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摄影知识点整理

新闻摄影知识点整理

新闻摄影知识点整理摄影知识点整理一、新闻摄影的定义:新闻摄影主要是以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

结合具有新闻信息的文字说明(包括标题)进行报道。

在广义上讲,值得是一项事业一门学科;在狭义上有两种理解,一是指新闻活动的采编活动,二是指新闻摄影的作品即新闻照片。

(媒介形态:报纸、杂志、新闻网站、通讯社)二、光比:是摄影的重要参数之一,指被摄物体受光面亮度与阴影面亮度的比值。

被摄物体在自然光及人工布光条件下,受光面亮度较高,阴影面虽不直接受光(或受光较少),但由于散射光(或辅助光照射)仍有一定亮度。

常用“受光面亮度/阴影面亮度”比例形式表示光比。

光比还指对象相邻部分亮度之比,被摄体主要部位明亮与阴暗之间的反差。

光比大,反差则大,光比小,反差则小。

光比的大小,决定着画面明暗反差,形成不同的影调和色调构成。

拍摄人像时,巧用光比,可有效的表达被摄体的“刚”与“柔”的特性。

例如拍女性、儿童常用小光比,拍男性、老人常用大光比。

直射光比较容易形成大光比,散射光比较容易形成小光比。

三、荷赛:荷赛奖是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WPP”,通称“荷赛”),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主办。

该会成立于1955年,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发起于荷兰,故又称荷赛,被认为是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性的赛事。

该会成立于1955年,自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以来,迄今已举办了54届。

“荷赛奖”分突发新闻、一般新闻、新闻人物、体育动作、体育专题、当代热点、日常生活、肖像、艺术、自然共10类,每类还分单幅和组照两项,组照最多不超像再现的“相象”问题变的轻而易举,当代人像摄影的发展又似乎脱离了这一发展方向,尤其是流行的当代商业人像越来越不象本人,而离惟妙惟肖的距离也显得更为遥远。

这里的惟妙惟肖当然不仅仅是简单的“相象”,而是在赏心悦目基础上的神形兼似。

从被摄影者的角度出发,拍摄人像的目的无非是留念、欣赏及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

从这一点上说,摄影师就是要帮助被摄者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

而从摄影者的角度出发,他作为一个艺术作品的创作者,要通过摄影手段、借助于模特的表现能力来表现自己的摄影创意,来体现自己的摄影风格乃至通过摄影语言来诉说自己对生活的确理解。

伟大的人像摄影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刻画了人物的灵魂,是因为它讴歌了生命的伟大,是因为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因为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大悲大喜。

从人的个体来看,伟大的人像摄影作品深刻地记录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是悲伤或是喜悦,或是思索或是呐喊。

也正是因为它呈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这样的摄影作品才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同时它讴歌了生命的可贵与伟大,面对这样的作品,每一个观众都将为拥有生命而自豪。

十六、影调:影调是黑白摄影的造型手段和技术概念,是指在照片,负片或透明片上能够区别于较亮或较暗部分的任何均匀密度区。

在极端程度上,一张照片可能只有两种影调,即黑和白,其间没有任何深浅不同的灰色。

然而,更多的情况是影象具有大量介于黑白之间的中间影调。

影调中的黑与白是相辅相成的。

从黑白摄影来看影调的主调可以分为三类:高调、低调、中调(灰色调)。

如何拍高调: 1. 光线要柔和、匀称,一般多使用顺光,这样可获得反差平淡的效果.拍摄人像时除头发外,脸上光比不要超过1:2。

2. 拍摄人像时,被摄者要穿白色或浅色衣服.拍摄自然景物时也要选取浅色调的景物.主体和陪体的色调应尽量接近.3. 背景要选取白色调或浅灰色调.4. 曝光时,要比正确曝光略增加一点.5. 显影不宜过深,应选择缓慢性显影液.高调。

即画面中大部分是明亮的淡影调,黑色影调之占少部分,整幅照片属于高调,也叫明调。

低调。

也叫暗调,其特点是和高调任务相反,画面上大部分都是较深的调文,尽量避免和少用亮调。

中间调。

相对高调和低调而言,其画面上明暗影调分布正常,是人物摄影中常见的一种。

柔调。

柔调人物照的特点是画面和影调配置比较朦胧,而且多半是用中等明暗调文。

硬调。

人物照的特点与柔调相反,主要是运用明暗两级的影调构成影像,光比大、中间调要小。

高调给人以光明、纯洁、轻松、明快的感觉。

比较适合于表现妇女、儿童的形象。

风光照片中的恬静,商品摄影中的素雅洁净,高调摄影一般采用较为柔和的、均匀的、明亮的顺光。

有时会觉得它空虚、肃穆、素淡、哀怨,有时又会觉得如同轻音乐、抒情诗一般,根据内容的不同,传达给人们的感情色彩也会不同。

低调效果正好与高调效果相反,是指照片以灰暗的色调为基调,黑白低调效果的照片的影调以深灰到深黑为主,尽量避免或少用明亮色调,明亮色调控制在画面的15%以下。

彩色低调效果的照片与高调的色彩淡雅相反,一般明度较低,色彩凝重。

低调照片给人以庄重、深沉的感觉,适合表现以黑色为基调的摄影题材。

低调的作品有时让人感到坚毅、稳定、沉着、充满动力,有时又会觉得黑暗、沉重、阴森森。

低调表现的感情色彩比高调更强烈、深沉。

它伴随着作品主题内容的变化,显示着各自不同的面目。

低调作品通常采用侧光和逆光,使物体和人像产生大量的阴影及少量的受光面,有明显的体积感,重量感和反差效应。

在人物表现中通常用在老人,威信很高的长者,当然也可以表现性格深沉的年青人等等。

表现物像的有雕塑群,纪念碑,古建筑中的庙宇等。

拍摄低调照片首先要选择一个黑色的或是暗色调的背景。

被摄主体也应当是以深色调为主的。

用光时应当以侧光或侧逆光为主,将画面中的亮部减少到最少。

在室内用人工光拍摄低调人像时,被摄者宜穿深色服装,并使用深色背景。

布光时,被摄者面部的阴影大一些,光比也可以控制在1:4~1:6之间。

在测光时,可以依照被摄者面部亮部为基准,并以之作为曝光依据。

主光可以用硬光,使明暗更清楚一些,辅助光应弱一些。

如果是在室外自然光下拍摄时,要尽量选择一个深色的背景。

在放大制作黑白低调照片时对影调的控制显得十分重要,应当选用中性反差相纸,以亮部影调为测光标准,有意识地将整体的调子处理得深重一些。

十七、如何突出被摄主体:1.近点,近点再近点在摄影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主体要有足够大,只有主体占据了一定的面积时才谈得上吸引观众的注意。

靠近被摄对象,充分利用光学变焦的优势,便于得到最好的成像质量。

如果主体仍然不够大的话,可以利用广角强化透视,适当夸张前景也可以夸大主体。

2.利用色彩对比在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时,特别要防止靠色现象,主体与背景间的色差越大,视觉效果就越强烈;如果在加上不同的色彩之间的亮度差异,主体与背景就会形成更大的色差,主体就不会淹没在背景中。

一般来说,主体与背景的差异越大,主体就会现的越鲜明,因而对于表达主题也就越有利。

3.利用光线明暗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

因此利用光线的明暗关系来突出主体也是比较重要的手段。

通常的做法是把主体安排在比较明亮的光线下,不太重要的陪衬体安排在阴暗中。

可以借助各种光线照明手段来突出主体。

比如亮背景衬托暗主体,暗背景衬托亮主体等等。

利用光线变化来突出主体是切实可行的,比较讨巧的办法。

4.利用构图手段从视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也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它的关注程度。

可以借助合适的线条来引导观众的视线,比如;河流;小溪等作为引导线,引出主体。

把主体安排在黄金分割线上来突出主体。

借助沟通方式来突出主体的方式还有很多,没有一定之规,需要随机应变。

5.利用虚实关系主体肯定不能虚,陪衬体可以虚化来突出主体。

要掌握好虚实的关系,该虚的坚决要虚。

在人像摄影和特写描写上用的比较多。

6.利用简洁的背景摄影是减法,这是有关摄影的经典性语言。

摄影不像是绘画。

它需要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特别需要经过删繁就简这样一个过程。

而画面一但杂乱无章的话,即使再漂亮有意义的主体也会被湮没。

7.利用形状大小差异一件物体展示在我们面前时,往往是形体大的物体引人注意。

所以在不大的画面上,充分利用有限的面积,让主要表现对象占据较大的面积也是突出主体的重要方法。

特写类的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这是因为特写照片上主体占据了主要甚至全部画面,几乎没有什么与主题无关的任何背景。

8.利用剪裁受拍摄条件的限制,在很多情况下摄影者很难做到构图严谨,所以有必要重视后期的剪裁过程。

通过认真剪裁,剪掉无关内容可使主体醒目更具冲击力十八、专题摄影:专题摄影是通过多幅照片来集中地阐述一个主题,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地、深入地反映出事物发展进程和结果,能够细致、深刻地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

它是画报、报纸和杂志甚至电视、电影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

”专题照片,又称专题摄影、摄影通讯,是新闻摄影的一种体裁。

它通过多幅、成组的画面,结合一定的文字,集中地阐述一个主题思想,深刻、细致地刻划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概括、深入地反映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其内在的思想内涵及社会意义,是报刊杂志经常使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特点:1专题摄影有一组图片组成,必须有明确的主题,所有的照片以这个主题为中心连接并拓展开来,比单张新闻图片表现主题更深入,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延续性。

2、照片应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结构起来,可以是时间、空间或事件。

可以是纵向或者横向,但必须形成一个整体。

3、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共同传播信息的摄影方式。

4、的展现和传播不再是摄影者个人的事情,还关系到照片的编辑、平面设计师。

甚至负责文字的记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