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最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最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最新)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镌.刻(juàn)遗嘱.(zhǔ)咆哮.(xiào)水皆缥.碧(piǎo)B.桅.杆(wéi)翘首(qiáo)刹.那(chà)凛冽.(liè)C.要塞.(sè)悄.然(qiǎo)溃.退(kuì)殚.精竭虑(dān)D.承载.(zǎi)娴.熟(xián)澎湃.(pài)屏.息敛声(bǐng)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B.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

C.太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这秀美的湖光山色。

D.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

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几年来,中小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已经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B.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眼花缭乱。

C.苏老师耐心地指出并纠正了我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使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感悟人生的真谛。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B.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C.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D.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是()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夜阑人静,一片孤寂后的景况。

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喜欢雪景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是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A.①③④②B.③④①②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7、默马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 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②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

(刘桢《赠从弟(其二)》)③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④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 ________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⑥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⑦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⑧春冬之时,__________,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二、文言文阅读。

(15分)王淮传王淮,字季海,婺州金华人。

幼颖悟,登绍兴十五年进士第,时郡守萧振一见奇之,卜为异日伟器。

淮与李彦颖同行相事时,淮曰:“授官当论贤否,不事形迹。

诚贤,不敢以乡里故旧而废之。

”上称善。

上尝言武臣岳祠之员宜省,淮曰:“有战功者,壮用其力,老而弃之,可乎?”时辛弃疾平江西寇,王佐平湖南寇,淮皆处置得宜,论功惟允。

上深嘉之。

枢密都承旨王抃①恃宠为奸,淮极陈其罪,谓:“人主受谤,鲜不由此。

”上即罢之。

章颖论事狂直,上将黜之,淮曰:“陛下乐闻直言士大夫以言相高此风可贺也。

黜之适成其名。

”上说,颖复留,淮拜左丞相。

(注释)①王抃:人名,南宋时期人物。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断开。

(限断2处)陛下乐闻直言士大夫以言相高此风可贺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上称善.②黜之适.成其名③上说.,颖复留④时郡守萧振一见奇.之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有战功者,壮用其力,老而弃之,可乎?4.孝宗帝对王淮评价极高,曾对王淮说:“陈康伯虽有人望,处事则不及卿”,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王淮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爱之寻朱成玉①母亲这一生,似乎已习惯了寻找。

②小时候,母亲总是做好饭后开始寻找,寻找我们回家吃饭,因为她的嗓门不够响亮,不像左邻张大妈声如洪钟响彻云霄,也不像右舍李阿姨京韵十足绕梁三日,在我印象里,母亲很少大声说过话,所以她不喊,只是去寻找。

她大致可以知道我们玩耍的地方,所以,每次也都可以很顺利地找到我们。

③可是也有例外,因为我顽劣,有时候故意和母亲“藏猫猫”,让她我不到我,她只好一声高过一声地唤我,直到我的耳膜受不了,才跑出来扑进她的怀里。

她嗔怪我,照我的屁股打几下,却一点都不疼,反而有些痒。

不过,我还是看到母亲额头的汗水,感受到了她的焦急,所以,从此也就不再故意藏起来了。

④有一次我要出一趟远差,母亲当成天大的事一般,不一会就惊呼一声“对了”,然后就小跑着去了附近的店铺,买了东西回来就往我的包里塞。

不一会儿又跑出去了,直到把包塞得满满,可还是觉得缺少什么似的。

车子马上要开了,她又惊呼了一声“对了”,我说:“妈,够了,啥都不缺了,包都要爆炸啦。

”她还是小跑着去了,很快回来。

她竟然为我寻来了一块带指南针的手表,她说我总是爱迷路,带着这块手表,总会有些用处的。

⑤母亲算好了时间,我那边刚一下车,电话就打过来了。

问我旅途是否顺利,问我是否迷路,问我指南针是否派上了用场……让我哭笑不得。

⑥我知道,有母亲在,一颗心,就永远不会迷路。

即便真的迷路了,天涯海角,母亲也会把我寻回来!⑦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母亲在寻我们,可是有一天,母亲忽然失踪了,换成了我们去寻找她。

母亲患有间歇性的失忆症,某个时间段,就忽然什么都不记得了,这可急坏了我们,我们满大街去找也没找到,没办法,只好去派出所求助。

到了派出所,正好看到母亲坐在椅子上,焦急地向外张望。

原来是遇到好心人了,没办法问出来母亲的住址,只好送到了派出所。

⑧我们不禁埋怨起母亲来,明知道自己有间歇性失忆症,还自己一个人走。

恢复记忆的母亲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不停地搓着手,喃喃地说:“我只是想去买点儿荞麦,知道你们今天要回來,想给你们做荞麦蒸饺。

”⑨我们一时无语,母亲无时无刻想的不是我们啊。

⑩每次别离,母亲都会在门前送我,一直送到我拐了弯儿看不见为止,每一次,我都不回头,也不和她招手,我知道,那祥母亲的心会更难过,每一次别离都让母亲的心闪.了一下。

母亲不是闪电,闪电不会弯不会旧,不会枯萎不会生锈,可是母亲,闪一下就衰老一截。

现在,母亲的眼睛什么都看不见了,可是每次离开,母亲还是坚持在门口看着我走。

她就那么扶着门框,寻着我远去的方向,好像能看见我一样。

其实,她寻到的只是一个越来越小的影子。

这一次,我却不停地回头。

我和她招手,惊讶地发现,母亲竟然也在同时向我挥着手,好像和她的儿子感应到了一样!有爱,天涯不远;有爱,寒冬尚暖。

寻找,只是母爱的一个小小注解,是母亲浩瀚的爱里的一朵浪花,是母亲盘根错节的爱里的一绺根须。

但就是这一个小小注解,解开了爱的千古之谜;就是这一朵浪花,泄露了大海的古道热肠;就是这一绺根须,缠绕着我们一生,让我们的心,一寸一寸,生出古朴的根。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 1.概括本文困绕“爱之寻”记叙了关于母亲的哪几件事。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的词语。

每一次别离都让母亲的心闪.了一下。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⑤段画线句。

问我旅途是否顺利,问我是否迷路,问我指南针是否派上了用场……让我哭笑不得。

3.联系全文说说第13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2、再见,萤火虫①扳指一算,我至少二十余年没见萤火虫了。

②发源西山的昆玉河,加上湖、林、塘、苇、野鸭……玉渊潭堪称京城最清洁的水园子了,也是惟剩野趣的地儿,她的湖冰和早樱都很美。

即便如此,其夏夜却让我黯然神伤,那一盏盏清凉似风的小灯笼呢?那明明灭灭、影影幢幢的小幽灵呢?连续几个夏季,我一无所获。

我知道,对水源有洁癖的萤火虫,若不在这落脚,恐怕城里也就无处投亲了。

③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萤。

小时候,这是我沉迷夏夜的两大缘由。

故乡有个说法:天上几多星,地上几多萤。

所以,每捉了它,却不敢久留,先请进小玻璃瓶,凝神一会,轻轻吹口气,送它跑了。

我怕天上少了一颗星。

④萤虽虫,民间很少以虫称之,其绰号数不过来:蚈、照、夜光、景天、挟火、宵烛、宵行、丹鸟、耀夜、熠耀、夜游女子……我最喜欢的还是“流萤”。

一个“流”字,将其隐隐约约、稍纵即逝、亦真亦幻的飘曳感、玲珑感、梦游感——全勾画了出来。

萤之美,除了流态,更在于光,那是一种难形容的光,或者说它只能被用去形容别的。

那光,或说青色,或说黄绿,还有说冰蓝,我觉得皆似,又皆非。

你刚想说它忧郁,又觉不失灿烂;你刚想说它冷幽,又觉颇含灼情……总之,有一抹谜语气质,一股童话的味道。

它静静的、微微的,很聪慧、很羞涩,像什么人的目光。

它能激发你无穷的灵感。

⑤民间的两个说法,“腐草化萤”和“囊萤夜读”,都被科学证了伪,指成迷信和虚构。

我想,现代人真蠢啊,竟拿这么浪漫的事开刀,没劲。

古人重意境和梦游,不问虚实,擅长诗意地消费。

面对流萤这般影影绰绰,人的精神难道不该缥缈些吗?腐草化萤,化腐朽为神奇,多可爱的想象,多灿烂的心愿。

较之现代人的刻板和物理,古生活有种务虚之美。

⑥长大后翻古书,方知白日听蝉、黑夜赏萤,乃文人最心仪的暑乐。

一聒一静,一炎一凉,没有这俩伴,夏天就丢了魂,孩子就丢了魂,风雅者就丢了魂。

⑦“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这首《七夕》,我以为是萤文中最好的。

作为虫,“萤”字飞入古诗中的频率,大概超过蝴蝶、堪与蟋蟀并列。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我想,一方面和彼时萤繁有关,抬头不见低头见;一方面古人对萤的注视和美学欣赏,已成雅习。

那时候,不仅有萤,且有闲、有心、有情。

问问现在的城里孩子,谁见过流萤?我问过,一个没有。

现代人与一只萤火虫相遇的概率,已小于日全食。

⑧曾看到一篇哀悼萤火虫的科普文章,称其比华南虎等明星更重要,因为它属于“指示物种”,意思是说,在自然界,它属广泛性、基础性、标识性的生物,若其濒危,证明生态环境已极恶劣。

萤很单薄,水污染、光污染、农药化肥,乃其致命敌。

⑨如今,北京夜空中常见一朵一朵的闪烁,比树高,比云低……那是人在放夜筝,上面绑了发光器。

还有一年,和朋友在厦门海滩放孔明灯,当它飘到很远很远,只剩一个似是而非的小点时,我觉得像极了流萤……每见它们,总是想起童年的萤火,想起流萤照亮的草丛和小径,想起那会儿的露天电影,想起父母的电筒和唤孩子回家的喊声……⑩那一刻,我体会到难以名状的美和疼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