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训诂学》读书报告

《训诂学》读书报告

《训诂学》读书报告
一、书名:《训诂学》
二、作者:韩绍正
三、页数:120页
四、出版社:儒珍堂
五、内容大意:
《训诂学》这部书共有四个章节,每个章节都阐释了训诂学的方方面面,详细介绍了训诂学的性质、定义、内容、功能、意义,以及训诂学的原则、方术和流派。

这部书还讲述了训诂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儒经圣道的传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为本书的根本,总的概述了训诂学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训诂学的缘起、真义和学习方法。

它总结道:训诂之学亦为圣人所以致太平之学也。

阐释了训诂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真正精神。

并且表达了“期天下寡过而归太平”的美好愿望。

第二章【训诂之内容暨类别】讨论了训诂学的七大问题:文字训诂、章句训诂、语音训诂、版本训诂、身世训诂、典章文化训诂与方言风俗训诂等。

其核心内容是文字训诂。

训诂学的这几大方面概括了后人对前人文化知识和典籍藏书进行深入研究的范围和方向,也表明了后人对前人所留下的儒经圣道的重视和传承。

第三章【训诂之原则与方术、术语】阐述了训诂学的六大原则,分析了训诂方术即方式与术法技巧,并列举了一些训诂术语。

本章节也意在指导人们依据训诂原则,从形训、声训、义训三个方面对古代经典进行解析
阐释与理解学习。

第四章【训诂渊源流派与要籍】主要讲述了三大问题:训诂之渊源与材料、训诂之流派与要籍、训诂之理论与实践。

“人类之心灵,古圣之教化”被认为是训诂的渊源,并为训诂诸流派所探讨与研究,并编著了大量重要的典籍供后人借鉴和传颂。

六、读书心得:
宁静的夜晚,手捧韩绍正先生编著的《训诂学》一书,我陷入了沉思。

当代社会似乎变化太多,我们已经找不到它朴质纯真的面目,财欲熏心、权势横道,人的本真在哪儿呢?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历经数千年的古代,它是什么模样?它是否能给人一个安静和谐的天地?
当代,儒学逐渐在民间兴起,长久以来与儒学绝缘的西化社会正在酝酿着一股古朴和煦的春风,它将带着古代圣贤的谆谆教导,轻拂每一颗向往太平安宁的至诚之心。

训诂学给我们开启了这样一道通向古代的大门。

它通过对古代汉语、文字、典籍、风俗的解析,让我们触摸到了儒学的脉搏,窥探到了圣道的秘密。

早在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就致使秦以前的古书典籍消灭殆尽,华夏先民的真实面目与真正精神几近失传。

然而,随着训诂学的产生兴盛与训诂学典籍的广泛流传,炎黄子孙们寻着了根,广大人民借助训诂学与祖先通心,随祖先神游,知经典之真义,明传统之精髓,崇圣敬贤,明德修道最后以今通古,遵古化今,驱除日渐沉闷的西化社会所赋予的焦躁与无知,尊崇古人的智慧与德行,为我们开创一个开朗圣明的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现代社会,西化文明大行其道。

中国为了在经济发展与科学进步中取
得更高成就,开拓更宽的领域,大量吸收西方文化,也吸收了许多西方文明中的糟粕。

虽然经济发展了,科学进步了,然而,人类的心灵却越来越退化,再难寻得一片净土。

训诂学让现代人更贴近了古代的儒学圣道,了解古代的政教民心和风俗信仰,进而修养心性,承继古代先民的诚挚清明,发扬古代社会的正道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质朴纯真的儒学世界中去,在那里停靠长久以来漂泊无依的心,驶出奔向太平天下的船,倡导全社会复兴传统的儒学圣道,强大我们永垂不朽的华夏民族与炎黄文明,实现“期天下寡过而归太平”的美好愿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