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培养方案(含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培养方案(含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培养方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组
一、课程性质及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为城镇园林管理部门、城市园林绿化公司、园林苗圃、园林花木公司、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园林绿化、美化、花卉生产及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高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够识别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并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和防治技术,学会病虫草害标本的制作、保存与鉴定方法,掌握病虫害调查与测报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意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以实现全面素质培养的教育目标。

1、职业岗位目标:《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为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为花卉苗木的栽培管理和养护等职业岗位(群)能力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

为城镇园林管理部门、园林绿化公司、园林苗圃、园林花木公司、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园林绿化、花木养护、花卉生产及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按照职业岗位目标指向,确定课程知识目标、课程技能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

2、课程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掌握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形态特征及识别鉴定的基础知识;发生发展规律和预测预报知识;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原理;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的识别鉴定和具体综合防治措施知识。

3、课程技能目标:能够掌握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的标本采集、制作、保存方法和识别鉴定技术;掌握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与测报的基本技能;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学会常见农药的配制和使用方法,掌握常见药械的使用和维修技能。

4、职业能力目标:本课程除完成上述课程知识目标和课程技术目标外,始终将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选择方法策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正确思维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
按照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根据学生就业从事的职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构建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结构。

按照针对性、应用性和动态性的原则建立课程内容遴选机制,及时淘汰过时不实用的内容,适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

1、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块
本课程由理论教学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和综合实训教学模块三大模块组成(见模块图)。

其中理论教学模块44 学时、占40% ,实践(含实验
和实训)教学模块66学时,占60%。

顶岗实习时间6个月,各教学模块如下:
(1)理论教学模块
理论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按照课程知识目标,通过内容整合,删去了大量的与高职院校学生不相适应的昆虫和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学知识,病虫害各论部分实行按类教学,起到举一仿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按照精讲多练的原则,创建了与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相统一课程理论教学模块和理论教学体系(见表1)。

(2)实验教学模块实验教学内容与课程知识和课程技能要求紧密联系,
遵循教学和认识规律,对传统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进行精选和淘汰,增加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实验(见表2)。

凡是能在生产现场进行的实验项目全部到现场教学,学生学的是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基本实验技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实验技能培养,提高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综合实训教学模块
综合实训体现职业真实情境。

综合实训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模块见表3。

为了使综合实训真正体现职业真实情境,我们把实践教学项目化,以生产和科研过程为主线,把实践教学和生产、科研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分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独立完成整个生产和科研项目的规范化技能操作。

体现职业真实情境的综合实训突出了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表1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理论教学模块
表2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教学模块
表3 综合实训教学模块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理解基本概念、掌握课程核心技能”为教学中的重点,包括: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调查与预测预报、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等。

(2)难点:如何准确识别和诊断各种病虫害,如何判断其发生发展和流行趋势,如何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中的难点。

(3 )解决办法
A .采取精讲多练、“教、学、做合一”的原则,结合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训等教学环节,反复训练,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核心技能的
掌握。

B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分别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以调动学生学的兴趣。

C.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结合生产实践和科研、推广项目,以案例或真实的生产任务为实习实训内容,加大实践教学时数和经费投入,通过课堂实验、野外实习、生产实训等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D .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吸收学生参与科研及技术推广项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E.把校内实训基地建成真实的职业环境,并对学生经常性开放,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参加生产实践和进行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F.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精品课程网页,建立网上园林植物病虫害标本馆和网上实验室,将相关教学资料在校园网公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

经过长期的课程积淀,形成完备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课程强调教学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的一致性,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组织形式,注重个体学习基础上的集体学习模式。

以实践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技术操作和开发能力。

以院实习基地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以培养师生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教学、科研和生产项目为载体,建立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新模式,保证了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五、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理论教学: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针对性应用性。

教师采用讨论、提问、启发、诱导、探究、答疑、总结等形式组织教学,并将诱导式方法贯穿教学活动始终,达到双边互动、教学相长的效果。

实验教学: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了解实验课的目的、方法、内容、步骤及注意问题以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以指导学生观察、实际操作、实验报告书写等方法进行组织教学。

现场教学:教师结合本地病虫害种类进行讲授,指导学生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方法总结病虫害发生特点,并结合案例分析,提出防治建议,让学生制定防治方案。

实习、实训教学:是课程综合性的教学形式,根据实习目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项目、任务为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科研项目、生产任务。

六、考核内容与方法
建立体现园林花卉养护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建立分模块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重视学习结果的考核,也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考核,以及职业素质、团队精神、协作精神等内容的考核。

1.园林植物病虫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结合实习进行实际操作,单人考核。

2.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识别:在实习或实验中进行,单人考核。

3.重要病害的病原菌鉴定:在实验、实习中以制作徒手切片单人考核
4.常用农药识别、配制与使用:在现场教学中进行,单人考核。

5.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在教学实习中进行,分组考核。

6.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防治:结合教学实习现场进行,分组考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