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屠巧咪
11历本
11105214119
摘要:“少年强,则国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要从小就开始教育,也正是因为这样,学前儿童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有很多因素,包括环境、遗传、教育等等,而环境中又包含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诸如此类的。
其中家庭环境是学前儿童接触做多,影响也是最大的一项因素。
于此,我想谈一下有关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以及针对这些影响,我们的家长应如何选择与利用,才能令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家庭环境学前儿童发展影响选择利用健康快乐成长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新一代的接班人,是新纪录的突破者。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接受教育的第一间学校。
因此孩子们在后天中和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如何,能否满足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很大程度上与家庭环境的好坏密切相关。
然而,家庭环境又是复杂的,在此,只取几个显而易见的方面做浅谈。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
我在这里所说的“教育”,并非指有关知识的教育。
清楚的认识到这个社会需要知识,需要人才,这是一个比任何时候都凸显“物竞天择”原理的社会。
当然,把这一原理更上一层楼的就是我们的父母们。
很早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识字卡片,动物图画,英语CD,儿童诗词等等等等。
其实,何必呢!打个比方,会英语的人都知道,“apple”是一个最简单的单词,可是对于孩子而言,这个单词他们要花多少时间,多少精力才能记住,而且一时记住,一天以后又忘记。
您说何必呢?让孩子花几天时间去记住一个以后自然而然会的东西,却白白浪费了他们的美好时光,值得吗?所以,家庭教育,教育的是孩子的人格,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做人的准则,告诉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处世。
一直对一个广告印象深刻。
妈妈给孩子洗脚,给孩子讲故事,过了一会,让孩子自己看,自己走了,孩子不依,偷偷跟在妈妈后面,却看见妈妈端着盆在给奶奶洗脚……聪明的你告诉我,那个孩子怎么做了?他端着盆,一步一步,走得并不稳健,水还在不断地往外泼,可是,他是那样的坚定,那样的执着地向他妈妈走去,说“妈妈,洗脚”。
这只是一个广告,却在我心里荡起阵阵轻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驶向成功彼岸的那条船上,这一株株的“幼苗”能否成活,能否接受狂风暴雨的挑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船长”或“船员”是否懂得如何照看。
那么,“船长”或“船员”的照看模式有哪些?分别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提倡的是哪种?
首先,是保姆—溺爱式模式,也是当前最常见的模式。
顾名思义,保姆—溺爱式就是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关注,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有求必应,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一味迁就,一味满足。
可是,这种娇生惯养的溺爱在潜移默化中腐蚀着
孩子的心灵,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霸道的坏脾气,滋长着放纵蛮横的恶习,造就了孩子本身的脆弱和无能的人格。
为此,不仅孩子要付出代价,社会也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其次,是专制型模式,也许说暴君型更容易理解。
这种模式的具体表现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不理解,往往是强制多余慈爱,冷酷多余温情。
“暴君式”家长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压抑和人格上的侮辱。
这种家庭的孩子容易形成表面上驯服,而内心却叛逆的性格,很有可能会导致他们到不良团伙中去寻找温暖。
再者,是宽容式模式。
父母的态度在这种模式中是对孩子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奖惩不明。
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在这种模式下长成的孩子,难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最后,是权威—民主型模式。
这类父母与孩子之间有着积极的情感交流,既尊重、理解孩子,又对孩子提出严格要求;既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又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既让孩子直言不讳,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对孩子的幼稚和错误循循善诱。
这类家庭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活泼、开朗,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有这么一个故事:
小男孩的老师告诉他们,葡萄籽要搭架才会发芽。
小男孩不相信,他回家对父母说他要创造奇迹,可是,男孩的父母并没有理会。
小男孩把葡萄籽种下去,他每天辛勤地浇水,松土,每天都不再和其他小朋友玩,只是呆在那儿看葡萄是否有发芽。
可是,葡萄始终没有长出来,而父母的不满越来越明显,他们甚至怀疑小男孩疯了,居然每天对着个空花瓶看。
终于有一天,因为父亲叫了几声都没回音,生气之极的父亲一怒之下打碎了花瓶。
而后,小男孩渐渐地变得和以前没什么两样了,好似什么都没发生过。
不久,大院里又来了一个小女孩,她同样不相信葡萄籽要搭架才会发芽,想要创造奇迹。
小男孩跑去告诉她,这是不可能的,小女孩不相信,告诉小男孩,要每天都给它浇水,松土,小男孩点点头,然后欲言又止地跑开了。
过了一段时间,小女孩高兴极了,因为她的葡萄发芽了,她创造了奇迹,她兴奋地把所有院子里的小朋友都叫去了。
小男孩没有去,他一个人偷偷的呆在角落里哭泣,因为他知道事情的真相,他看到小女孩的父母偷偷的吧架埋在了土壤里……
很显然,小男孩的父母属于“暴君式”家长,而小女孩的父母则属于权威—民主型家长,两种不同类型的家长,培育出的孩子自然不一样。
我们也可以设想一下,小男孩和小女孩各自的历程会是什么。
小男孩养成压抑的性格,什么都不会和父母说,表面上很顺服,内心却叛逆,甚至可能会嫉恨着他的父母。
而小女孩呢?自然她会独立,她具有非凡的创造性,她始终相信她可以创造奇迹。
聪明的,你告诉我,如果你是“船长”或“船员”,你会选择如何去照顾那一颗颗脆弱的“幼苗”?
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连接起来的心理共同体,每个家庭都笼罩着一定的心理氛围。
家庭的心理氛围体现着家庭内部的精神面貌,,也体现着家庭内部的一种稳定的、典型的、占优势的一种情绪状态。
它既反映着家庭成员对社会的态度,也反映着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上的积极和消极,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在和睦民主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
这是因为文明家庭能给孩子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愉快;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
家庭成员之间心理相容,同享欢乐,公分忧愁,彼此信任和尊重,给了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并学会爱与尊重,增强自尊和自信。
相反,在充满着沉闷、压抑和矛盾冲突的不和谐家庭中,尤其是父母矛盾冲突激化,导致离婚所引起的家庭破裂中,最受伤害的便是孩子。
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喜怒无常,闷闷不乐,胆小怕事,固执己见,不听劝说,不能自制,不爱交际,自卑、冷漠、孤僻和撒谎欺骗等等不良的心理品质。
为了得到更多的关注,甚至会出现危害社会的事情,情况十分严重。
聪明的,你告诉我,如果你是“船长”或“船员”,你会选择给那一颗颗脆弱的“幼苗”怎样的一艘“船”呢?
三、家庭物质生活条件不容小觑
在当今社会,利益化、世俗化倾向愈来愈明显,出于一定考量,政府在逐渐地淡化金钱的作用,但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否认,成功需要经济做后盾。
就如小仲马写出巨作《茶花女》之前,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坚持不懈,而我所看到的是若没有雄厚的家庭基础,他怎么可能随心所欲地写作一本又一本作品。
再如美国如此民主的选举,亦只不过是“有钱人的权力游戏”,没有经济做后盾,谁可以轻轻松松上台执政?同样的,物质条件对孩子的成长亦不可小觑。
首先物质生活条件表现为父母的收入。
一般而言,父母收入高的家庭,孩子的语言、适应能力和智力的发育均优于父母收入水平低的家庭。
在后者,家庭中所暴露出来的紧张事件较前者多。
其次是父母的职业。
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职业作为构成家庭智力环境的基本因素,对孩子的智力发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父母不仅通过自身的文化素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还通过对子女教育形式与投资产生影响。
父母的职业
对孩子智力发育的影响,主要是由其文化程度所决定的。
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程度也会影响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是住房条件。
整洁有条理的住房条件给人以美的感觉,使人保持心情愉悦,促使孩子养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习惯。
反之则容易让孩子养成松懈、懒惰的坏习惯,耳濡目染之下,会学会附近邻居的恶习,不利于其成长。
聪明的,你告诉我,如果你是“船长”或“船员”,你会给那一颗颗脆弱的“幼苗”打造什么条件的一艘“船”呢?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接受教育的第一间学校,所以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发展。
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给我们的祖国一个美好的未来,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究竟该如何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