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1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教材解读
本节内容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原
理和平面镜成像的应用。通过本节教学活动,
应使学生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
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初步了解虚像的
概念。
学生对平面镜很熟悉,上课时可以用一个
较大的平面镜,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
所成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例
如,在平面镜中,你的像的大小跟你的大小
一样吗?当你与镜面之间的距离改变时,像
的大小改变吗?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
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只是为
了引起研究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
像特点”做必要的铺垫。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要让学
生自己去做,通过动手实验,自己总结出规
律。由于有亲身体验,一定会印象深刻,对
知识理解得会更好。学生的探究活动要按部
就班地进行,要帮助学生制订探究计划。
实验时选用的玻璃板要薄些。找准物体在
2

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
点的关键。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把蜡烛至少换
一个位置,再重做一遍实验。总结出平面镜
成像的特点后,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讨
论一些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例如水面倒影等。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教师可引
导学生通过作图来认识,这样既巩固了反射
规律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
力。通过作图可以发现虚像不是反射光线的
交点,而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科学世界”讲的是凸面镜与凹面镜的有
关知识,它作为平面镜知识的拓展,简要介
绍了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和它们的应
用。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应用平面镜
成像的特点解释简单的现象;
②知道什么是凹面镜和凸面镜,以及它们
对光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
程,培养设计实验和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的能
力;
②学习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确定虚像的
3

位置和大小,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
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
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增强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和
欲望。





重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一定情景的基
础上,引入提出问题等探究环节,并用彩笔
进行标识。

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的概念。实验结
束后,由学生提出问题,例如“物体离镜面
越远像越小”等,并利用本节知识进行讨论
分析。对于虚像的认识,需要通过作图的方
法使学生认识到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
线相交形成的。

创新探究 利用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等教学手段把抽象化为形象,多角度突破“虚像”这一学习难点。 ①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根据光的反射作
图,进行动态分析,使学生从理论上知道平
面镜所成像是由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形
成的,并非由实际光线相交形成。
4

②接着再次演示。把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
前,并且把白纸放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的
位置上,会发现纸上并没有像,说明并没有
光到达成像的位置,再次证明平面镜所成的
像确实不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我们看
到玻璃板后有蜡烛存在,实际上看到的是玻
璃板前蜡烛的虚像,使学生从实际中感受什
么是虚像。

教学过程 教师札记
【新课引入】 采用素材一中导入方式一【魔术导入】。
【新课推进】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过渡语:我们每天都有照镜子,那么镜中的你(像)和真实的你(物体)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说说你的猜想。 设问:大家的猜想到底正确不正确呢?如何设计实验,通过探究来验证呢? 进行实验:(1)用支架将玻璃板固定,使其竖直立于白纸上,在玻璃板前放一支蜡烛并点燃,如图甲所示,透过玻璃板观察后面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

由学生提出猜想,归纳写在黑板上。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是初中物理
光学部分的重要实验,是中考的高频考点,
要特别注意启发学生:
5

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如图乙所示。 (4)用直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观察像与蜡烛的位置关系,如图丙所示。 探究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二、平面镜所成虚像 播放视频:“猴子捞月亮”(见素材 二)。 设问:你知道猴子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吗?探究:平面镜的成像原理。 归纳: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①实验中主要的探究方法——等效替代法。
②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如:必须保证玻
璃板竖直,一旦倾斜会怎样,可以由此联想
到小轿车的车窗玻璃为什么倾斜安装。)
③弄清每一种实验器材的作用(如:为什么不
用真正的平面镜而选用玻璃板?刻度尺的作
用是什么?为什么选用大小相同的蜡烛?)
④如何科学处理数据(由用刻度尺测量到将白
纸对折及用方格纸或坐标纸替代刻度尺等)。

一名话概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关
于平面镜对称。

可及时对虚像和实像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异同
(见素材三)。

(续表)
6

教学过程 教师札记
三、平面镜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面镜应用的相关图
片。
探究归纳:平面镜成像应用
(1)用来成像。如:练功房、理发店、服装店
里安装的平面镜、家庭中所用的穿衣镜、学
校里的正衣镜、牙医使用的金属平面镜等。

(2)改变光路。如:潜望镜中安装的相互平行
且与水平方向成45°角的两块平面镜、投影
仪、显微镜的反光镜(周围光线较强时使用)
等。

四、凸面镜和凹面镜

鼓励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小小潜望镜(见素材
三)。

欣赏——对称美:

播放视频“潜望镜”“汇丰银行的日光
镜”(见素材二)。
7

播放视频“凸面镜的应用”“凹面镜的应
用”“凹面镜的应用——太阳灶”(见素材
二)拓宽视野。

板书设计
课题:4.3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1. 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都相等;
8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二、平面镜的应用
1.可以成像。
2.可以改变光路。
三、球面镜及其应用

教学反思:
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学生才能高效的参与物理课堂。因此物理老师应当利用生活中及课本中的实
验,来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大致模式为:创设情境—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反馈练习。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色。
在课堂中分小组体验式教学,学生经过体验,了解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
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分享,自己找到实验结论,并进行探究形成对光的反射的感
性认识。
课堂采用了体验式,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模式,而不是讲解式,培养学生
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看似简单但实际很难,要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又不能说明,
因此任务的设置,活动的安排尤为重要。学生的行动力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力。
在本节课中,大量器材的使用,任务逐级设置,教师巧妙引导,使学生获得
9

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做到了有目的,有计划在“做中学,玩中学”看似轻松的课
堂环境,学生一直在观察,操作,对比,思考。体验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创新
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内在主动学习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收获达到最大化,
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