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标本前处理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13T14:22:08.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孙玉红
[导读] 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通常要取患者的痰液检验,然而受到正常菌群污染,通常情况下,痰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结果不太准确。
孙玉红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471200)
【摘要】目的探讨痰标本前处理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送检的痰标本检筛,分别对合格的和不合格的痰标本进前处理,对比两种痰标本阳性菌的分离率,同时探究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结果合格痰标本的阳性菌分离率约为50.9%,不合格的分离率为3%。
经前处理的痰标本可以提高阳性菌株的检出率,且预处理时间对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有影响。
结论痰标本前处理有助于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痰标本预处理细菌学检验结果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200-02
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通常要取患者的痰液检验,然而受到正常菌群污染,通常情况下,痰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结果不太准确。
我院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取痰标本,探究痰标本前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取送检痰标本1000例。
1000例痰标本均是患者清晨起床,清水漱口后,尽力从气管内咳出的第一口痰,收集置于无菌器皿中,送检。
1.2 送检痰标本质量鉴定:送检的痰标本采用无菌接种环进行革兰染色,之后,置于细胞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鳞状上皮细胞和白细胞总数,鳞状上皮细胞和白细胞每低倍视野下分别小于10个、大于25个,该痰标本判定为合格[1]。
反之,为不合格痰标本。
1.3 痰标本接种及前处理:痰标本接种:根据《检验操作规程》,选痰标本带血丝或者脓性部分,接种血平板、万古霉素、麦康凯平板,在高温35°下培养24至48小时后观察[2],对比合格和不合格两种痰标本下细菌学检验结果。
1.4 痰标本的前处理:取合格痰标本,取等量消化液,在高温35°下孵育15min和30min后接种在血平板、万古霉素、麦康凯平板,对比合格痰标本在预处理前后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2 结果
对比合格痰标本预处理前后的细菌学检查结果对合格痰标本进行预处理,对比预处理前后可得,预处理前的阳性菌分离率为59%,而预处理后的为62%。
与带血丝的痰标本相比,脓性痰标本经预处理后更容易接种,且阳性菌落数目明显增加。
另外,预处理后孵育时间对苛氧菌有较大影响,如流感嗜血菌,孵育15min检出率为9%,孵育30min检出率为4%。
3 讨论
我院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咯痰法取得痰标本,其中55%(550/1000)为合格痰标本。
因此,在研究痰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前,一定要筛选合格痰标本。
临床经验表明,自然咯痰收取的痰标本势必会受到正常菌群的污染,这种情况下不利于进行细菌学检验,因此本文对痰标本进行前处理,研究痰标本前处理下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本文研究可发现,痰标本前处理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可以有效诊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随着真菌感染患者的增多,尤其是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的增多,同时采用培养法和涂片法可以提高细菌阳性检出率。
②有助于判断痰标本质量。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相关标准判定痰标本质量。
进行革兰染色,在细胞学显微镜下根据细菌染色性、排列和形态来判断菌种、细菌量及吞噬细胞中是否含细菌等[3]。
③有效提高了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同时采用革兰染色还可确定感染的病原菌。
本文取得的痰标本具有非均质性,且细菌分布浓度也不均匀,这种痰标本不利于致病菌培养,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向痰标本中放入等量消化液,置于35°高温,这样可以促使痰标本从胶冻的状态变为液体状态,使得痰标本涂抹时易于分开,同时可以促使胶冻痰块下致病菌长出单个菌落,最终有利于提高致病菌培养阳性[4]。
综上所述细菌学检验结果很大程度上受痰标本的影响,临床感染菌种种类、耐药性及抗菌药物的应用等与痰标本细菌学检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收取合格痰标本,控制痰标本质量,进行消化液预处理对临床呼吸道感染患者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临床上为了提高痰标本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在控制痰标本质量的同时,进行消化液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痰标本对细菌学检查结果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柯俊,陈媛,陶治洲,等.痰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07(13):814-815.
[2] 宣瑞红,胡朝晖,王娟,等.临床标本军团菌分离方法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06):593-594.
[3] 潘武宏,曾霞芳.1393例痰标本细菌培养基药敏分析[J].使用预防医学,2009,16(03):926-927.
[4] Rico F,Roya Z,Jeannine H,et al.Clinical predictors for Legionella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BMC Pulm Med,2009,0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