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本大题共16分)1.存款准备金2.货币政策时滞3.中央银行4.货币发行二、判断(分别对以下每个命题作出正误判断,并在题后的括弧中用“√”表示正确,用“×”表示错误。
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10分) 1.集中储备成为稳定金融的重要手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央银行制度扩展时期的显著特点之一。
( )2.中国人民银行只能持有和管理外汇储备,不能经营外汇买卖。
( )3.经济发行是指为了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引起的货币发行。
( ) 4.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象主要是流动性好、信誉高的金融债券。
( )5.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核心是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 )三、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且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中的括弧内。
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1.窗口指导属于( )。
A.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B.一般货币政策工具C.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D.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工具2.( )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部分。
A.确定国际储备货币 B.国际间’的货币安排C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 D.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3.公开市场操作属于中央银行的( )职能。
A.调节 B.服务C.管理 D.综合4.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值与( )的变化值的比率。
A.基础货币 B.存款准备金C.利率 D.活期存款5.下列政策工具中,( )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最直接。
A.准备金政策 B.再贴现政策C.公开市场业务 D.信用分配6.中央银行对( )部门的债权债务变动是影响基础货币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A.国外 B.政府C.银行’ D.企业7.我国货币供应量Mz不包括( )。
A.现金 B.活期存款C.定期存款 D.政府债券8.按照《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
A.4%B.6%C.8% D.10 %9.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和效率低下,以及政治不稳定等,引发的国内公众对本国货币的躲避行为,称为( )‘A.溢出效应. B.货币效应C.货币兑换 D.货币替代10.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 )为对象,对各种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
A.社会产品 B.经济增量C.经济存量 D.经济流量四、多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均有二至五项是正确的,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依次填在题干中的括弧内。
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1.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核心内容包括( )。
A.规则协调 B.随机协调C.汇率政策协调 D.利率政策协调E.准备金政策协调2.外汇储备管理应满足( )三方面的要求。
A.安全性 B.流动性C.合理性 D.盈利性E.发展性3.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坚持( )的原则。
A.集中发行 B.经济发行C.计划发行 D.按需发行E.政策发行4.货币概览由( )合并后形成。
A.银行概览 B.中央银行概览C.存款货币银行概览 D.特定存款机构概览E.金融概览5.规范化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应具有( )等特点。
A.法制健全 B.间接调控C.传导迅速 D.无决策时滞E.传导准确6.中央银行扩展时期的特点是( )。
A.为适应客观需要而设立 B.活动重心在于稳定货币C.逐步集中货币发行 D.对一般银行提供服务E.集中储备成为稳定金融的手段7.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途径有( )。
A.作用过于猛烈B.通过影响基础货币来影响货币供应量C.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D.有一定的宣示效果E.通过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达到调控经济目的8.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上要注意( )。
A.以研究货币供应量为主 B.以研究宏观经济为主C以定量分析为主 D.以定性分析为主E.立足金融,研究经济9.下列属于中央银行清算业务的是( )。
A.票据的贴现 B.集中办理票据交换C.集中清算交换的差额 D.办理异地资金转移E.支付现金差额10.假定基础货币不变,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会导致( )。
A.法定准备金增加 B.货币供应量减少C.货币乘数减少 D.货币供应量增加E.货币乘数增加五、简答(每小题12分,本大题共24分)1.简述影响中央银行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
2.简述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坚持的原则。
六、论述(20分)试述存款准备金制度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它具有哪些优点?自200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为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连续20次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金融危机爆发后,又连续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
请应用所学理论对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行为进行评价。
试卷代号:1069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11年7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本大题共16分)1.是商业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划拨清算的需要而设置的专项准备金。
由支付准备金和法定存款准备金构成。
2.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作用所经历的全过程。
3.中央银行: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为主要职责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是代表国家进行金融控制和金融管理的特殊金融机构,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
4.货币发行有两重含义:一是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货币从央行流出的数量大于流入的数量。
二、判断(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10分)1-\/ 2.\/‘ 3.× 4.× 5.×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1.C 2.B 3.A 4.A 5.C6.C 7.D 8.C 9.D10.C四、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1. CD2.ABD3.ABC4.BC5.ABCE6. ABE7.BE8.ABCE9.BCD 10. ABC五、简答(每小题12分,本大题共24分)每个要点都要求展开论述,只答要点给基本分。
1.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与信用发达程度;经济运行机制;国家体制。
(以上为要点,6分。
根据要点展开论述,酌情给1~6分。
)2.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适应性。
(以上为要点,5分。
根据要点展开论述,酌情给l—7分。
)六、论述(20分)每个要点都要求展开论述;根据论述情况确定得分,只答对要点给基本分。
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信贷和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是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而实现的。
其作用机制为:1、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改变货币乘数,进而改变货币供应量;2、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将影响商业银行对准备金的需求;3、具有直接的宣示效果。
(6分)优点:作用快速有力;呈中性;特定条件下可以起到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无法替代的作用;可以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顺利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基本分4分,适当展开论述再给4分)结合实际的评述:从2006年起,为了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共提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充分起到了减少货币供应量,防止经济过热的目的。
(2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先后4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一方面直接增加了货币供应量,防止经济走向衰退;另一方面,通过减少银行对准备金的需求和强烈的宣示作用,促进银行信贷的发放,对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经济的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分)尽管多数人认为,中央银行应放弃将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项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来使用,多数国家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显示出“固定化”和逐渐“调低”的趋势,对中国而言,存款准备金制度仍然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2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本大题共16分)1.经济发行2.二元中央银行制3.基础货币4.货币政策二、判断(分别对以下每个命题作出正误判断,并在题后的括弧中用“√”表示正确,用“×”表示错误。
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10分)1.以集中发行钞票作为衡量中央银行成立的标志,最早的中央银行应是瑞典银行。
( )2.《比尔条例》是由英格兰银行总裁比尔主持通过的。
( )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
( )4.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在其作用空间对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促进程度。
( )5.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中,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最频繁。
( )三、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且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题干中的括弧内。
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1.以下哪项是中央银行制度强化时期的特点?( )A.由普通银行自然演进 B.逐步集中货币发行C.对一般银行提供服务 D.各国中央银行的国际合作2.货币政策目标中物价稳定是指( )。
A.个别商品价格固定不变 B.商品相对价格稳定C.-般物价水平固定不变 D.-般物价水平相对稳定3.( )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A.消费者信用控制 B.道义劝说C.直接信用控制 D.公开市场业务4.资本的充足性反应了商业银行的( )能力。
A.抵御风险的 B.内部管理C.盈利 D.市场竞争5.从货币发行的渠道和程序看,( )是货币发行和回笼的中间环节。
A.发行库 B.现金库C.业务库 D.发行库和业务库6.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对象主要是( )。
A.短期政府债券 B.短期公司债券C.长期政府债券 D.企业债券7.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 )的作用最猛烈。
A.准备金政策 B.再贴现政策C.公开市场业务 D.道义劝说8.货币政策的实施首先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 )。
A.操作目标 B.中介目标C.中间目标 D.最终目标9.资金清算属于中央银行的( )职能。
A.服务 B.调节C.管理 D.监督10. -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也称为( )。
A.总量调节工具 B.结构调节工具C.国际调节工具 D.补充调节工具四、多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均有二至五项是正确的,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依次填在题干中的括弧内。
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1.各国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一般包括( )。
A.决策机构 B.执行机构C.监督机构 D.检查机构E.服务机构2.各国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基本途径是( )。
A.加强国际间货币政策有关信息的交换 B.减少对货币总量指标的依赖C.强调汇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D.加强国际间金融货币合作E.各国货币政策保持一致3.货币政策的时滞包括( )。
A.认识时滞 B.决策时滞C.影响时滞 D.效应时滞E.执行时滞4.按照金融监管权是否集中在中央一级金融管理部门,是否集中在同一管理部门的思路划分,可把金融监管划分为( )。
A.双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 B.双元单头金融监管体制C.双元双头金融监管体制 D.单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E.集中单一金融监管体制5.中央银行调节职能表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