏高密度, 形态不规则,粗细不均,走向紊乱。 钙化病变:
为结核后遗留钙质沉着, CT呈高密度。 CT值100—500HU。
肺结核
病变常位于上叶后段和下叶背段。
可为斑片状或大片状模糊阴影,可伴少量边缘 较清的增殖小结节或纤维索条状影和小钙化灶。
部分病例可见空洞或播散病灶。
前纵隔肿瘤有胸内甲状腺肿、胸腺瘤和畸胎瘤。
中纵隔肿瘤有淋巴瘤、支气管囊肿.
后纵隔肿瘤为神经源性肿瘤。
前纵隔肿瘤
一、胸内甲状腺肿 Intrathoracic Goiter
CT表现
胸骨后甲状腺肿多位于气管前偏 向一侧。肿块边缘清,可分叶,肿块 内因含碘密度较高,可有囊变或钙化, 压迫气管移位。上缘与颈部甲状腺相 连。
中心型肺癌
中心型肺癌
中央型肺癌
中央型肺癌
中央型肺癌
(二) 周围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
临床与病理
发生于肺段以下的支气管,见于各 种组织学类型的肺癌。病理形态为肺内 结节或肿块,肿瘤内可形成瘢痕或坏死。 肿瘤内的坏死组织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 形成空洞,具有较大空洞者称为空洞型 肺癌。发生在肺尖部的周围型肺癌为肺 上沟(Pancoast’s)瘤,或称为肺尖癌。
前纵隔位于胸骨之后,气管、升主动脉和 心脏之前。中纵隔相当于气管、主动脉弓、 心脏和肺门的区域。食管及食管以后为后纵 隔。
自胸骨柄下缘与第四胸椎椎体下缘做一 连线,横线以上为上纵隔;肺门下缘做一横 线,横线以下为下纵隔。上纵隔与下纵隔之 间为中纵隔。
纵隔划分
气管
中食管纵隔Fra bibliotek前纵隔
心大血管
后纵隔

胸部摄影
摄片是呼吸系统影像检查最基本的方法。
1、正位:通常为后前位,X线自背部射入。 2、侧位: 患侧胸壁靠片,X线自健侧射入。 3、斜位:常用于显示肋骨腋段的骨折。
正位胸片
Frontal view
暗盒
CASSETTE
优点:射线较透视少; 有永久记录,便 于复查。
胸部正位
侧位胸片
Lateral view
大量积液可将肺压迫形成肺不张。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 胸部正位片示 右侧胸腔中量 积液
包 裹 积 液
右侧结核性胸膜炎。CT纵隔窗像见右 侧胸腔积液
四、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
病理:支气管肺癌是原发于支气管上皮、 细支气管肺泡上皮及腺体的恶性肿瘤。 按组织类型分为:① 鳞状细胞癌;② 小 细胞癌;③ 腺癌;④ 大细胞癌。
X线表现
肺转移瘤多见于两肺中下野,为肺内 单发或多发结节及肿块阴影。
病变边缘清楚,两肺多发小结节转移。 多见于甲状腺癌、肝癌、胰腺癌及绒毛膜 上皮癌转移;
多发及单发的较大结节及肿块见于肾癌、 结肠癌、骨肉瘤及精原细胞瘤等的转移。
成骨肉瘤及软骨肉瘤的肺转移可有钙化。
肺转移癌。胸部正位片示双肺布满 大小不等的球形结节影。A,肾癌肺 转移;B,肝癌肺转移
巨大结核球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菌进入胸腔后,由于机体胸膜对于 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变态反应而引起胸 膜炎症。胸膜发生炎症时产生胸膜充血, 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素性及浆液性渗出等。
临床分干性胸膜炎和渗出性胸膜炎 两种。
结核性胸膜炎
干性胸膜炎: 机体对结核菌的敏感性较低时发生,
即胸膜仅有少量纤维素渗出而无明显渗 液。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及胸部剧烈 疼痛,深呼吸及咳嗽时胸痛加重,听诊 可闻胸膜摩擦音。
三 、 肺结核
病理与临床
临床表现以发热(午后潮热)、 咳嗽、气急、盗汗、消瘦为主,可 出现结核中毒症状,有时可出现咯 血,症状和体征无特征性。
CT表现
渗出性病变: 肺内斑片状或小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
形态不规则。多见于两肺上叶。 增殖性病变(肉芽肿)
中等密度圆形或类圆形病灶,边缘清楚。 纤维化病变:
肺泡癌。(A)示双肺弥漫分布结节影, (B)示淋巴结肿大及左侧胸腔积液。C 显示两肺肺外缘小片状影。D示两肺弥漫 分布结节影
肺泡癌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绝大多数肺癌表现典型,根据临床表 现,综合平片、CT和MRI所见常可明确 诊断。对于一些表现特殊的病例,有时 诊断困难,需要结合临床其他检查资料 如镜检和活检,以获得诊断依据。
周围型肺癌
CT表现
肺内结节或肿块,密度多不均匀, 可见空泡征。若中心坏死,可形成 厚壁空洞和壁结节,钙化少见。
边缘可见分叶征、毛刺征、血管 纠集征、胸膜凹陷征。
肺内和纵隔淋巴结转移。
胸部正位片(A)见右肺上叶高密影, CT(B)显示病灶毛刺及胸膜侵犯
左肺上叶周围 型肺癌。CT肺 窗像(A)示 左上肺肿块浅
气管分叉平面
右上叶支气管平面
中间段支气管平面
右中叶支气管平面
肺静脉干平面
主动脉窗层面
左肺动脉层面
胸廓入口平面
胸骨柄平面
主动脉弓平面
主-肺动脉窗平面
肺动脉分叉平面
一、 支气管扩张
一.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病理改变:是支气管壁弹力破坏后引
起的管腔异常扩张和感染. 临床症状:是咳嗽,咳血和脓痰. CT表现: 肺叶蜂窝状改变,双轨征;
印戒征;气-液平面;念珠状;
蜂窝状
印戒征
气-液平面
二 、 肺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