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世界十大战机排行榜

2014世界十大战机排行榜

性能最佳的战斗机。

F-22战机但飞机的制造成本过高、俄罗斯和中国的第五代战斗机的计划延迟导致的缺乏清晰空对空作战任务、猛禽的出口禁令和其它使用计划(包括F-35和无人机)都使得F-22的生产计划提前终止。

2009年4月,美国国防部建议停止新订单,经国会批准最终采购187架战斗机。

“2010财年国防授权法”致使缺乏生产更多F-22的资金。

2011年12月13日最后一架F-22的上线仪式在多宾斯空军预备役基地举行。

具体来讲,F-22在机载电子设备、机动性能、武器配置方面整体领先于世界其他各种先进战机,而超音速巡航能力和隐身性能则是多数战斗机尚未能实现的能力,在指标统计上甚至根本无法量化对比。

苏-27/苏-30系列在机动性能上可以勉强和F-22一拼,欧洲台风战斗机和阵风战斗机在更换相控阵雷达后在电子设备上可以勉强达到F-22的水准(尚未实现),但这些飞机在其他性能方面则都要有所欠缺。

尤其是F-22先进的隐身能力,足够将苏-27等四代战机的雷达探测距离降低到10~20千米的夸张程度,完全能够抵销四代机和四代半机的大半全部作战能力。

F-22更加具有优势的是其未来发展的潜力,随着新型空空导弹和火控软硬件的不断升级,再加上机体侧面相控阵部件的加装,F-22的发展仅仅是刚刚开始。

不过,造成F-22最大的缺陷也是其高性能导致的价格高昂,接近2亿美元的单机报价令美国人自己也望而却步。

2007年里,美国空军为了争取增加F-22的订购数量,不断发起宣传攻势,甚至利用F-15事故造成全体F-15罢飞的“空防危机”。

尽管F-22价格高昂,还是有些国家不满足于“低档”的F-35,希望采购F-22获得局部地区的绝对空中优势,日本就是典型。

但美国决策部队并没有考虑增加出口以降低F-22成本,由此提高空军装备数量,至今仍拒绝对外出售F-22。

第二名:俄罗斯第五代战机T-50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机T-50为单座双发重型战机,具备隐身性能好、起降距离短、超机动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特点。

其超音速巡航速度可达每小时1450千米,作战半径1100千米,战斗载荷可达6吨,内置2个武器舱,能实现飞行性能和隐身性能的良好结合。

T-50战斗机T-50装备了全新的航空电子设备和相控阵雷达。

该机型于2010年1月29日在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首飞,2011年8月17日在莫斯科郊外的茹科夫斯基举行的2011年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上公开亮相。

T-50的绝大部分技术性能还处于保密状态,但专家们根据公开信息得出了一些结论,认为其最大飞行速度(包括加力速度和无加力速度)、最大航程、推重比、可允许最大过载等指标上要优于国外同类飞机。

俄罗斯领导人普京登上T-50T-50由一名飞行员驾驶,最高时速可达2600公里,20公里高空最大航程43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37吨,可携带10吨各式武器,其中包括一台30毫米GSh-30-1航空机炮、不同类型和射程的导弹以及航空制导炸弹。

为装备T-50而研制的最新式武器有十多种。

国外专家也在议论俄罗斯飞机相对于美国飞机的优势。

年秋天,澳大利亚军事智库AirPowerAustralia军事分析师们对苏霍伊设计局的T-50和美国的F-22“猛禽”及F-35“闪电2”进行了对比分析。

他们认为,俄罗斯新型歼击机在很多方面要优于美国的同类型飞机。

例如,T-50的设计采用了最新的空气动力系统,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飞机的光、热可探测性。

由于采用了大量复合材料(占飞机外壳的70%、整体结构的40%),飞机更难以被雷达发现。

飞机本身装备了季赫米洛夫研究所设计的最新雷达系统。

该系统与两台机载电脑相结合,能发现400公里以外的目标,同时跟踪60个空中目标并向其中16个发起攻击。

报告中还说,T-50的电子战系统和对红外制导弹头的抑制系统能更好地保护其不被防空系统发现,尤其是美军的雷达系统。

根据俄媒体透露的技术指标,T-50最大起飞重量34吨,在以27吨重量起飞时,最高速度能达到每小时1900千米。

英国《飞行国际》2007年4月24日报道,俄罗斯的发动机制造商--“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NPOSaturn)的网站首次对外透露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可能的布局图片。

俄罗斯未来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作为未来战术航空综合系统(PAKFA)项目的一部分正在进行开发,苏霍伊设计局的T-50战斗机在与俄罗斯米格飞机制造集团竞标俄罗斯国防部第五代机项目中取胜,“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被选择为该机提供发动机。

俄印最早在2000年便已开始就联合研制第五代战斗机进行接触。

苏霍伊公司领导人波戈相曾向印方承诺,俄方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的性能将与美国的F-22“猛禽”相当。

由于研制新型战斗机的费用极其高昂,俄方独自承担会带来巨大的压力,而印度则想从俄方那里获得制造第五代战机的技术,因此两国很快便在联合研制新一代战机的问题上达成了初步协议。

据悉,俄空军需要的是一种单座战斗机,而印空军则希望新一代战机,俄罗斯将在茹科夫斯基城开始第五代(注:按美国、中国的标准为第四代)重型多用途战斗机T-50的飞行试验。

试验时间大约持续五年,第一批T-50将在2015年交付俄罗斯空军,并开始部队测试,然后组建飞行大队。

俄罗斯空军打算购买450-600架同类飞机,T-50的生产将在阿穆尔-共青城进行。

到2025年,俄罗斯将用T-50全部替换老旧的米格-29和苏-27飞机,同时为了打造新型航母,还计划制造飞机的舰载型。

T-50战斗机T-50第五代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由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研制,该计划隶属于“未来前线航空系统”(PAKFA)项目。

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报道,俄罗斯已经为T-50战斗机研制出机载供氧系统,并打算将其运用到其他高空飞机上。

俄罗斯已经为其最新型号的战斗机T-50研制出一种机载供氧系统。

俄罗斯的飞机仍然在使用氧气瓶系统(重90千克/198英镑左右)。

也就是说,飞行在4000米(1.2万英尺)高空中飞机上的飞行员必须监控其空气和燃料供应。

俄罗斯新的机载供氧系统设计仅重30千克(66磅),结构更加紧凑,能够供应远多于同等重量的氧气瓶供给的氧气。

俄罗斯计划开始用机载供氧系统更换所有飞机上的氧气瓶。

印度也研制出一种机载供氧系统,它将首先安装在作为技术验证机的新轻型作战飞机(LightCombatAircraf,LCA)上。

最终,这种机载供氧系统将安装在印度的所有高空战机上。

第六名:“阵风”战机达索阵风(DassaultRafale)战斗机,或音译为拉斐尔战斗机,是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设计制造的双发、三角翼、高机动性、多用途第四代半战斗机。

法国达索阵风战斗机和欧洲台风战斗机以及瑞典萨博JAS-39战斗机因为其优异的性能表现,并称为欧洲“三雄”。

阵风战斗机真正的优势还是在于多用途作战能力,这款战机是世界上“功能最全面”的,不仅海空兼顾,而且空战和对地、对海攻击能力都十分强大。

以F3型为例,阵风已具备高超的对海攻击、侦察和核攻击能力,在执行这三种任务时,该机将分别采用欧洲导弹公司的飞鱼AM39Block2Mod2空舰导弹、泰利斯公司的新一代侦察吊舱和MBDA公司的ASMP-A防区外超音速空地导弹(可配核弹头),此外还将换装泰莱斯公司的达摩克利兹(Damocles)瞄准吊舱。

空军型阵风拥有14个外挂点,外挂能力达9吨以上。

此外,阵风从F3型开始将换装推重比为9.5的M88-3型发动机,不过同样由于经济危机的缘故,换装新发动机和雷达换装工作一样,也遭到滞后。

阵风是一款能力全面、性能比较均衡的中型战斗机,即能空中格斗,又能对地攻击,还能作为航母舰载机,甚至可以投掷核弹(F3型)。

世界上真正属于这类“全能通用型战斗机”的新型战机,除阵风外,只有美国现役的F/A-18E/F,以及尚未列装F-35。

第三名:F-35战机F-35“闪电Ⅱ”(F-35LightningII)联合攻击战斗机,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设计生产的单座、单发隐形战斗机。

F-35主要用于前线支援、目标轰炸、防空截击等多种任务,并发展出3种衍生版机型:常规起降型F-35A,短距/垂直起降型F-35B,航母舰载型F-35C。

F-35战斗机F-35由于军方对技术要求不高,因此最高飞行速度仅1.6马赫,超音速巡航能力不高。

这方面F-35似乎和三代战机没有太大差别。

但F-35的机动性能并不差,通过精确的气动布局设计,再加上先进的飞控计算机,该机拥有比三代机更优越的机动性。

但客观讲,F-35并非强调空战性能,推力并不太强劲(推重比尚不如F-15),因此与F-22颇有差距。

空空导弹。

F-35最广泛的市场推广策略,加上其低成本,使其将成为所有战斗机在市场上的最大敌人。

但F-35研制成功尚需时日,该机进度受阻和成本的不断提升也造成美国军方的很大困扰。

第四名:苏-35战机苏霍伊苏-35(英语:SukhoiSu-35,俄语:КБСухойСу-35)战斗机,北约代号“侧卫-E”或“超侧卫”(Flanker-E、SuperFlanker)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的深度改进型单座双发、超机动多用途重型战斗机,在战斗机世代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号,即第四代半战斗机。

2014年2月12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空军总司令邦达列夫、苏霍伊公司总裁波戈相在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厂参加向俄空军交付12架量产型苏-35S歼击机的正式仪式。

这批战机编入东部军区第3空防司令部第303近卫混成航空兵师第23歼击航空兵团第1大队,部署在中国东北当面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捷姆吉机场。

苏-35的前型苏-27S是苏联在大方向上追赶欧美航天技术的作品,在机械性能(机体结构、外型、引擎等)方面几乎已全面赶上甚至超越欧美,但在航电方面除了某些功能如探测距离、拦截距离、抗干扰等赶上外,局部性能难与美国同期飞机(F-15A)比拟,此外,当苏-27S开始服役时,美国已开始装备F-15C等更新锐战机,因此尽管计算机计算出苏-27S整体超越F-15A,但倘若发生战争,苏联空军似乎仍没什么技术优势。

苏-35的航电系统则在各个层面均赶上美四代半水平,甚至率先引入信息整合系统与专家界面等美四代水平,或许说它介于美规三代半与四代水平会更贴切些。

按照苏联时期的计划,苏-35约在1995年前后投产,当时已服役的飞机均非其对手,这意味着欧美必然会因此加快新战机或改型战机的服役进度,而原本也预计同期投产的欧洲四代机就当时的技术条件而言亦无法完全压制。

因此或许可以说,倘若苏联没有解体,那么约自1995年开始苏联空军便拥有技术上的优势或是说至少与欧美齐头直至F-22服役为止,这种现象在苏-27S服役时尚不存在。

第五名:F/A-18“大黄蜂”战机F-18“大黄蜂“式战斗机(F/A-18Hornet)是美国诺斯罗普公司为美海军研制的舰载单座双发超音速多用途战斗第四代战斗/攻击机(由于苏联传统分类和美国2009年后分类方式两者已统一,所以以上就是唯一的国际第四代战斗机标准),它主要用于海上防空,也可进行对地攻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