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三部曲式 总复习
重点复习曲目:
1、福斯特《老黑奴》钢基一 2、莫扎特《风笛舞曲》钢一 3、莫扎特《幽默曲》钢基一 4、丁善德的《郊外去》钢二 5、桑桐《舞曲》钢二 6、肖邦《e小调前奏曲》(op.28,no.4) 7、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8、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曲式结构图示
一、音乐的表现手段有哪些?
1、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 节奏、节拍、 速度、音区、力度、表 情法、音色、调式、调性。 2、音乐的整体表现手段: ⑴横向:旋律线 ⑵纵向:和声与织体
二、什么是旋律线?
旋律线是乐音在音程上和方向上连续进行总过 程的一个形态标志。 旋律线的力度含义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旋律进行的音程大小: 跳进与级进的结合,形成紧张度的增长与缓和。 二是旋律进行的方向: 旋律向上移动,标志着紧张度的增长;向下移 动,标志着紧张度的缓和。
2)第二种数字是基数,它是用来表明段 落含多少个小节的数,通常写在相应结 构字母符号之后,如:A8+B10+A8; 基数也可写在相应字母的下方。如:P52 的图示。
“+”:加号的作用是把相邻的段落符号 串连起来。 调性标记:标在相应乐句或乐段的下方。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曲 式结构图式:
3、减缩:如果同一乐思反复陈述时,比 原始陈述在结构上的简短,如用裁剪手 法使下句少于上句。如:P75例74巴托克 《戏谑》(二之21)。 4、引申(演化)和出新(对比):如 《在银色的月光下》、《郊外去》
(二)、材料变动方面的手法:
1、扩充: ①最简单的内部扩充的手法是用模进或反复乐 思中间的某一个因素,使内部结构增长。如: P17肖邦《e小调前奏曲》(op.28,no.4) ②用阻碍终止(Ⅵ)等手法使终止延后 Ⅰ-Ⅳ-Ⅴ-Ⅵ-Ⅴ-Ⅰ 2、补充:在完全终止后再加数次终止式也称 “补充终止”。如:P19《六月--船歌》 因此扩充表现为内在的有机的增长,而补充则 表现为外在的附加和辅助陈述。
1、波浪型旋律线:如《索尔维格之歌》 2、直向上行或下行类型:如《幽默曲》 3、直向中的逆向进行:如《索尔维格之 歌》
三、发展音乐的基本手法 (一)、材料保持方面的手法:
1、重复:起加深印象和平衡结构的作用; 2、变奏:又称变奏式的重复,可避免完全重 复的单调性; 3、模进:即对原节奏或音程作模仿进行,是 在不同高度上的重复; 4、再现:是间隔性的重复; 5、放宽与紧收:指乐思在相同或近似的节拍 中,将乐思按某种比例放慢或加速一倍、两倍 的再陈述。如《梁祝》的主题。
关于分析语言的符号化问题: 1、用简洁、准确、能被更多人理解(即 有 “公度性”)的语言来表述曲式 分析的结果,是曲式分析得以完成的重 要条件。 2、我们在运用语言文字和习惯符号进行 表述的时候,应当做到在“同一份”分 析报告内表里一致和首尾一致,尽量达 到“正确-准确-精确”的要求。
对有关符号及其用法做必要的 规定
1、英文字母: 相同关系 相似关系 相异关系
A+A
A+A’
A+B
1)英文字母的第一种作用是表示主题材料的 类型及其异同。其中“相似的”主题材料用加 撇号(’)的同一字母。
2)、英文字母的第 二种作用是指示结构 单位级别的高低:
乐句 a 乐段 A 乐部 [A]
2、数字: 1)第一种是序数,它是用来表明段落小 节起止位置的数,通常用在整体结构划 分的简略表达式中。如: a b 1- 4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