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Ca—40 Ag—108第Ⅰ卷(选择题 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粉末时,用镊子夹取 B.实验剩余药品都应放回原瓶,以免浪费C.用漏斗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D.连接玻璃管和橡胶管时可直接用力把玻璃管插入【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连接玻璃管和橡胶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末时,用药匙取用,不能使用镊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防止污染试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可用漏斗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故选项说法正确。
D、玻璃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动植物呼吸 B.氢氧化钠潮解 C.白磷自燃 D.纸张遇浓硫酸变黑【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动植物吸呼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氢氧化钠潮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白磷自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纸张遇浓硫酸变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棉花、涤纶、蚕丝均为天然纤维B.毛发、蛋清、皮肤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C.铁、锌、铅都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D.化肥、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大量使用【专题】物质的分类;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 、涤纶属于合成纤维,错误;B 、毛发、蛋清、皮肤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正确;C 、铅不是必需的微量元素,错误;D 、化肥、农药不能大量使用,错误;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类别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书写正确的是( )A .炼铁高炉中生成铁:3C+2Fe 2O 3=====高温4Fe+3CO 2↑B .铝放入稀硫酸中:Al+H 2SO 4===AlSO 4+H 2↑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NaOH+CuSO 4===Cu(OH)2↓+Na 2SO 4D .向小苏打中滴加稀硫酸:2NaHCO 3+H 2SO 4===Na 2SO 4+2H 2O+2CO 2↑【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A 、炼铁高炉中生成铁过程中,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2Fe 2O 3=====高温4Fe+3CO 2↑,该选项不正确;B 、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 2SO 4═Al 2(SO 4)3+3H 2↑,该选项不正确;C、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 (OH)2↓+Na2SO4,该选项不正确;D、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2H2表示两个氢分子B.实验室需要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用量筒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除去CO中少量的水蒸气和CO2,将气体先通过足量浓硫酸,再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D.氢氧化钠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的清洁剂【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A、根据化学用语的意义解答;B、根据实验室需要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注意事项解答;C、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解答;D、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解答;【解答】解:A、2H2表示两个氢分子,故正确;B、实验室需要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用量筒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通过浓硫酸除去水,故错误;D、氢氧化钠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的清洁剂,故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7.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①一定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B.②向等质量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粉末)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盐酸,a曲线表示碳酸钠,b曲线表示碳酸钙C.③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④镁在空气中燃烧【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 、根据一定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解答;B 、根据等质量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粉末)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盐酸,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少进行解答;C 、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解答;D 、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进行解答。
【解答】解:A 、一定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而不是减小,故A 正确;B 、等质量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粉末)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盐酸,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少,而不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故B 错误;C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减少,所以还会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小,故C 错误;D 、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的质量,故D 正确。
故选:D 。
【点评】根据曲线的纵横坐标轴的说明,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此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8.下列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向某溶液中滴入2~3滴溶液 溶液变红 该溶液呈碱性 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32- C向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2滴红墨水,放置一段时间 开始烧杯中的水局部变红,后整杯水变红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D 将铝箔和铁片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铁片表面生锈变红,铝箔表面无明显变化铁比铝活泼 答案:A ((解析略)9.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t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gB .t 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t 2℃时,在100g 水中放入60g 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D .t 2℃时,分别在100g 水中各溶解20g 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答案:D ((解析略)10.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Na 2SO 4、MgCl 2、CaCl 2)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使用。
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下图。
有关该流程说法错误的是( )A .不溶性杂质主要是泥沙B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便加快过滤速度粗盐 溶解 过滤 不溶性杂质滤液一 ————→ 滤液二 操作①②③ 过滤 适量盐酸 调至pH=7 气体 NaCl 溶液——→精盐 蒸发 结晶 硬质玻璃管C .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D .操作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BaCl 2溶液、NaOH 溶液、Na 2CO 3溶液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A 、根据粗盐中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进行分析判断。
B 、根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 、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 、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 、由题意,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则不溶性杂质主要是泥沙,故选项说法正确。
B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选项说法错误。
C 、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故选项说法正确。
D 、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操作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BaCl 2溶液、NaOH 溶液、Na 2CO 3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顺序、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第Ⅱ卷(非选择题 6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9分。
)11.(6分)(1)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②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粒子个数比为 。
(2)食品袋中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它起干燥作用时会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制蒸馏水时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5)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是 (填“悬浊液”“乳浊液”或“溶液”)。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分析】(1)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等。
(2)根据氧化钙溶于水放热解答;(3)根据蒸馏时,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液体暴沸解答;(4)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解答;(5)根据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解答;【解答】解:(1)①氮原子序数是7,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②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氢原子催化剂 高温的方程式是:.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粒子个数比为2:3;(2)氧化钙具有吸水性,它起干燥作用时会放出热量;(3)实验中加入的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符号为:Al ;(5)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答案:(1);2:3;(2)放出;(3)防止液体暴沸;(4)Al ;(5)乳浊液;【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