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饮用水安全与卫生

饮用水安全与卫生


水体的富营养化
1、含义: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 N、P 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海 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和浮 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中溶解氧下降, 水质恶化,鱼类和其它生物大量死亡 的现象。
2、富营养化危害 :
①影响饮水质量,增加处理费用 ②降低风景区湖泊的旅游价值 ③引起鱼贝类窒息或中毒死亡 ④破坏湖泊生态,导致死湖 ⑤近海赤潮
注意:病毒学上 是否安全?
4. 放射性指标:
五、水源种类、选择及卫生防护 (一)水源水的种类 1. 降水:主要指雨雪水,量少,不稳定, 特易污染 。 2、地面水:江河、水库、湖泊、池塘 其特点是: 1) 水量足、取用方便 2) 水质软 3) 易污染 4) 自净力强
3、地下水: 1)分类 • 浅层地下水 指潜藏在地表下第一个不透 水层上的地下水。 • 深层地下水 指在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 地下水。 • 泉水 是由浅层或深层地下水通过地表缝 隙自行涌出的地下水。
水源污染 常规净化 有害物质
深度净化的目的是获取优质饮用水
配水管网的缺陷
1、活性炭吸附法: 对水中臭味、腐殖质、天然和合成溶解 性有机物、微污染物质、有机碳、有机卤 化物和总三卤甲烷有明显去除作用。
2、生物塔预处理的活性炭深度处理: 自然曝气充氧和生物氧化 3、膜过滤法: 微滤(孔径0.22~10uμm)去除10微米以 上的悬浮物、有机大分子和微生物 超滤:去除分子量>500的化合物 反渗透膜:孔径2~3nm,分离1nm以下的 无机离子
生成次氯酸: Cl2+H2O
HOCl + H+ + ClCa(OH)2 + 2HOCl + CaCl2
2Ca(OCl)Cl + 2H2O NH3+ HOCl
当水中含有氨时,氨将与HOCl发生如下反应: NH2Cl+H2O
NH2Cl + HOCl
NHCl2+ HOCl
NHCl2+H2O
NCl3+H2O
非挥发性卤代有机物如卤代乙酸类(haloacetic acids,HAAs)、卤代腈、卤代酮等。
其中以三卤甲烷类和卤代乙酸类化合物最常见,它 们中很多在动物实验中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 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性毒性。多数流行病学 调查得出,饮水氯化与人群某些癌症的发病率增 加有关。因此,采用氯化消毒时应尽量降低氯化 副产物的产生。
生活饮用水与健康的关系
1. 2. 3. 4. 水是人体构成的主要成分 水是人体的营养素,提供人体所需矿物质 水参与体内的生化和生理过程 水对维持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的意义
back
三、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一)水体污染的含义: 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江、 河、湖、海、水库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 质、底泥的理化性状和生物种群发生变化, 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直接或间接危害 人体健康
水华与赤潮 由于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水中藻类 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漂浮于水面, 从而使水体因优势浮游生物不同而呈 现不同颜色。这种现象出现在湖泊称 “水华”或“水花”,在海湾中叫 “赤潮”。
填满河道的水葫芦
云南滇池蓝藻爆发
四、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和评价
(一)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1. 流行病学安全 2. 化学组成对人体有益无害 3. 感官性状良好 4. 水量充足,使用方便
_ _
_
清洁
(四) 水源的卫生防护 1、以地面水为水源的卫生防护 (1)执行环保法规,防止水体污染 (2)设立饮用水源防护带 (3) 加强水源水质的监测和管理
• 地面水的防护:河水取水点上游1000m,下 游100m不得排入废水和污水。集中式供水 取水口设在水面下1.5m和河床上1m之间, 避免进水混浊。 • 地下水的防护:周围30m内不得有污染源。
③过滤的方法: 砂滤池、砂滤井、砂滤缸 ④过滤的效果: 除去80-90%以上的细菌及99%左右的 悬浮物
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
活性炭不仅可以滤去液体 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 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二)饮用水的消毒:
1、 饮水消毒的意义: 保证饮水在流行病学上的安全。
2、饮水消毒方法
(二)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 四类35项(1985年) 现增至106项(常规的四类,非常规的 64项见附录6)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
水质指标
四类指标
感官性状 一般化学指标 感官性状良好 毒理学
35项
放射性 细菌学
不产生毒性 和潜在危害
流行病学安全
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 PH值: –酸性水:腐蚀输水管道影响水质 –碱性水:降低加氯消毒效果 –标准:6.5~8.5 • 总硬度:指溶于水中的钙、镁等盐类的总 量,以CaCO3(mg/L)表示。 – 硬度过高:胃肠功能紊乱、生活不便
(四)水质的特殊处理 1、除氟 2、除铁和锰 3、除藻和臭(物理、化学、生物)
工序七:消毒 工序一:取水 消毒工序的作用是杀灭水中的微生 绵阳的水源来自涪江和地下水。 物和细菌,目前使用的消毒剂是氯气。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工序六:过滤 据了解,每年水厂都要对河流进行 前面的所有环节都是在露天进行的,但 进入消毒阶段后水就被封闭了,一切都 岁修检查,以此保证水源安全。 沉淀池出水进入过滤池后, 在地面下的消毒间进行。这是为了避免 通过池子中部的由无烟煤和石 工序四:混合絮凝 二次污染。 英砂构成的滤床,进一步去除 这个工艺环节,就是通过加入混 水中更加细小的颗粒。而经过 凝剂,使水中的小颗粒逐步凝聚变成 此工序后的出水,水中的杂质 大颗粒,便于后续工艺过程将它们去 已被彻底滤清除掉了。 除掉。据介绍,混凝剂学名叫碱式氯
2)卫生特征 • 不易污染 • 水质硬,尤其是深层地下水。 • 自净力弱
(二)水源选择的基本原则 1、水量充足 2、水质良好 3、环境清洁,便于防护 4、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三)水源水卫生质量评价指标 自净能力 的指标 1. 溶解氧(DO):≧4mg/L 2. 化学需氧量(COD): 有机物污 3. 生化需氧量(BOD):BOD 5≦2mg/L 染指标 4. 氯化物:粪便或工业废水污染。 5. 氮:总氮: 出现三氮是不是一定是污染? 三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 污染或自净
不低于0.3mg/l
– 用竹筒、塑料袋、广口瓶等,上面打孔5~8个, 里面一次性放入20~30倍的漂白粉,将其悬吊余水 中,容器中的消毒剂借
氯化副产物有两类:
挥发性卤代有机物如三卤 (Trihalomethanes,THMs); 三卤甲烷包括氯仿、溴仿、二溴一氯甲烷和 一溴二氯甲烷共四种化合物。
氨 氮
亚硝酸盐 硝酸盐 氮 氮
卫生学意义
新鲜污染 + 新鲜污染,分解进行中 + + 一边污染,一边自净 + + + 污染物分解趋向自净 + + →亚硝酸盐→硝酸盐 - 蛋白质 -→氨基酸 + →氨分解已完成(或来自硝酸盐 土层)
+ — + — + —
过去污染基本自净,新污染出现 水中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二氧化氯消毒:
优点: ① 消毒效果及余氯的稳定性均较氯化消毒效果高 ② 在PH6~8时,不受PH的影响 ③ 不与氨反应,不产生三卤甲烷和致突变物,可防止 氯化副产物的形成 ④ 氧化能力强,对铁、锰、臭味和色度的去除效果 高于氯
缺点: 二氧化氯具有爆炸性,必须在现场随时 制备,含氯低的二氧化氯设备教复杂,成 本较氯和臭氧高,其歧化物可引起溶血性 贫血和变性血红蛋白症
① 物理消毒法:煮沸、紫外线、超声波和超滤等。
② 等。
化学消毒法:如用氯、二氧化氯、臭氧、高锰酸钾
氯化消毒(chlorination)
(1)含义: 是指应用氯或氯制剂进行饮 水消毒的方法。 ( 2 )有效氯:凡含氯化合物中分子团中 氯的价数大于-1者均为有效氯,具有杀菌作 用。
(3)氯化消毒原理:氯和漂白粉加入水中都能水解
低浊高浊水效果均较好,成本较低
• 高分子混凝剂
2. 聚丙烯酰胺:为非离子型聚合物
(3)混凝沉淀的效果: 使水的混浊度降低99%,色度减少80 %以上,细菌和大肠菌数减少80%以上
3、水的过滤 ① 过滤的含义: 浑水通过石英砂等滤料以截留水中悬 浮杂质和微生物等的净水过程 ① 过滤的原理:
筛除作用 接触凝聚作用 沉淀作用
2、毒理学指标
3、细菌学指标
• 细菌总数:1ml水样普通琼脂培养基, 37℃24h。
–标准:细菌总数限值为100CFU/ml –评价水质清洁度和考核净化效果的指标
菌落形成单位
• 总大肠菌群:
–来源:人和温血动物粪便、植物、土壤 –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每100m1水样 中不得检出
• 游离性余氯:
–用氯消毒时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剩余的氯量 –标准:用氯消毒时接触30min,不低于0.3mg/L, 管网末梢不低于0.05mg/L
水面
1.5m
1m
河床
2、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卫生防护 (1)井址选在污染源的上游,地势高,不易 积水,周围30米内不得有污染源。 (2)完善水井结构 (3)加强水井管理
六、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
(一)饮用水的净化 1.自然沉淀 2.混凝沉淀 (1)混凝沉淀的原理(见图) (2)混凝沉淀的方法:
混凝沉淀原理

混凝剂+水中重碳酸盐
• • 水中细小悬浮颗粒(带负电荷) + 胶状物(带正电荷)

• • • •
絮状物
絮状物吸附水中悬浮物、细菌、杂质 下沉 水澄清、脱色
常用混凝剂:
1. 硫酸铝Al2(SO4)3:腐蚀性小,使用方便,对水质
无不良影响
• 金属盐
2. 明矾[Al2(SO4)3·K2SO4· 24H2O] 3. 三氯化铁FeCl3 :对低温低浊水效果较铝盐好 1. 聚合氯化铝或碱式氯化铝:对低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