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维修电工技师论文;电气设备的故障检修方法和维修实践

维修电工技师论文;电气设备的故障检修方法和维修实践

电气设备的故障检修方法与维修实践摘要电气设备日益广泛地运用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

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电气设备故障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不但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而且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研究电气设备的故障检修方法和维修实践,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本文在理论上总结了电气设备故障检修的十项原则和六种方法,在实践部分结合多年的维修经验深入剖析了常见的典型低压电器维修操作技术。

关键词:电气设备;故障;检修方法;维修实践一、电气设备故障检修的十项原则1.先动口再动手对于有故障的电气设备,不应急于动手,应先询问产生故障的前后经过及故障现象。

对于生疏的设备,还应先熟悉电路原理和结构特点,应一边拆卸,一边画草图,并记上标记。

2.先外部后内部应先检查设备有无明显裂痕、缺损,了解其维修史、使用年限等,然后再对机内进行检查。

拆前应排查周边的故障因素,确定为机内故障后才能拆卸,否则,盲目拆卸,可能损坏设备或者扩大其故障。

3.先机械后电气只有在确定机械零件无故障后,再进行电气方面的检查。

4.先静态后动态在设备未通电时,判断电气设备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以及熔断器的好坏,从而判断故障的所在。

通电试验,听其声、测参数、判断故障点,最后进行维修。

5.先清洁后维修对污染较重的电气设备,先对其按钮、接线点、接触点进行清洁,检查外部控制键是否失灵。

许多故障都是由脏污及导电尘块引起的,一经清洁故障往往会排除。

6.先电源后设备电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整个故障设备中占的比例很高,所以先检修电源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7.先普遍后特殊因装配配件质量或其他设备故障而引起的故障,一般占到常见故障的50%左右。

电气设备的特殊故障多为软故障,要靠经验和仪表来测量。

8.先外围后内部先不要急于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在确认外围设备电路正常时,再考虑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

9.先直流后交流检修时,必须先检查直流回路静态工作点,再检查交流回路动态工作点。

10.先排除故障后调试对于调试和故障并存的电气设备,应先排除故障,再进行调试,调试必须在电气线路速的前提下进行。

二、电气设备的故障检查方法1.直观法直观法是根据电器故障的外部表现,通过看、闻、听等手段,检查、判断故障的方法。

(1)检查步骤调查情况:向操作者和故障在场人员询问情况,包括故障外部表现、大致部位、发生故障时环境情况。

初步检查:根据调查的情况,看有关电器外部有无损坏、连线有无断路、松动,绝缘有无烧焦,熔断指示器是否动作,电器有无进水、油垢,开关位置是否正确等。

试车:通过初步检查,确认在不会使故障进一步扩大和造成人身、设备事故的情况下,可进一步试车检查,试车中要注意有无严重跳火、异常气味、异常声音等现象,一经发现应立即停车,切断电源。

注意检查电器的温升及电器的动作程序是否符合电气设备原理图的要求,从而发现故障部位。

(2)检查方法观察火花: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或导线线头松动时会产生火花,因此可以根据火花的有无、大小等现象来检查电器故障。

例如,正常紧固的导线与螺钉间发现有火花时,说明线头松动或接触不良。

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时跳火说明电路通,不跳火说明电路不通。

控制电动机的接触器主触点两相有火花、一相无火花时,表明无火花的一相触点接触不良或这一相电路断路;三相中两相的火花比正常大,另一相比正常小,可初步判断为电动机相间短路或接地;三相火花都比正常大,可能是电动机过载或机械部分卡住。

在辅助电路中,接触器线圈电路通电后,衔铁不吸合,要分清是电路断路还是接触器机械部分卡住造成的。

可按一下启动按钮,如按钮常开触点闭合位置断开时有轻微的火花,说明电路通路,故障在接触器的机械部分;如触点间无火花,说明电路是断路。

动作程序:电器的动作程序应符合电气说明书和图纸的要求。

如某一电路上的电器动作过早、过晚或不动作,说明该电路或电器有故障。

另外,还可以根据电器发出的声音、温度、压力、气味等分析判断故障。

运用直观法,不但可以确定简单的故障,还可以把较复杂的故障缩小到较小的范围。

2.测量电压电流法根据电器的供电方式,测量各点的电压值与电流值并与正常值比较。

具体可分为分阶测量法、分段测量法和点测法。

3.测电阻法可分为分阶测量法和分段测量法。

这两种方法适用于开关、电器分布距离较大的电气设备。

4.对比、替换、逐步开路和逐步接入法(1)对比法:把检测数据与图纸资料及平时记录的正常参数相比较来判断故障。

对无资料又无平时记录的电器,可与同型号的完好电器相比较。

电路中的电器元件属于同样控制性质或多个元件共同控制同一设备时,可以利用其他相似的或同一电源的元件动作情况来判断故障。

(2)替换法:某些电路的故障原因不易确定或检查时间过长时,可替换相同的或同一性能的元器件实验,以证实故障是否由此电器引起。

当然运用此法时应注意避免新换元器件再次损坏。

(3)逐步开路法和逐步接入法:遇到难以检查的短路或接地故障,可多次更换熔体,把多支路交联电路中值得怀疑的电路逐步从电路中断开,一一通电试验,若熔断器继续熔断,说明故障电路仍没断开;一直到刚断开一路电路后熔断器不再熔断,说明该断开的电路就是故障电路。

也可以将这条支路分成几段,逐段地接入电路。

当接入某段电路时熔断器又熔断,故障就在这段电路及某电器元件上,这就是逐步接入法。

5.强迫闭合法在排查电器故障时,经过直观检查后没有找到故障点而手头也没有适当的仪表进行测量,可用一绝缘棒将有关继电器、接触器、电磁铁等用外力强行按下,使其常开触点闭合,然后观察电器部分或机械部分出现的各种现象,如电动机从不转到转动,设备相应的部分从不动到正常运行等。

6.短接法设备电路或电器的故障大致归纳为短路、过载、断路、接地、接线错误、电器的电磁及机械部分故障等六类。

诸类故障中出现较多的为断路故障。

它包括导线断路、虚连、松动、触点接触不良、虚焊、假焊、熔断器熔断等。

对这类故障除用电阻法、电压法检查外,还有一种更为简单可靠的方法,就是短接法。

方法是用一根良好绝缘的导线,将所怀疑的断路部位短路接起来,如短接到某处,电路工作恢复正常,说明该处断路。

以上几种检查方法,要活学活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三、常用低压电器的检修实践四、 1、故障?五、触头过热,可闻到配电控制柜有味道,经过检查是动触头没有完全插入静触头,触点压力不够,导致开关容量下降,引起触头过热。

此时要调整操作机构,使动触头完全插入静触头。

通电时闪弧爆响,经检查是负载长期过重,触头松动接触不良所引起的。

检修此故障一定要注意安全,严防电弧对人和设备的危害。

检修完负载和触头后,先空载通电正常后,才能带负载检查运行情况,直至正常。

只要做好用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这类故障一般都可杜绝。

?六、 2、故障?七、触点断相,由于某相触点接触不好或者接线端子上螺钉松动,使缺相运行,此时电动机虽能转动,但发出嗡嗡声。

应立即停车检修。

?八、触点熔焊,接“停止”按钮,电动机不停转,并且有可能发出嗡嗡声。

此类故障是二相或三相触点由于过载电流大而引起熔焊现象,应立即断电,检查负载后更换接触器。

?九、通电衔铁不吸合。

如果经检查通电无振动和噪声,则说明衔铁运动部分没有被卡住,只是线圈断路的故障。

可拆下线圈按原数据重新绕制后浸漆烘干或者更换同规格型号的线圈。

?十、3、故障?十一、热功当量元件烧断,若电动机不能启动或启动时有嗡嗡声,可能是热继电器热元件中的一金属丝烧断。

此类故障的原因是热继电器的动作频率太高,或负荷侧过载。

更换合适的热继电器后重新调整整定值。

?十二、热继电器误动作。

这种故障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整定值偏小,以致未过载就动作;电动机启动时间过长,使热继电器在启动过程中动作;操作频率过高,使热元件经常受到冲击。

重新调整整定值或更换适合的热继电器解决。

?十三、热继电器不动作。

这种故障通常是电流整定值偏大,以致过载很久仍不动作,应根据负载工作电流调整整定电流。

?十四、热继电器使用日久,应该定期校验它的动作可靠性。

当热继电器动作脱扣时,应待双金属片冷却后再复位。

按复位按钮时用力不可过猛,否则会损坏操作机构。

?十五、四、剖析一类典型的低压电器故障检修流程?十六、凡有触点动作的低压电器主要由触点系统、电磁系统、灭孤装置三部分组成。

这类电器是检修中的重点。

?十七、1、触点系统的故障检修?十八、触点的故障一般有触点过热、熔焊等。

触点过热的主要原因是触点压力不够、表面氧化或不清洁和容量不够;触点熔焊的主要原因是触点在闭合时产生较大电弧,及触点严重跳动所致。

检查触点表面氧化情况和有无污垢。

触点有污垢,用汽油清洗干净。

银触点的氧化层不仅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而且在使用中还会还原成金属银,所以可不作修理。

?十九、铜质触点如有氧化层,可用油光锉锉平或用小刀轻轻地刮去其表面的氧化层。

?二十、观察触点表面有无灼伤烧毛,铜触点烧毛可用油光锉或小刀整修毛。

整修触点表面不必过分光滑,不允许用砂布来整修,以免残留砂粒在触点闭合时嵌在触点上造成接触不良。

但银触点烧毛不必整修。

?二十一、触点如有熔焊,应更换触点。

若因触点容量不够而造成,更换时应选容量大一级的电器。

?二十二、检查触点有无松动,如有应加以紧固,以防触点跳动。

检查触点有无机械损伤使弹簧变形,造成触点压力不够。

若有,应调整压力,使触点接触良好。

触点压力的经验测量方法如下:初压力的测量,在支架和动触点之间放置一张约厚其宽度比触头稍宽些的纸条,纸条在弹簧作用下被压紧,这时用一手拉纸条,当纸条可拉出而且有力感时,可认为初压力比较合适。

终压力的测量,将纸条夹在动、静触点之间,当触点在电器通电吸合后,用同样方法拉纸条。

当纸条可拉出的,可认为终压力比较合适。

如测量压力值不能经过调整弹簧恢复时,必须更换弹簧或触点。

2、电磁系统的故障检修?由于动、静铁心的端面接触不良或铁心歪斜、短路环损坏、电压太低等,都会使衔铁噪声大,甚至线圈过热或烧毁。

?(1)衔铁噪声大。

修理时、应拆下线圈,检查动静铁心之间的接触面是否平整,有无油污。

若不平整应锉平或磨平;如有油污要用汽油进行清洗。

若动铁心歪斜或松动,应加以校正或紧固。

检查短路环有无断裂,如断裂应按原尺寸用铜板制好换上,或将粗铜丝敲打成方截面,按原尺寸做好装上。

?(2)电磁线圈断电后衔铁不立即释放。

产生这种故障的主要原因有:运动部分被卡住;铁心气隙太小,剩磁太大;弹簧疲劳变形,弹力不够和铁心接触面有油污。

可通过拆卸后整修,使铁心中柱端面与底端面间留有—的气隙,或更换弹簧。

?(3)线圈故障检修。

线圈的主要故障是由于所通过的电流过大,线圈过热以致烧毁。

若线圈通电后无振动和噪声,要检查线圈引出线连接处有无脱落,用检查线圈是否断线或烧毁;通电后如有振动和噪声,应检查活动部分是否被卡住,静、动铁心之间是否有导物,电源电压是否过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