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颜色
细读课文,找出文中富有意味的语句,进行 品读,试着做一些旁批。示例:
工作日变成了 工作月,工作月变 成了工作年。比埃 尔和玛丽并没有失 掉勇气。
读到这一句,漫长的 时间感油然而生。这种 工作,似乎没有尽头。 时间能消磨无数雄心, 磨平一切棱角,但居里 夫妇“并没有失掉勇气”。
一些语句: 1、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个工厂。 尽显敬仰、爱戴之情,也隐含着女儿对母亲的心疼与体 贴。 2、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 (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妇女体验过),两次都挑 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是说居里夫人踏上了科学新征 程,开始了对镭的研究。“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是指 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之路上的收获,艰苦的条件是客观 存在的,但主观上的感受却是快乐。“两次都挑选了最 简陋的布景”一次是居里夫人求学时独自住在简陋的阁 楼里,一是指这次和丈夫在简陋的旧棚屋里进行试验。 “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妇女体验过”是强调居里 夫人因性别在当时受到的阻力,以及她的成功给社会带 来的影响。
引用居里夫人的原话,展现了传主的心理感受,
使研究过程更具体真实,补充了历史的细节。 这些引用的话语,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
文更加生动活泼,人物形象更加具体丰满,大大提高
了文章的可读性。
本文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女儿,她写居里夫人,既是写 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写自己的母亲,因此,文中除 了蕴含着崇拜、敬仰的感情,也能令人感受到一份浓浓 的爱意和柔情。而情感的表达主要得益于: 1、以真感人。作者没有过多地描写科研过程和方 法——这是一般读者所不熟悉的,也不做任何渲染、铺 陈,只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深情、舒缓地推出一个 个自己非常熟悉的“镜头”,而语言有时富含诗意,有 时又富有幽默感,而情感却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 2、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传主的话,既展现了传主的 形象,又补充了历史的细节。也容易感动读者。 3、合理的想象。传记必须真实,但有时为了生动形 象,也可做合理的细节想象。如文中18、19段居里夫人 对研究成果的期盼;21-25段对发现镭的场景的描述,虽 是作者的想象,却合理、真实,更能看出居里夫妇对科 学研究的热爱、专注。
“不,镭是一种元素,它应属于全世界!”居里夫 妇毫不犹豫的回答。居里夫妇信奉“科学无国界”,可 以说,这是他们献身科学的信仰。 这位伟大的女性,一生中共获过两次诺贝尔奖,是 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 时还被其他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院士。她共接受过7个 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 位。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3、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 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 梦境。 这句话中“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 了)”突出的是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恶劣,但在如此恶劣 的环境下,他们依然做着自己的科学之梦,这个梦有美丽 的颜色,承载着他们的希望。 4、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 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 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他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 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四个“转向”仿佛一个慢镜头,最后定格在“他们的镭”, 把那份内心的激动、期盼清晰细腻、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 来。对于镭,居里夫人如同对待自己无比深爱的孩子一般, 表现出女性科学家对科学发现的母爱一般的情怀。
让我们走近居里夫人,了解她那伟大的人格来自怎样 伟大的心灵。
8* 美丽的颜色
R ·八年级上册
艾芙·居里(1904—2007),
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的小女
儿,《居里夫人传》的作者,优
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居里夫人简介
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 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早逝。父亲是教 授,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不得担任任何有 薪俸的教职。由于家境贫寒,为了支持 二姐去法国求学,玛丽中学毕业后便不 得不去做家教。1891年,玛丽获得了亚 力山德罗维奇奖学金,靠着这笔奖学金, 她只身来到巴黎理学院求学。1894年她 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获得了 波兰留学生奖学金,留在巴黎。1903年,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居里夫 人又单独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在第一 次世界大战中,她组织了一支有二百多 台伦琴射线的车队,用以装备战地医院, 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五、作业 玛丽.居里是20世纪科学界的里程 碑,她走过了67个春秋,便悄然地离开 了这个喧嚣的尘世。但她的精神跨越国 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请你饱含深 情地为她写几句颁奖辞。
写法探究,小组合作完成:
1、文中作者引用了不少居里夫人自己的 话。找出来读一读,结合上下文,说说 引用这些资料有什么用处? 2、通读课文,思考:课文只是客观记述 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吗?作者的情感 是如何体现的? 3、全文有多处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揭示 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chuānɡ( 创伤 )
yān( 咽喉 )
创
chuànɡ( 创造 )
咽
yàn( 吞咽 )
jiànɡ( 降落 )
jī( 奇数 )
降
xiánɡ( 投降 )
奇
qí( 奇怪 )
【炽热】 火热而猛烈。炽,火旺。 【窒息】 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 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 夸张地宣扬。 【筋疲力尽】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工作环境
棚屋的破旧 夏天:“燥热” 冬天:“冻僵” 设备极其简陋
艰 苦
恶劣
工作设备 没有把有害气体排 出去的“通风罩”
简陋
工作本身
镭的提取难 工作累人 化学物质刺激人
艰难
快 乐 来 自 于
被镭所吸引; 在新领域中对新发现的期盼; 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意外发现”的惊喜。
居 里 夫 人
坚定的信念; 对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热情; 时刻保持专注; 科研中注重效率,懂得分工协作的 重要,并任劳任怨; 坚韧、忘我、淡泊; 献身科学、忘我奉献。
你是怎么理解课文标题“美丽的颜色”的? 一是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的镭的略带蓝色的荧光 的美丽;二是指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懈追求、
淡泊名利的态度和精神。
这篇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 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 满感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我们仿佛 置身于那残破的棚屋,看到居里夫妇辛苦忙 碌的身影,感受到科学发现的艰辛,也领略 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自由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
概括每部分大意。
一、(1-6)集中描述娄蒙路的棚屋,突 出居里夫妇工作环境之恶劣。 二、(7-19)记述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的 科研工作,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突出 他们精神之伟大。 三、(20-26)描写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场 景,凸显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之热爱。
细读课文,研讨下列问题,可自主思考, 也可小组合作讨论: 1、文中说,居里夫妇的科研工作是 “艰苦”的,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他 们的“艰苦”?请找出来,试着说说,作 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2、课文反复提到“快乐”,请你找出 来,并结合作者的描述说说居里夫妇在艰 苦的工作中为什么能感到“极大的快乐”? 3、感受人格魅力。你从文中读出了一 个怎样的居里夫人?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我幸
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
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 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 ──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 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今天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字词注音
简陋( lîu ) 残酷( kù ) 镭(lãi ) 热忱(chãn ) 燥热( zào ) 冻僵(jiānɡ)
沸腾( fâi tãnɡ ) 钋( pō ) 沉淀( diàn ) 幼稚( zhì ) 轮廓( kuî ) 谨慎( jǐn shân ) 筋疲力尽( jīn )
闪耀( yào ) 骤雨猝至( zhîu )
①小木屋的极其简陋与主人公的极大 快乐对比,突出人物献身科学、乐于 追求的崇高精神世界。 ②极差的实验设备、高强度的劳动与 人物的“柔情”和“智力上的热情”对比, 突出人物挑战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勇气。 ③提炼镭的极其艰苦的过程和成功的 幸福对比,充分展示出主人公认为在 科学的道路上历尽艰辛获取成功是人 生最大快乐的伟大情怀。
由于长时间接触 放射性物质,居里夫 人身上遍布各种伤疤。 更为严重的是,骨髓 由于射线的长期聚集 而退化。 1934年7月4日, 充满了艰辛与荣誉的 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 贫血症去世。
居里夫妇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开始关 注放射性现象。镭的发现在科学界爆发了一次真正的革 命。过后不久,人们又发现镭在医学方面的价值,给癌 症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使本来非常昂贵的镭,变得更加 珍贵。有人劝说:“您如果去申请专利,定会成为百万 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