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菇多糖提取实验汇报

香菇多糖提取实验汇报

超声波法提取香菇多糖
研究背景:
香菇多糖的性质:香菇多糖以β~1,3葡聚糖为主,含有少量的木糖和甘露糖,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和刺激干扰素形成等功能
用途:抗肿瘤药。

为化、放疗辅助药。

主要用于胃癌、肺癌、乳腺癌。

生产技术状况:因为香菇多糖的用途广泛,提取比较方便,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这方面的研究,是的提取技术方面的大幅度提升。

状况良好。

操作过程:
方案设计:香菇多糖的提取
香菇预先烘干→称取干香菇15克→粉碎→圆底烧瓶→200ml热水70℃→超声波发生器(水预热在60℃左右)→提取45min(中间停顿2次,每次5min)→过滤→滤渣→等滤液体积热水70℃→提取30min(中间超声波停2次,每次5min)→过滤→合并滤液→抽滤→滤液→量体积标识贮藏备用
香菇多糖的测定:1.首先去掉香菇多糖溶液中的的蛋白质:采用氯化钙法:将溶液PH 调节至8---9,加热到85℃,加入氯化钙使浓度达5% (w/v),搅拌,冷却至室温,过滤,得脱蛋白多糖液。

2.制作标准曲线:准确吸取1mg/ ml 葡萄糖标准溶液1.0 、2.0 、
3.0 、
4.0 、
5.0ml 置于50ml 容量瓶定容,准确吸取该系列溶液各2ml ,然后加入6%苯酚1.0ml 及浓硫酸5.0ml,摇匀冷却,室温放置20分钟以后于490nm测光密度,以2.0ml水按同样显色操作为空白,横坐标为多糖微克数,纵坐标为光密度值,得标准曲线。

3. 样品的测定:取去完蛋白的样液2ml,然后加入6%苯酚1.0ml及浓硫酸5.0ml,摇匀冷却,室温放置20分钟以后于490nm测光密度。

将吸光度控制在0.2-0.8
人员分工:我们分成两组来完成实验,因为有两组待测夜要进行测定。

然后标准溶液是由第一大组完成。

由于操作比较简单,我们就一起完成。

1人对溶液进行去蛋白,2人制作待测液,1人对待测液进行测定,并记录数据。

实验现象:配置待测液时,加入浓硫酸后溶液变成橙黄色。

从而可来额定吸光度。

(附照片)总结分析
实验结果:标准曲线
两组待测液所得的吸光度:稀释100倍后
组一:
平均吸光度:0.392 浓度:0.0492
组二
平均吸光度:0.345 浓度0.0423
实验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遇到问题:1.开始提取香菇多糖时对香菇要进行如何处理不是很懂。

经过学习知道要先对香菇进行粉碎,但是又不能多余粉碎。

过细的香菇会对后期的过滤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易过滤。

2.在测定香菇多糖的含量之前要对香菇进行曲蛋白质,加入的是氯化钙,但对于要加多少的氯化钙不是很了解。

以为是每组多加一定的量的。

通过向老师询问,知道加入的量是根据原香菇多糖的溶液的多少,计算出的溶度应该是5% 即液体的总体积×5%
3.制作待测液时,当加入浓硫酸后,发现液体全部变为黑色了。

询问老师得知里面的香菇多糖全部碳化,因为其浓度过高,应稀释50-100倍。

我们就将其稀释了100倍在进行测定。

4.测定吸光度时,将待测液到入比色皿中时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

因为我们是第一组做的实验,比色皿中存在水分。

溶液遇到水时就变成了红色,对比色皿进行润洗几次,即可,否则会对实验照成较大影响。

5.测定其吸光度时发现有一个特别小,而另一组有一个特别大。

存在原因很多:特别小可能是因为比色皿中的水分将其稀释。

特别大可能是稀释过程中存在的误差。

也有可能仪器存在的误差。

计算时应避免这种数据。

收获建议
实训收获:
1.学会掌握用超声波法提取香菇多糖。

2.知道如何去除香菇多糖中的蛋白质,有多种方法。

3.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4.对于实验中碰到的一些小问题,能够自己进行解决。

5.对香菇多糖的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

经验教训
1.因为疏忽大意,在配置待测液时,加浓硫酸时,将试管拿在了手里,加入的速度过快,
导致试管温度迅速上升,试管内液体差点喷出。

给我们组的人教训很大,以后在加入这些有毒,或强腐蚀性的液体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代号手套,可将试管放在烧杯中,在安全的情况下仔细的加。

改进建议
1.苯酚是一种有毒的物质,是否有其他方法,或其他试剂代替苯酚。

可以使实验更具有
安全性。

2.用超声波提取香菇多糖时,对于各种影响因素是否是最合理的不是很清楚,可以进行
分组实验寻找最合理的因素。

3.对于去蛋白这步操作中,是否完全的去除了蛋白并不是完全的清楚,应该找一个方法
进行检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