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对婚恋的看法学号:学院:数学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对婚恋的看法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不同的婚恋观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很多人在正确处理两性情感及婚恋问题上,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或是其他原因,使一些人在婚恋过程中表现出思想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被人唾弃,甚至是违法犯罪。
本文着重分析当代青年的婚恋观成因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帮助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营建健康向上的婚恋心态,探讨如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择偶观和性观念。
关键词:婚恋观对策在如今这个人人相对平等的文化社会,恋爱观、择偶观、性观念相较于以前都有明显的变化。
同时婚恋观每个人的人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人类在正确处理两性情感及婚恋观问题上,由于大观念的转变、宽松的环境、自由发展的空间、和谐的氛围,使人们的恋爱方式和婚恋观念日渐开放,(一)、婚恋现状与婚恋观认识分析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对青年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与幸福。
当代人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呈现以下特点:(1)、对婚姻的期望高,对未来婚姻普遍呈现乐观心态据有关调查反映,从心理认知、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三个方面来看,93%的朋友们对未来婚姻的态度是乐观的,认为通过双方的努力,有信心使自己的婚姻幸福,愿意为营造幸福的婚姻付出真诚的感情;99%的朋友相信爱情是维系婚姻的重要条件。
(2)恋爱过程公开化这个在转型期的大学生中比较突出,虽然大学生们大都能认识到谈恋爱的弊端,但当爱情到来时,年轻人特有的激情还是令他们沉浸在这种甜蜜的尝试中不能自拔。
于是,校园内处处能看到一对对相依相偎的恋人。
不得不承认这种“学院派爱情”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室里、图书馆里、校园长凳上、树丛中、夜晚校园建筑物的角落里,无不有学子恋人的身影。
如今的大学生们己不再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那般竭力隐藏自己的恋情,而是大胆、大方地将自己的恋情公开在校园众人的视野中。
(3)社会压力加剧下出现的多种婚姻形态情感的需求和满足成为第一要素,爱情在现代婚恋观中的基础地位不断确立和提高。
大家对自己和对方的情感更尊重,更注重婚姻中内心的感觉与判断。
“合则聚,不合则离”反映出了他们对现实婚姻关系的现状进行感性认识后的一种开放式的自我判断和自我选择,这是对自己及双方情感的尊重,但在洒脱宣言的背后,同时暗藏着男女青年们对家庭稳定的不安心理,对家庭稳定性、持久性和趣味性的忧虑。
(4)“情”到“钱”的转化(择偶标准和恋爱方式多元化)金钱在当今婚恋观中的地位上升,经济基础成为婚恋双方考虑的重要因素。
虽然情感越来越成为男女婚恋的基础,但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使婚恋的“含金量”急剧增加。
其中两个原因是:一方面,市场经济提升了金钱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人们在现实婚恋中感受到了它的“魔力”;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和消费诱惑给婚恋生活带来了压力。
因此,青年在婚恋中追求情感的同时,金钱等物质的因素成为重要条件甚至是硬件,应以感情为首选条件的婚恋,被车子、房子、票子、位子等情感之外的东西左右着,影响着婚恋双方的正确判断和选择。
(5)性观念较为开放性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对性越轨行为宽容度增加。
当今社会,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外文化的激烈碰撞,人们的价值体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性刺激因素增多,性观念也受到了冲击。
现代未婚女性不再谈“性”色变,性开放的程度从表层趋向深层:从对性知识的开放,对性行为态度的开放到婚前婚外性行为发生率的居高不下,性观念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变化之一,性和生育相对分离,与男女的爱恋和情感结合在一起,追求性快乐和性欢愉,成为现代性观念的主要特征;变化之二,是女青年的贞操观念的日渐淡薄,对婚前与婚外性关系日趋宽容,性不仅与生育相分离,也开始和婚姻家庭,爱情相分离。
(6)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男强女弱”、“郎才女貌”观念仍是主导。
男女青年择偶的重要标准,除了将人品和性格作为择偶的首要标准外,男女青年在其他标准方面却存在明显差异,男性关注未来配偶的相貌和气质,而女性更青睐那些有事业心并且能够提供优越物质生活的男士。
男性对女性往往不注重其学历和收入,而把容貌放在首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主外,女主内”仍是主流思想,婚姻关系中“男强女弱”的观念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较大,绝大多数青年朋友们认为婚姻关系中,男性应该比女性更出色。
因此在选择伴侣的时候,多数男性会选择比自己综合条件略逊一筹的女性,而女性则希望能遇上比自己综合条件更优异的男性。
(7)恋爱目的非婚化这个也是在转型期的大学生中比较突出,尽管校园恋情越来越火爆,大有如火如茶之势,但是各种调查结果显示,婚姻,这个一般情况下恋爱的终点站,却并不是如今大学生恋爱的唯一目的。
综上所述,当代青年婚恋观总体上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特征,由传统保守的婚恋观逐渐向开放的婚恋观发展趋势明显。
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前性行为、恋爱结果的态度上存在着矛盾和冲突,青年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迫切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二)、现代婚恋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1)、社会环境的影响。
首先受消费诱惑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诸多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其中消费理念的变化是十分显著的。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给消费者无限的选择空间,并且当今社会进入到了一个以消费为主要特点的社会状态,即消费型社会,人们愈来愈追求奢侈品的消费。
也使金钱与物质在人们心目中变得重要起来,人们在现实婚恋中感受到了它的“魔力”;在择偶过程中考虑到更多的已不再是感情而是金钱利益问题。
其次,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婚恋价值观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生活方式变革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确立了个体的主题地位,使人们摆脱了对其所在群体的依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这一方面造就了青年男女更趋独立自主,婚姻自由度日增,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使青年男女的婚恋更趋务实,人们越发会考虑对方的教育背景、性格、职业和收入等因素。
在选择时往往会选择与自己生活方式相契合的伴侣。
(2)、家庭状况的影响家庭是建立在婚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
因此说,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
由于在经济生活水平、文化生活水平、公共设施建设、教育投入状况等方面差距直接影响着各个家庭的生活状态,而家庭的生活状态又影响着子女的成长状态。
这种影响首先体现在物质上,但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精神意识上,这其中也包括了子女对待恋爱和婚姻的态度。
子女的婚恋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婚姻的和谐程度的影响。
对婚恋都有一种积极的态度的青年,大多父母关系融洽;反之,对婚恋则比较消极的人,其父母关系大多不融洽、家庭不和谐,他们往往不相信爱情,不相信婚姻。
(3)、个人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经历也更加丰富。
外加身体的成长变化,性走向成熟,感情丰富强烈但不稳定,逻辑思维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增强,富于理想等等。
因此,个体的素质如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对自己的婚恋观有着巨大的影响。
正因为不同的人在道德水准、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她们对爱情、婚姻的追求层次也各不尽相同。
出于什么动机进行恋爱甚至建立家庭,是情感所致还是功利需求?其影响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终归还是由本人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决定的。
(4)、文化的影响中西文化的日益频繁碰撞,尤其是网络带来的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当代青年人的婚恋观念造就了巨大冲击。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贬低和压抑男女之情,古来有“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并且女性在婚恋的选择中往往是被动的,男性占主导地位。
但是,改革开放为西方现代思潮的涌进提供了快速通道,与传统的中国文化摩擦碰撞,让国人禁锢的性观念步进开放,择偶标准呈现多样化,女性的自主地位也越来越高,不同形式的婚姻形态也层出不穷。
婚恋观有过去的传统保守开始趋于开放、开明和自由。
(5).教育水平的影响。
教育对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影响是巨大的。
当代青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在学校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方面,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在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上会有差异,可能会双方交流;另一方面,在选择伴侣时,他们往往倾向于选择跟自己学历差不多或者求学经历相似的。
在我们所进行的调查中,80%要求对方跟自己学历相似,认为学历相似可能交流起来障碍会小。
(6)、大众传媒的影响随着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代表的相亲类节目开始亮相银屏,掀起收视热潮。
节目中,男女嘉宾的婚恋观一直是观众们热议的话题,既有“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的“拜金女”,也有“愿意为爱走天涯的”的“裸婚女”。
这些对当代青年人的择偶观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在面对爱情和面包不能两全时,孰轻孰重的问题上。
无论是网络还是电视,它在向我们招手“婚恋自由”和“情感至上”时,它也会滋生一些不好的扭曲的价值观,当代的青年人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积极正确的婚恋观。
(三)、现代婚恋观带来的社会问题尽人皆知,理性择偶才可能产生美满的婚姻,美满的婚姻是和谐家庭的前提。
第一步没踩正,其后的发展不言而喻。
时下有一种说法:“爱情是盲目的,热恋中的女人都是低智商的”。
对爱情和婚姻满怀憧憬的女性在不正确的婚恋观的引导下又被“一见钟情”的激情撞成“瞎子”加低智商,美满婚姻、幸福生活也就成为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不仅仅是可望不可及,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
问题一:婚姻变得越来越不确定、越来越娱乐化。
不顾孩子、父母、亲朋的感受与看法。
“闪婚”、“闪离”,婚姻的“七年之痒”正在变为“一年之痒”,半年婚姻、一月婚姻、一周婚姻已不少见,“无理由离婚”成了一些年轻人离婚的理由。
而“好就在一起,不好就分开,没有谁是谁这辈子的唯一”思潮在当代青年中的影响力折射出一种现象,没有多少年轻人还愿意为婚姻和恋爱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家庭容易因情感而建立,也容易因情感而解体,爱不爱随心而定,无论离合都有准备。
问题二:“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变成“以金钱为基础的爱情”,出现“新买办婚姻”。
男女青年们太多的注重组建婚姻的经济基础,都希望在正式组建家庭时就能有稳定收入、有房、有车,这些条件如果都需要具备,这使更多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人增加了更大的压力。
于是就出现了一部分适龄青年不谈恋爱,一心一意拼命工作,努力赚钱积累物质基础,实际婚嫁年龄推迟,单身大龄现象便成了家庭、社会关注的热点;一些能力条件欠佳的,由父母鼎力相助,拿出了养老的钱,“啃老”现象、“带薪保姆”很是普遍,导致“小夫妻”、“小家庭”依赖性太强,缺乏应有责任心和独立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