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节选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同“新”,使人弃旧图新)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译文: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5、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译文: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6、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译文:作为君主要做到仁,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
与别人交往要讲诚信。
7、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译文:如果心思不在应在的地方,那么虽然眼睛在看,却什么也看不见;虽然耳朵在听,却什么也听不见;虽然在吃东西,却品尝不出什么滋味。
这就是所谓的修养品德首先在于端正思想。
8、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fèn,败坏)事,一人定国。
译文:如果国君的家人之间团结友爱,那么整个国家也会有团结友爱之风兴起;如果国君的家人之间礼让谦和,那么整个国家也会有礼让谦和之风兴起。
反之,如果国君一个人贪婪残暴,整个国家就会有动乱发生。
9、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zāi,灾。
)必逮夫身。
译文: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
10、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正确的方法,就是使创造财富的人增多,消费的人减少,使生产的人加快速度,使用时做到细水长流,这样财富就可以得到正常的满足了。
11、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译文:遵守仁义道德便会得到百姓的拥戴,如此便能管理一个国家;失去了百姓的拥戴,也便失去了国家。
12、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译文:仁道的君主会将财富用到百姓的身上以取得美誉;不仁道的君主会利用自己的权利聚敛财富。
13、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译文:发现了人才却不举荐,即使举荐了却不先任用,这是在轻慢人才;遇上不好的人却不罢黜,即使罢黜却不把他驱逐到远地去,这也是过错。
14、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译文:道德修养,是为人的根本,钱财是最不重要的,是身外之物。
15、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译文:有德行的君子自己首先做到,然后才去要求别人;自己不去做坏事,然后才去责备做坏事的人。
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过的知识按时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 huán)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施加于别人身上。
”古诗词赏读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小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译文:漫步孤山寺和贾亭边,西湖春水刚刚上涨与岸齐平,浮云、湖波连成了一片;有几处早早出窝的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暖树上啼叫,那边不知是谁家新飞回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
各种各样的鲜花逐渐开放,多得使人眼花缭乱,初春的小草刚刚能遮盖住马蹄;西湖东边绿树成阴的沙堤,令人喜爱得流连忘返。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译文: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
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