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路面设计计算书

水泥路面设计计算书

第四章 路面设计4.1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交通组成表4.1.1 轴载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以100KN 单轴—双轮组荷载为标准轴载。

⑴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面层层底拉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 轴载换算:161100∑=⎪⎭⎫⎝⎛=ni i i i s P N N δ 式中 :sN ——100KN 的单轴—双轮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iP ——单轴—单轮、单轴—双轮组、双轴—双轮组或三轴—双轮组轴型i 级轴载的总重KN ;iN ——各类轴型i 级轴载的作用次数;n ——轴型和轴载级位数; iδ——轴—轮型系数,单轴—双轮组时,i δ=1;单轴—单轮时,按式43.031022.2-⨯=i i P δ计算;双轴—双轮组时,按式22.051007.1--⨯=i i P δ;三轴—双轮组时,按式22.081024.2--⨯=i i P δ计算。

轴载换算结果如表所示注:轴载小于4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② 计算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表设计规范,二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2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轮迹横向分布系数η是0.34~0.39取0.39,g r =0.086,则[][])(769.106197539.0365086.01)086.01(508.5313651)1(20次=⨯⨯-+⨯=⨯-+=ηr t r s e g g N N 其交通量在44102000~10100⨯⨯中,故属重交通等级。

4.1.2 初拟路面结构根据二级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低级变异水平等级,查表4.4.6 初拟两种方案。

如下:方案一: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22cm ,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粒料(水泥用量5%),厚15cm 。

垫层为15cm 天然砂砾材料。

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3.5m ,长5.0m 。

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

方案二: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22cm ,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粒料(水泥用量5%),厚15cm 。

垫层为15cm 级配碎砾石。

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3. 5m ,长5.0m 。

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

4.1.3 路面计算(方案一) 4.1.3.1路面材料参数确定确定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tcs E E ,查《路基路面工程》(第三版)表16—26和表16—27取土基抗压回弹模量E o =35MPa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回弹模量取E 1=1500MPa, 天然砂砾回弹模量取E 2=200MPa,取值与设计值一样。

按表16—23和表16—25,混凝土面层设计弯拉强度:f r =5.0MPa ,相应弯拉弹性模量为Ec=31×104MPa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a x MP h h E h E h E 85015.015.020015.0150015.022222221222121=+⨯+⨯=++= 12211221322311)11(4)(1212-++++=h E h E h h h E h E D x1233)15.0200115.015001(4)15.015.0(1215.02001215.01500-⨯+⨯++⨯+⨯==1.0737MN.mm E D h x x x 2475.0)8500737.112()12(3131=⨯==9846.3)35850(51.1122.6)(51.1122.645.045.00=⎥⎦⎤⎢⎣⎡⨯-⨯=⎥⎦⎤⎢⎣⎡-⨯=--E E a x 7509.0)35850(44.11)(44.1155.055.00=⨯-=-=--E E b x a x bxt MP E E E ah E 318.121)35850(302475.09846.3)(317509.03100=⨯⨯⨯==式中:E t ——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MPa ; E 0——路床顶面的回弹模量,E x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回弹模量, 21,E E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回弹模量, xh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厚度,xD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弯曲刚度,21,h h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厚度, b a ,——与E x/ E 0有关的回归系数普通混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按式(16-52b )计算为: ()m E E h r tc7497.0)318.12131000(22.0537.0)(537.03131=⨯⨯==4.1.3.2 计算荷载疲劳应力 按式(16-52b ),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计算为:a ps MP h r 3384.122.07497.0077.0077.026.026.0=⨯⨯==--σ因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K r =0.87。

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464.2769.1061975065.0===v e f N K(v —与混合料性质有关的指数,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ν=0.057;碾压混凝土和贫混凝土,ν=0.065;钢纤维混凝土,按计算。

ff fd l v ρ017.0053.0-=)根据公路等级,由表16-24考虑偏载和动载等因素,对路面疲劳损失影响的综合系数K c =1.20,按式(16-49),荷载疲劳应力计算为a ps c f r pr MP K K K 4428.33384.120.1464.287.0=⨯⨯⨯==σσ 4.1.3.3 温度疲劳应力由表16-28,Ⅳ区最大温度梯度取88(℃/m)。

板长5m ,7522.67405.05==r l ,由图16-14可查普通混凝土板厚5432.0,22.0==x B m h 。

按式(16-56),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板的温度翘曲应力计算为:a x gc c tm MP B hT E a 63.15432.028822.03100010125=⨯⨯⨯⨯⨯==-σ温度疲劳应力系数K t ,按式(B.2.3)计算为4076.0058.0)0.563.1(841.063.10.5)(323.1=⎥⎦⎤⎢⎣⎡-⨯=⎥⎦⎤⎢⎣⎡-=b f a f Kc r tm tm r t σσ 式中:a 、b 、c —回归系数,按所在地区的公路自然区划查表B.2.3确定。

再由式(16-55)计算温度疲劳应力为pσa tm t tr MP K 6644.063.14076.0=⨯==σσ查表16-20,二级公路的安全等级为三级,相应于三级安全等级的变异水平为中级,目标可靠度为85%。

再据查得的目标可靠度和变异水平等级,查表16-22,确定可靠度系数 按式(16-48)a r a tr pr r MP f MP r 0.5518.4)6644.04428.3(10.1)(=≤=+⨯=+σσ 因而,所选混凝土面层厚度(0.22m )可以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疲劳作用。

各计算步骤以及公式都参照方案一来计算,得出结果如下: 设 计 内 容 : 新建单层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公 路 等 级 : 二级公路 变异水平的等级 : 中 级 可 靠 度 系 数 : 1.10面 层 类 型 : 普通混凝土面层行驶方向分配系数 1 车道分配系数 1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39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6.8 % 混凝土弯拉强度 5 MPa 混凝土弯拉模量 31000 MPa 混凝土面层板长度 5 m 地区公路自然区划 Ⅳ 面层最大温度梯度 88 ℃/m 接缝应力折减系数 .87 基(垫)层类型----新建公路土基上修筑的基(垫)层层位 基(垫)层材料名称 厚度(mm) 回弹模量(MPa) 1 水泥稳定粒料 150 1500 2 天然砂砾 150 200 3 土基 35 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ET= 141.5 MPaHB= 220 r= .713 SPS= 1.3 SPR= 3.210.1=r rBX= .7 STM= 2.1 KT= .5 STR= 1.04 SCR= 4.24 GSCR= 4.66 RE=-6.8 % 设计车道使用初期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 : 602 路面的设计基准期 : 20 年设计基准期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 3437320 路面承受的交通等级 :重交通等级 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 141.5 MPa 混凝土面层设计厚度 : 220 mm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普通混凝土面层 220 mm --------------------------------------- 水泥稳定粒料 150 mm --------------------------------------- 天然砂砾 150 mm --------------------------------------- 土基 4.1.4 方案二计算 4.1.4.1路面材料参数确定确定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tcs E E ,查《路基路面工程》(第三版)表16—26和表16—27取土基抗压回弹模量E o =35MPa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回弹模量取E 1=1500MPa, 级配碎砾石回弹模量取E 2=300MPa,取值与设计值一样。

按表16—23和表16—25,混凝土面层设计弯拉强度:f r =5.0MPa ,相应弯拉弹性模量为Ec=31×104MPa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a x MP h h E h E h E 90015.015.030015.0150015.022222221222121=+⨯+⨯=++= 12211221322311)11(4)(1212-++++=h E h E h h h E h E D x1233)15.0300115.015001(4)15.015.0(1215.03001215.01500-⨯+⨯++⨯+⨯==1.35MN.mm E D h x x x 2621.0)90035.112()12(3131=⨯==0413.4)35900(51.1122.6)(51.1122.645.045.00=⎥⎦⎤⎢⎣⎡⨯-⨯=⎥⎦⎤⎢⎣⎡-⨯=--E E a x 7586.0)35900(44.11)(44.1155.055.00=⨯-=-=--E E b x a x bxt MP E E E ah E 583.129)35900(302621.00413.4)(317586.03100=⨯⨯⨯==式中:E t ——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MPa ; E 0——路床顶面的回弹模量,E x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回弹模量, 21,E E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回弹模量, xh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厚度,xD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弯曲刚度,21,h h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厚度, b a ,——与E x/ E 0有关的回归系数普通混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按式(16-52b )计算为: ()m E E h r tc7334.0)583.12931000(22.0537.0)(537.03131=⨯⨯==4.1.4.2 计算荷载疲劳应力 按式(16-52b ),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计算为:a ps MP h r 321.122.07334.0077.0077.026.026.0=⨯⨯==--σ因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K r =0.8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