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复习资料(一).(P6)构成传播过程的五大要素:(线型传播模式)Who 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书中提到的传播的过程和模式,他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提出传播的五大环节:传者信息渠道受者效果局限性:直线性孤立性忽略了反馈和动机的分析(二).(P33).组织传播传播的形式有三种:(1)纵向传播(单向流动)又分为自上而下的传播和自下而上的传播(2)横向传播(3)斜向传播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1.报告文字——书面媒体2.讨论协商——会议3.方便快捷的电话系统4.报刊电视系统——组织内部公共媒介5.后台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三)(P41)传播学研究者在论及传播学源流时,一直沿用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施拉姆(传播学之父)的观点:传播学起于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将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和拉斯菲尔德视为四大奠基人。
拉扎斯菲尔德:5W线型传播模式卢因:“把关人”理论霍夫兰:说服效应的实验拉扎斯菲尔德:经验性传播学研究(四).传播学的不同流派:一、传统流派,主要是从经验事实出发,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侧重于传播效果的研究。
分为1.欧洲流派: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模仿理论德国社会学家西默尔网络理论2.美国流派:杜威库利帕克米德二、批判学派三、技术学派(传播科技决定论)三位学者:英尼斯麦克卢汉梅罗.维茨首位重要的理论家是英尼斯,他认为:媒介的产生会改变或影响文化和历史的进程,他断言:“一种新的媒介的长处,必将导致一种新的的媒介的产生”媒介偏向论:偏向时间的媒介和偏向空间的媒介,前者质地较重,后者质地较轻,容易运送。
西方文明危机论:由于固有的传播的偏向,往往造成文明内部的生命活力,团结与健康等诸多因素的退化乃至瓦解,最终使文明一蹶不振。
麦克卢汉(英的学生)——被誉为现代媒介分析的根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人类使用的工具和从事的一些活动是人类器官的一种延伸,或者说是一种外化。
2.媒介即讯息:第一层,一种媒介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第二层,传播媒介的重要效果在于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使我们的感官比例失衡。
理论突破在于:突破了人们对媒介的狭隘的认识;它重新认识了媒介的性质,强掉了媒介自身的作用。
3.地球村:传播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感官尺度、电子媒介的高速传播压缩了广漠的空间、消除了人们视觉和听觉的畛域,使世界逐渐变小。
4.冷媒介与热媒介:冷媒介:作为高清晰度的媒介,提供的信息较多,明确度和完备度较高,因而要求接受者补充的信息少,参与的程度低,无需发挥想象力进行再创造。
热媒介:作为地清晰度的媒介,提供的信息较少,明确度和完备度较低,因而要接受者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努力填补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留下的许多“空白”和“回旋余地”。
梅罗.维茨的主要观点:1.应把情境视为信息系统2.每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情境3.电子媒介促成了许多旧情境的合并对其评析:媒介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媒介的变化影响传播方式的变化;媒介的强大作用力理论的缺陷:1.夸大媒体对社会环境和人们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把媒介描绘成引起变化的唯一原因2.没提社会制度与媒介制度之间的关系,无视社会意图对媒介管理、媒介使用情况的影响。
(五)卢因的“把关人”研究“把关人”定义: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和传播信息,他们被称为信息的“把关人”,他们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把关”(六)信息与符号符号的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传播中和信息表达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信号的特点:1.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 2.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特征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口头语言符号(语言);书面语言符号(文字)特点:词语创造的随意性;语言的开方性;语言的社会性非语言符号:物体语言符号(服装发型);体态语言符号(动作、表情);伴随语言符号(音调、节奏);时空语言符号(位置语言符号)符号所传达的信息并不总是清晰的,因此这种不清晰称为语言符号的暧昧性(七)两级传播两级传播: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
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两种传播的模式进行的,即两级传播。
两级传播含义:拉扎斯菲尔德(zasfeld)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
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
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
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八)使用与满足理论定义:使用与满足理论是把受众成员看成是有特定需求的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成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社会因素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1927年日本学者竹内郁朗对这个模式作了补充:1.人们接触并使用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这种需求和社会因素、个人心理因素有关。
2.人们接触使用媒介的两个条件:接触的可能性;有良好的印象及经验基础3.受众选择特定媒介和内容开始使用4.接触使用后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满足需求;一种是未满足5.无论满足与否,都会影响到以后的媒介选择使用行为,人们根据满足结果来修正既有媒介印象,不同程度上改变对媒介的期待。
(九)枪弹论定义: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应”论。
它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只要接受了媒介的信息,就会按照媒介的宣传去改变自己的观点并付诸行动。
这是一种强效果理论。
此时,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
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十)议程设置理论定义: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提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理论特点:1.着眼于认知层面的效果,是提示人们想什么,而不是怎样想2.考察的不是短期效果,而是中长期综合的和宏观的社会效果3.暗示了一种媒介观,传媒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理论意义:1. 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2.揭示了长期被回避的问题:大众传播背后的社会控制问题。
传播背后存在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力学关系3.与我国的舆论导向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接点,他是舆论导向的第一个阶段。
理论的局限性:1. 它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
(“重庆的最牛钉子户”事件有网络扩散到传统媒体)2. 尽管“议程设置”功能是强大的,但是不能把它的效果绝对化(十一)沉默的螺旋定义:由德国女传播学家诺利纽曼提出。
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可简略参考,用自己的话表达)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评价和分析1.假说中所强调的“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不应是一个不变的常量,而应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
2.“多数意见”的压力以及对它的抵制力,按照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应有程度上的不同。
3.“多数意见”产生的社会压力的强弱受到社会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
(十二)知识沟理论定义:知识沟”理论是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假说。
这一理论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经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造成“知识沟”扩大的原因:第一,传播技能上的差异。
获得知识需要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第二,已有知识储备上的差异。
知识储存越多,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越快第三,社交范围差异。
社交范围越广,人际交流越活跃,获得知识的过程越能加速第四,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
生活的水准、层次与媒介的内容越接近,对媒介的接触和利用越高第五: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大众传媒主要因“精英层”而存在,因此,更适合其口味,兴趣与价值取向第六:学习知识的途径差异*(十三)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1)环境监视功能。
通过传播各种新闻及信息,准确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了解足以影响社会进程的机遇和威胁,以此作为人们决策或行动的依据(2)社会协调功能。
大众媒体通过对新闻信息的筛选,解释和评论、把社会各个部门联系起来,使之协调统一。
(2)文化传递功能。
大众传播能够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并起到再教育的作用,促使社会成员共享同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文化遗产。
2、査尔斯。
莱特的娱乐功能1957年《大众传播:功能的讨论》:通过传播使人们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
3、梅尔文。
德福勒“文化规范”的功能。
《大众传播理论》大众媒体所传播出来的信息和行为规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促使人们根据公认的规范行事。
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三种功能说。
1948年《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1)授予地位的功能:大众传播通过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能够授予个人、团体,社会问题以及社会运动以显赫的地位。
媒介人物:通过媒介塑造出来的榜样,是现实世界的虚拟符号。
(2)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大众传媒可以通过“揭露”某些背离公共道德的行为发起有组织的社会行为(3)负面麻醉公众:人们被大众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所包围,无暇关注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通过媒体了解社会问题,认识这些问题,但是并不参与,也不积极的采取行动,最终导致“社会麻醉”5、施拉姆的综合功能说监测新闻媒介指导指导性参考媒介管理舆论媒介娱乐娱乐媒介6、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的议程设置功能在一系列的议题报道中,那些被媒体反复报道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人们也将更关注这些问题,其重要性也被人们感知,而那些报道的少的问题,人们的重视程度也相应降低。
7、麦奎尔的“动员功能”在政治、经济、战争、宗教等领域内,开展适合社会目标的运动,比如示威游行(此功能可以纳入拉斯韦尔的社会协调功能)8、传播功能的基本特征暂时性(不同时代的强化或抑制)适应性(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要)多变性(根据社会的不同形态和性质、发展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