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考试心理研究毕业论文目录前言 (1)一、中学生考试前的心理活动 (1)二、中学生考试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1)(一)、怯场 (1)(二)、焦虑 (2)(三)、精神疲劳 (3)(四)、面对难题,容易失去信心 (3)(五)、作弊者的心理写照 (3)三、中学生考试过后的心理状态 (3)四、应对考试的心理策略 (4)五.结语 (5)致谢 (5)参考文献 (5)前言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考试是学生在学校的头等大事,这是学校选拔人才的手段,考试成绩往往关系到学生前途与命运。
迫于考生自己、父母、老师或者各方面的压力,在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
考试是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完成所规定的试卷,这就需要你平时所学的知识在短时间的提取,这就要看你的应试能力,除此之外,我觉得,考试也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及提升。
心情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做题的质量。
作为一个考生,考前、考中的心理状态对考试至关重要。
一、中学生考试前的心理活动有人说,考试成绩是十年寒窗的零存整取。
考前扎实的基础是取得理想成绩的有力保障,那么考试前一段时间的突击复习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平时的点滴积累。
但是也有相当部分的同学是采取“考前突击”的方法。
在平常的学习中,很少有人会想,现在我们的行为是为考试做准备。
也没有那种考试来临时的紧感,也没有了对学习的动力,这样就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
据调查,一小部分同学是为了赢得好评而学习,另有一些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而学习。
这部分同学缺少了自己在的动力,变成为考试成绩而学习,因为考试成绩可以作为他们满足虚荣心或者给老师、家长交代的介质。
这样,在平常的学习中,就会因缺少动力或者不足以维持他们的学习行为而无心学习。
一旦考试来临,某种强烈的心理需求迫使他们“临阵磨枪”。
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说,考取好的考试成绩只是一种手段,而满足自己的心需求才是真正的目的。
当然,我们不排除许多同学是在周围同学“临阵磨枪”的环境下产生了一种意念,认为自己是在“临阵磨枪”,而实际上他们的行为是在做考前复习。
对于一些平时成绩好的学生或者同样重视分数的学生来说,在考试逼近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1.考前焦虑症:如一想到考试就紧激动,呼吸加快,心跳加剧,肌肉紧,甚至身体也不由自主地抖动。
2.失去自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一定考不好。
3.越是临近考试,越是觉得知识生疏;越是拼命复习,越是觉得掌握不扎实。
4.心情烦躁,容易发脾气,对很小的事情也容易发火。
5.怀疑自己得了“健忘症”,不仅对所学知识常常遗忘,日常生活也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
6.身体状况出现问题,如呕吐、拉肚子、过敏等。
7.失眠,白天没有精神。
8.怯场,一进考场就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恐惧感,不能放松下来。
9.注意力难以集中,走神,容易被外界的刺激所吸引。
10.一紧就想上厕所,在考场上也总想上厕所。
这是在调查当中了解到的学生考试前的反应。
二、中学生考试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在考试之前的一段时间,偶尔会听到:“我完了,肯定考不好”之类的话,而且多发生在女生身上。
她们有意或无意说这些话时,在潜意识里产生了对自己的不信任,这会给考试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
另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习动力产生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的,女生明显多于男生。
各种因素集中在考场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极容易产生紧﹑慌乱﹑不自信的心理。
更为严重的是产生怯场。
但是男生遇到问题时比较理智﹑沉稳,女生则容易受外界干扰,产生一种畏惧心理,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
这个时候就容易产生怯场。
(一)、怯场心理学上把因临场情绪波动而造成回忆﹑思考和心理障碍称为怯场。
产生怯场有多方面的原因:1、心理压力过大。
例如:老师父母对考生期望过高;考生缺乏自信;心理疲劳;心理适应能力差等。
这是心理方面的原因。
如:今年中考,我班有个平时成绩一直是前十名的学生,如果考试正常发挥,那一定是可以上重点高中的,但由于她自己的不自信,在第一科考试时紧,考后心情又不能及时调整,那时又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只有对她的失望,以至最后几科也受影响,最终还是落选了。
这都是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
2、考试情绪方面:碰到难度大的题目;考场紧严肃的气氛,天气热而通风不够及其他的一些意外事情。
有些学生往往因为一科或其中几道题较难做不好,情绪波动大,给其余几科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3、生理方面:身体素质差;考前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等。
据调查,部分学生在考前失眠,从而导致了考前怯场的状况。
可见,在备考期间,可适当地锻炼,缓解压力,还可强身健体,保持愉悦的心情,最重要的要休息好,保持充足睡眠,千万不能开夜车。
另外,这段时间还应注意卫生饮食。
如果在考试其间身体不舒服,那么对自己努力而没有办法正常考试,那将是非常遗憾的。
4、外界干扰:当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突然遇到新异或强烈的刺激,会使原来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
如考场的严肃气氛、监考人员冷峻的表情或生硬的态度,父母的叮咛等:这些都会给考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遇到小小的麻烦,情绪越加紧,促成怯场。
5、缺乏自信:有些考生,尤其是性格较懦弱,多次受过挫折的考生,常常自我怀疑,即使有把握的问题,也显得犹豫不决,不敢相信自已。
如果见到陌生题或难题更是诚惶诚恐,乱了方寸。
那么怎样才能防止考场怯场呢?1、考前两天:增强自信择要复习。
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只要检查一下重点容是否基本弄清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一是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
如确认这些方面已没有问题,就可以安下心来。
2、考试前夕:睡眠充足情绪愉悦。
在有了信心之后,考试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切莫在考试前夜以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临考前夕,要尽情放松,看看花草散散步,减轻心理紧度,早些休息,一定要避免思考过多,精疲力竭。
并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好的”。
3﹑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使用有效的办法使考前的紧情绪松弛一下;4﹑做好考前准备,注意休息,加强营养;5﹑考试时提前入场,熟悉环境,并进行放松疗法。
闭目养神;深呼吸;在心中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记住,放松!慢慢地,小心地做。
今天的精神真好,我一定可以考好。
(二)、焦虑人格是在遗传基础上通过一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人特点。
中学生处于从个体生理成熟到心理成熟的人生发展阶段,是个体一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期,常被称为“黄金时代”。
有些学生长期处于不良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了某些不良的人格特征,如“焦虑性人格”等,又因为学习升学的压力也逐渐加大,从而导致情绪不稳定,有焦虑感等情况。
适度的考试焦虑可以使机体处于一种良好的应激状态,从而提高个体的思考能力和反应速度,因而对学习是必要和有益的。
过度和长期的考试焦虑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还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
那么如何克服考试焦虑呢?以下是几点建议:1、.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的学习技能,引导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业自我效能。
2、加强学校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及时发现和有效疏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征。
3、家校合作,积极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减少外界环境中诱发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不良刺激。
(三)、精神疲劳在答卷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处于紧状态,精神极易疲劳。
因此,要不时地做些短暂的休息活动,如伸展四肢,活动颈部、背部等,也可闭目养神一会,或做深呼吸,或眺望窗外远景等,以减轻疲劳症状。
若确实感到疲劳,并出现头昏、胸闷、眼花等典型症状时,可请求监考老师同意你上卫生间,用凉水洗洗脸,再做几下身体活动,这样有利于振作精神重返考场,投入考试。
(四)、面对难题,容易失去信心保证在能得分的地方绝不丢分,不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得分。
先易后难,拿到试卷后,通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既使看到暂时不会做的题目也不要慌,要相信你觉得难的,别人也觉得难,要自己给自己鼓气。
先做易解的题,这是应试技巧,更是增强信心的心理调适方法,每解一题便会增加一份自信,但人易我易,我不大意,要仔细。
待思路流畅后再做难题,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你感觉难时别人更是无从下手,这样想想心理会平静很多,利于提高士气、正常发挥。
(五)、作弊者的心理写照一些同学为了得到更多的分数,采取一种极不明智的做法——作弊。
作弊者尽管是少数,但作弊的消极影响不能小看。
是什么促使这少数的同学铤而走险呢?1、有少数同学认为考试只是消耗精力,浪费时间,且不会太看重考试成绩,只求过关。
在考试中若能过60分便不再求人,否则便铤而走险。
即使被发现,也不会羞愧。
2、某些同学因种种原因没有复习充沛,不免为考试担忧,为避免不及格,不得不偶尔为之。
但被发现后,情绪波动较大。
3、部分同学虽然平时也用功,但对自己缺乏信心,为防万一,采取作弊以自救。
这类同学自尊心较强,一旦被发现,极易消沉,自暴自弃。
4、有些同学事先并无意作弊,并且没有任何准备,但考试中遇到难题,由于紧和担心,萌发作弊的意念,可谓“一念之差”。
他们在当时很难想象会有什么后果,事后也无法解释原因。
这类学生属于自制力差,意志薄弱型。
5、某些同学平时在老师﹑同学眼中各方面较好,但虚荣心较强。
高分数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标准,唯恐分数低于他人。
为避免考试失误,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设想了许多应急方案。
临场时哪怕为一分也会铤而走险。
6、一部分同学并无作弊意图,但在考场上遇到别人求助,出于哥们义气或者碍于面子,便将自己的成果拱手相让。
7、有些同学是因为看到考场上有人作弊而无人管,便产生了作弊的念头。
害怕别人超过自己,觉得太不公平。
一旦被发现,就愤愤不平。
三、中学生考试过后的心理状态考试考完后,又有问题来了,通常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一些学生会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消沉,害怕被父母责骂,提心吊胆地等待着成绩出来,只要是一空闲,就能想起成绩这个事情了。
甚至想到这事的时候就是祈求判卷老师要手下留情啊,或者老师看走眼了给多点分…每天的生活都觉得无趣。
甚至感觉到同学在嘲讽自己,渐渐地产生了自卑心理,对家长和老师有愧疚心理。
有的学生对成绩抱有无所谓的态度,考试过后他们会觉得无所事事,一下子没有了生活的重心,沉湎在“玩”中而放纵自己,想着成绩没出之前好好地大玩一下,等成绩出来了,到时候走一步算一步。
有的考试结束后紧感也结束,感到茫然无措,心里空荡荡的,产生失落心理。
做什么事都没有热情,以后上课学习也没有方向和劲头。
也有些同学是认为考试已经过去,考得好与不好已成定局,没有必要伤心埋怨。
大不了下次更加努力学习,迎头赶上。
还有些是因为当时考试紧想不出,现在抱有遗憾的。
平时成绩好的同学,会希望成绩快点出来,想知道是否成绩还保持好,更希望追上自己心目中的目标。
四、应对考试的心理策略对待考试,应该像对待家常便饭一样,不要怕它,要树立起信心,确信自己能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