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尚处于未脱离白发状态的社会救助作者:张景峰,胡楠来源:《中国司法鉴定》 2016年第5期摘要:全国层面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制度设计蕴含在《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等规范中,地方层面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制度设计蕴含在省级司法鉴定地方法规或者专门的司法鉴定援助规范性文件中。
全国层面和地方层面的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设计,并未实现司法鉴定援助制度全国范围的统一。
司法鉴定援助仍然属于尚未脱离自发状态的社会救助类型。
现行的自发性司法鉴定援助制度有待于转化为全国范围较为完整、系统、统一的自觉状态司法鉴定援助制度。
关键词: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社会救助中图分类号:DF8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16.05.002文章编号:1671-2072-(2016)05-0007-09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学术研究上又称为司法鉴定救助、司法鉴定援助等,本文采用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概念。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①(以下简称《决定》)生效以后,贵州省、重庆市、浙江省、陕西省、山东省、青海省、福建省等七省市(按照《决定》生效后制定的先后顺序排列)进行了省级司法鉴定地方立法,成为司法鉴定相对先进的地方立法例。
作为全国统一的司法鉴定国家法律,《决定》对司法鉴定法律援助问题没有制度设计;贵州省、重庆市、陕西省、山东省、青海省、福建省等六个省市在省级地方条例中设计了明确的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而各地制度设计及运转在实际中又存在差异。
加强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问题的研究,对推动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实际运转资料和地方条例等,对司法鉴定法律援助进行探索,祈请指正。
1 全国层面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设计1.1 司法鉴定专门法没有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制度设计《决定》是司法鉴定领域的专门法。
由于司法鉴定立法时博弈激烈,最终未能制定以法命名的司法鉴定国家法,而是制定了调整内容较为单一的司法鉴定管理问题决定,条文仅有十八条,容量有限。
司法鉴定当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是由于意见不一致、争论很大,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
由于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基本上不属于当时亟须解决的事项,属于小众问题,也就没有在出台的《决定》中体现出来。
《决定》实施10余年后,社会救助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重视,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即是其反映。
《决定》中没有涉及的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也成为理论研究和立法研讨关注的问题。
1.2国务院部委规范性文件对司法鉴定法律援助问题有所涉及《决定》虽然没有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制度设计,但是并非没有全国范围内的规范。
1.2.1《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对司法鉴定法律援助问题有所涉及2009年9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司法部制定的《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③(发改价格[2009]2264号)对司法鉴定法律援助问题有所涉及。
该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受援人,凭法律援助机构提供的有效证明,申请司法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减收或者免收受援人的司法鉴定费用。
对于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但确有困难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酌情减收或者免收相关的司法鉴定费用。
”在部委规范性文件层面确定了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制度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中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制度设计,不是关于司法鉴定救助的专门、集中、系统化的制度设计,而是司法鉴定收费制度个别条款的部分规定。
就其内涵来看,也是围绕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案件减收或者免收受援人的司法鉴定费用来规定的,而未关涉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其他问题(也不宜关涉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其他问题),并非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整体性制度设计。
即使这一规定本身也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有几个特点值得注意:(1)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条件原则上与法律援助条件相挂钩。
根据《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条件原则上与法律援助条件相衔接。
根据这一规定.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受援人,不但可以因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获得法律援助,还可以凭法律援助机构提供的有效证明,在申请司法鉴定时得到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费用的减免。
国家、社会等通过有条件地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为需要获得法律救济的弱势群体提供直接和间接保障。
在部委规范性文件层面,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条件与法律援助条件相挂钩的立法例,对于地方立法会产生一些影响。
(2)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条件又不限于与法律援助条件相等同。
如果鉴定责任先期承担人确有困难,却又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根据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条件与法律援助条件相挂钩的办法,是比较难以得到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
但是,对于那些不具备法律援助条件,然而需要获得司法鉴定法律援助者怎么办?根据该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司法鉴定机构可以酌情减收或者免收相关的司法鉴定费用。
”也就是说仍然可能得到相应的司法鉴定法律援助。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条件要求在规范层面低于法律援助条件要求,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对象范围可以不同于法律援助的范围。
这种立法例,也会影响到地方立法。
(3)司法鉴定法律援助责任与费用承担。
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法律援助属于政府责任④,法律援助的费用即资金支持主要来源于财政。
《法律援助条例》关于法律援助责任的规定,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不但促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下简称《律师法》)法律援助制度的修改完善⑤,改变了《律师法》关于法律援助单一属于律师责任的模糊定位,而且促进法律援助在全国全面展开,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决定》没有司法鉴定法律援助责任的规定,自然对司法鉴定法律援助责任与费用承担没有设计。
《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第十七条没有关于司法鉴定法律援助责任的规定,但是设计了司法鉴定法律援助费用的承担办法——司法鉴定机构减收或者免收司法鉴定费用。
从该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来看,首先,司法鉴定机构通过减收或者免收司法鉴定费用支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即司法鉴定机构承担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费用支出;其次,没有其他责任主体承担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费用支出,实际上包含了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责任归属定位——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属于司法鉴定机构责任。
《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第十七条关于司法鉴定法律援助费用的制度设计,与1996年《律师法》关于法律援助的制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基本一致,将司法鉴定机构确定为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
这一部委规范性文件关于司法鉴定费用承担的立法例,是否符合司法鉴定法律援助责任归属的时代要求和原理定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1.2.2《中央补助地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管理暂行办法》对司法鉴定法律援助问题有所涉及2005年9月6日财政部、司法部制定的《中央补助地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管理暂行办法》(财行[2005]191号)第四条第三项规定,“受援人败诉后确因经济困难无力交纳的鉴定费和仲裁费”属于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的使用范围。
鉴定费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司法鉴定费,一种是非司法鉴定费。
法律援助办案专款使用范围,当然也就包括了符合条件的司法鉴定费用。
《中央补助地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司法鉴定费用在符合条件下可以使用中央补助地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的规定,与《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规定有较大差异。
首先,司法鉴定费用有条件列支中央补助地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即由中央补助地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承担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司法鉴定费用,与《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承担司法鉴定法律援助费用并行。
其次,在司法鉴定费用有条件列支中央补助地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时,国家实际上成为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责任主体。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司法部制定的《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有借鉴该规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地方层面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设计地方层面规范对于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的设计,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省级层面地方法规与省级其他规范性文件,二是省辖市级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笔者以省级层面司法鉴定地方规范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省级司法鉴定地方规范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设计的研究分为省级地方法规与省级其他规范性文件两类来展开。
2.1 省级地方法规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2005年《决定》实施后,贵州等省市的七个司法鉴定地方法规立法例,实际上也是其他地方法规进行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设计的重要参考对象。
笔者以省级司法鉴定地方法规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设计分析,主要是对该七个省级司法鉴定地方法规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设计的基本情况分析。
2.1.1对七省市司法鉴定省级地方法规中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有否设计的宏观考察贵州等七省市司法鉴定地方法规(以下相应简称为《贵州鉴定条例》、《重庆鉴定条例》、《浙江鉴定条例》、《陕西鉴定条例》、《山东鉴定条例》、《青海鉴定条例》、《福建鉴定条例》)中,贵州、重庆、陕西、山东、青海、福建等六个省市有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设计(《贵州鉴定条例》于2011年11月23日、2012年9月27日进行过两次修正,以现行生效的文本为准),在七省市中占85.7%左右;浙江省没有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设计,在七省市中占14.3%左右。
由此可见,在七省市中,绝大多数的省级司法鉴定地方法规有关于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的设计,占主导:省级司法鉴定地方法规没有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设计的情况为少数,基本上属于例外。
2.1.2六省市司法鉴定省级地方法规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术语表达《贵州鉴定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实行法律援助。
”采用了法律援助的概念,没有采用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新术语,将其纳入法律援助的范畴。
《重庆鉴定条例》第九条规定:“对法律援助案件的受援人,实行司法鉴定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案件的受援人需要司法鉴定援助的,由市司法行政部门参照《重庆市法律援助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在法律援助概念之外,使用了“司法鉴定援助”新概念。
《陕西鉴定条例》第二十三条司法鉴定人执业履行义务第七项规定:“按照规定承办司法鉴定援助。
”《山东鉴定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申请司法鉴定援助的,参照《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办理。
”《青海鉴定条例》第十条规定:“省、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建立司法鉴定管理、司法鉴定援助、司法鉴定行业重大专项和民族地区司法鉴定机构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司法鉴定事业健康发展。
”《福建鉴定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司法鉴定机构开展司法鉴定援助,参照法律援助的有关规定进行。
”可见,陕西、山东、青海、福建等地方立法同《重庆鉴定条例》一样,使用了“司法鉴定援助”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