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加工场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2)
一、编制依据 (2)
二、编制范围 (3)
三、编制原则 (3)
第二章标准化钢筋加工场 (4)
一、工程概况 (4)
二、钢筋场选址和规划 (4)
三、人员组织机构 (5)
四、钢筋加工场机械设备 (5)
五、建设方案 (5)
六、生产功能保证措施 (8)
七、质量保证措施 (8)
八、安全保障措施 (9)
九、环境保护措施 (9)
一、XX高速A5合同段钢筋加工场规划图(XSGS-A5-sjz2) (10)
二、钢筋加工场工程数量表 (10)
第一章概述
一、编制依据
1、XX高速公路A5合同段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标前会、补遗书、《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建设指南》;
2、交通部颁发的有关预算定额,施工及验收规范;
3、有关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及验收标准;
4、现场实地勘察资料(含交通运输、材料来源、民俗民情等资料);
5、合同总工期及业主对安全、质量、工期的要求;
6、结合我单位同类工程施工能力及多年积累科研成果;
7、国家、交通部、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环保、水保、文保、土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编制范围
XX高速公路A5合同段钢筋加工场。
三、编制原则
(1)采用我单位近年来的高速公路建设中使用的先进施工方法和工艺设备。
(2)调集我单位精锐的管理人员和最雄厚的技术力量,并且组织一个业务极强的项目经理部和各施工作业层,加强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
(3)充分考虑各种不利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因素,在工期安排、人
员配置、施工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虑时留有余地,必要时,公司必须加大各项投入。
(4)遵守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及国家和交通部关于质量、安全生产规定和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
(5)开源节流,精打细算,贯彻就地取材原则,尽量利用当地资源,充分利用当地设施,减少临时工程,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6)遵守环境保护法并切实有效的按有关要求和规定来组织实施。
(7)响应党的国家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尊重民风民俗。
(8)积极而慎重的采用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二章标准化钢筋加工场
一、工程概况
XX高速公路A5合同段起点位于三明市尤溪县西城镇蒋坑村附近,桩号K138+000;路经枣洋,设枣洋1号、枣洋2号大桥、安坪隧道,于K142+641建尤溪互通接省道S304,经南山兜,设隧道(新联隧道)穿山,至本合同终点西城镇半岭村,桩号K145+420,合同段内全长7.42公里,本线段内主要控制点为枣洋1号大桥、枣洋2号大桥和新联隧道,全线两处与省道S206/S304相邻或交叉,全线主要工程数量有路基石方77.3473万方,防护及排水工程2.0998万方,路面工程6.0025万方,桥梁3座共长1626米,涵洞、通道12处,隧
道2座共2073.5米,互通式立交桥1处。
工程特点:工期紧、结构物不集中,便道运输困难。
根据工程特点及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建立1个拌合站供应全线结构物混凝土。
二、钢筋场选址和规划
我标段的钢筋场位于主线K138+900线路右侧。
承担加工我标段各类结构物钢筋任务9819803kg,钢加工场由原材料堆放区、下料区、加工制作区、半成品成品堆放区、废料区、8t桁吊等组成,流水线布置,占地2070平方米。
主要负责本合同段结构物钢筋加工。
其中厂房为钢结构,内设一套8t桁吊,1台数控钢筋弯曲机、1台数控钢筋弯箍机及2台直螺纹套筒连接加工机,。
三、人员组织机构
钢筋加工场有项目部直接进行建设和管理,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确保工程建设创优的要求,按照标准化指南的各项具体标准强化整个钢筋加工场的组织管理。
钢筋加工场设厂长1人(由管段内项目队长兼任),技术负责人1名、质检员1人,电工1人,机械操作手2人,专业工人30人。
四、钢筋加工场机械设备
为满足全线加工需要,主要配备钢筋加工设备如下表:
五、建设方案
一)整体工期安排
遵循“统筹安排,科学组织;重点先行、分段展开;均衡生产、有序推进”的组织原则。
以紧要工程为前期施工点,为全面施工创造条件。
二)工程进度计划
钢筋加工场计划开工日期XX年6月25日,计划结束日期XX年8月10日。
三)主要施工方案
1、场地平整
钢筋加工场场地土质较好,个别土质较差的部位采取石渣换填,换填深度为50cm,然后压实、平整。
2、硬化
施工过程中,先用压路机进行碾压,铺设15cm厚片、碎石垫层,然后浇筑15cm的C20混凝土成型,对于车辆车入的主道位置浇筑20cm 厚的C20混凝土成型,硬化过程中过考虑场地排水情况,中间往四周
排水,坡度为1.5%,钢筋场地注意钢筋的防锈措施。
3、五区建设
钢筋场原材料堆放区:堆放区宽度为23m,长24米,在混凝土面上每个4米用C15混凝土浇筑一堵长600cm,高30cm,宽30cm的台座,两侧对称浇筑,用来垫放钢筋,不同型号的钢筋原材料分类放置,并用钢筋标识牌标明钢筋型号、产地、数量、用途、使用状态等。
下料区:下料区宽度23米,长为10米,用来堆放加工前准备好的材料,并且配备好下料所需要的机械。
钢筋加工区:钢筋加工区宽度为23米,长度为16米,用来加工本标段的构造钢筋和型钢,钢筋数控弯曲机、钢筋数控弯箍机、钢筋切割机、钢筋调直机、钢筋滚丝机等钢筋加工需要的机械,根据实际情况在现场摆放好加工需要的机械,以便高效率的进行钢筋加工。
氧气乙炔等物品单独用钢筋框分隔,最小距离不小于5米。
半成品、成品堆放区:半成品、成品堆放区宽度23米,长度30米,用来堆放加工好的结构物用的半成品、成品钢筋与型钢堆放,堆放区内每个2米设置一道长600cm,高30cm,宽30cm的C15现浇混凝土台座,两边对称砌成,不同的成品与半成品必须用标示牌标识清楚数量、型号、所属结构物位置。
废料区:下料区宽度23米,长为10米,用来摆放钢筋加工过程中截下的不使用材料以及加工过程的不合格产品。
4、钢筋加工场棚架方案
为了保证所有钢筋质量,不被风雨锈蚀,钢筋加工场场地设置全
封闭雨棚。
5、供电供水方案
1)钢筋加工场与拌合站共用一台630KV的变压器房和配电房,供应生活及生产用电。
采用三相交流电路,用电线路全部埋设于地下,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在配电箱和开关箱分别设置漏电保护器,确保用电安全。
钢筋加工场备用一台150KV的发电机,确保在停电状态下仍可进行钢筋加工。
2)钢筋加工场用水分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生活用水采用与当地农户协商共用水源。
生产用水采用拌合站同一水源,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生产使用。
六、生产功能保证措施
1、为了保证钢筋加工场地能够更好的发挥生产功能,各个施工部门提15天向钢筋加工场负责人提交钢筋使用计划,以便使钢筋场地负责人能够更合理,更精心的安排钢筋加工计划,这样有力于现场工序的衔接。
2、在施工高峰期必须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实行倒班制度,确保钢筋加工场能随时满足现场钢筋使用的需要。
3、现场人员必须全部持证上岗,而且必须周期性对钢筋加工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以保证成品钢材的质量。
4、必须定时对钢筋加工场机械进行检修,以确保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七、质量保证措施
1、原材料控制
进入钢筋加工场的原材料,必须具有合格证书,每批母材进场均要监理工程师现场见证,并按照规范要求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对于不合格材料坚决禁止使用。
对于合格材料,必须有监理工程师见证试验厚,方可使用。
2、质量控制
钢筋加工场的工人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或者现场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共同要求的进行加工。
八、安全保障措施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明确安全目标,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并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坚持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持证上岗制度,不定期对现场组织安全检查。
2、加强安全管理,保障施工人员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抓好安全岗位培训,开工前,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把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印发到工班。
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多样教育形式,是安全操作人员牢固安全第一的思想。
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安全保证体系,是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4、随时接受业主、建立单位及当地劳动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考评,对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九、环境保护措施
1、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采用有力措施,防止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同时认真了解当地的环保法规,并且严格遵守和执行。
2、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陆胜生担任组长,项目副经理兼安全总监冯毅担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人员担任环保组织机构。
定期对钢筋场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对于发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制止,无偿恢复原貌,对于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的处罚,触犯法律法规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3、防止水污染: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能直接排入农田、耕地、沟渠、河流和水库等地方,必须经过相关处理合格后才可外排。
施工机械防止漏油,禁止机械在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水直接排放。
4、较少噪声污染:钢筋加工场尽量远离人群居住的地方,对于个别加工机械运转噪声比较大的加工机械必须采取隔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