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乔亚珍
学科
化学
班级
九(6)
开课学校
城关中学
课题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第1课时)
时间
教
材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 Nhomakorabea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资源
1、教学地点:多媒体实验室;
2、电教资源:多媒体电脑、教学课件。
活动方式
1、自主学习
实施自主学习强化科学探究;
2、合作学习
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信息、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
1.从一些食品的商标引出元素一词,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结合前面学过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氧气)入手讨论、思考他们的共同原子,得出元素的概念(强调“一类”,向学生说明一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原子)。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3.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2.会正确掌握27种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
1.元素概念的理解。
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对元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样的复习提问不仅复习了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分子的微粒,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讨:构成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很自然的引入元素概念的教学。
[板书]2.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前四位):氧、硅、铝、铁。
[板书]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讲解并板书]4.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讲解并板书]一、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核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活动一】
让学生找出一些成分的含量(如铁元素、钙元素等)
[活动二]:
二氧化碳、水、氧化汞、氧气四种物质中的分子中,共同的原子是那一种?氧原子是怎样构成的?他们的核电荷数是多少?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2.27种元素符号的记忆。
学生分析
本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学生对元素的概念难以理解,在实际运用中还容易与原子相混淆。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注意与前面有关原子知识进行区别和对比。通过节课的有关活动和探究及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活动四】:
讨论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活动五】
请设计关系图表示出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阅读]课文第58页,了解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所的意义。
【活动六】
[阅读]课文第59页,“知识视窗”,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培养和指导学生看书,画关键词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始方法。
让学生从概念,适用范围,联系方面进行区别
2.启发学生对元素和原子进行比较。
3.通过制作元素卡片,同学间的相互考问加深对元素及元素符号的记忆。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出课题】[商标情景导入]展示一些食品的商标,让学生找出一些成分的含量(如铁元素、钙元素等),问:你知道什么是元素吗?引入课题——辨别物质元素的组成。
【讲述】这四种物质的分子中,相同的原子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8的原子都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即这四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2)分为16个族
[小结]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原子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3.元素分类
4.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布置作业]
1.记住元素周期表前20位的元素及其元素符号。
2.完成课本第59页检查站习题。
[活动三]:
[阅读]课文第57页内容了解
元素的种类及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阅读]“知识视窗”,了解生物赖以生存的元素。
培养学生自学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图,从而更深的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阅读、观察能力,达到了解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加深对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的理解的目的。
[讲解并板书]二.元素的分类
[讲解并板书]三、元素符号1.书写元素符号的主意事项:①只有一个字母的,字母要大写。②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要大写,第二个要小写。
2.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第58页表中常见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知识拓展]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分为7个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