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文坛上一位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在短篇小说领域成就斐然,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被公认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他的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堪称世界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不朽珍品。
一、生平简介基·德·莫泊桑(1850~1895),出生于法国诺曼底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他的舅舅普瓦勒万是位诗人兼小说家,是当时知名作家福楼拜的挚友。
他的母亲洛尔亦酷爱文学,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与福楼拜有颇深的友谊。
童年的莫泊桑在良好的文学气氛中成长,母亲教导他阅读与写诗,中学时便爱好写作,曾受到诗人路易·布耶的专门指导。
1870年莫泊桑考入巴黎一所大学攻读法律,不久即因普法战争爆发而辍学,并应征入伍。
战争结束后,曾先后在海军部、教育部任职,至1880年辞去公职专事文学创作。
1879年在法国文坛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事件:这年夏日的一个傍晚,六位作家聚集在知名作家左拉的梅塘别墅,商定每人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并事先拟定以《梅塘之夜》为名结集出版。
人们翘首以待,集子出版后被人们一致公认的最出色的一篇,便是署名“莫泊桑”的《羊脂球》。
莫泊桑因此一举成名,正式登上法国文坛。
莫泊桑的个人生活是相当不幸的。
正当年富力强、创作日臻成熟的时候,家族遗传的偏头痛等顽症在他身上开始起作用,常常无缘无故地疑惑、恐怖、烦躁和忧郁,甚至一度自杀。
最后不得不被家人送进精神病医院,在精神失常长达一年半之后逝世,享年43岁。
由于英年早逝,莫泊桑从事创作的时间不长,仅有10余年。
然而他却留下了一份极其丰富的文学遗产,主要包括6部长篇小说、300余部中短篇小说等。
二、主要创作莫泊桑的长篇小说大多取材于资产阶级上流社会,表现资产阶级在精神上的堕落,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俊友》(或译为《漂亮的朋友》)。
该作品通过描写出身寒微的杜洛阿如何凭借种种卑劣手段,最后成为法国政坛权要人物的发迹史,无情地撕下了当时的政坛显要、新闻巨头以及资产阶级头面人物的面纱,形象地揭露了统治集团内部为着权力、财富和头衔而进行的一系列肮脏交易,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反动腐朽本质。
就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与深刻犀利的社会批判意蕴而言,《俊友》堪称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一部不可多得的长篇佳作。
恩格斯当年在阅读完《俊友》后,就曾以无比欣奋、赞赏的笔调表示,向这部杰作的作者——莫泊桑先生“脱帽致敬”!当然,能充分而集中体现莫泊桑文学创作最高成就的,还要首推其中短篇小说的创作。
在莫泊桑的300余部中短篇小说中,名篇佳作俯拾皆是,从题材上可大致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揭露普鲁士侵略者暴行、反映法国人民高涨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米隆老爹》、《菲菲小姐》、《两个朋友》、《羊脂球》等。
像《两个朋友》写两个平素从不问津政治、与世无争的巴黎市民,相约在河边钓鱼时,不巧被普鲁士人抓住,随即就被毫无根据地当作奸细给处决了。
《米隆老爹》则写老农民米隆老爹一个人用巧计杀死了许多从他家附近活动的零散的普鲁士士兵,最后被敌人发觉,老爹面带从容的微笑英勇就义。
第二类为描写资产阶级风尚习俗的作品。
这类作品是莫泊桑中短篇小说中数量最多、也最有意义的部分。
此类作品若再细分起来,又可归两种情形:一种是集中揭露资产阶级腐化堕落、拜金主义等丑陋风尚的。
另一种则是描写小资产阶级崇尚虚荣浮华社会风习的作品。
如《项莲》中描写某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仅仅为了一个晚上的大出风头,竟然付出了整整10年艰辛劳作的代价。
而那串项链仿佛也成了表面上金碧辉煌的法国社会的最绝妙的象征。
小说深刻地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豪华的外表及其虚假的内在本质。
第三类则是描写下层人的悲惨命运、赞颂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作品。
三、成名之作《羊脂球》既是莫泊桑的成名作,同时也是其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一)作品内容小说写的故事发生于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
普鲁士军队占领了卢昂,该城里的10名市民乘坐同一辆马车,准备离开此地,前往尚未沦陷的多佛尔港口。
乘客中包括贵族、工厂主、酒商及其各自的夫人、两名修女、一个所谓的民主党人,再加上一个因体态丰韵而得绰号为“羊脂球”的妓女。
可以说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不啻社会的一个缩影。
启程之初,大家几乎都对羊脂球不屑一顾,其中那三位有高贵身份的太太甚至凑在一起,故意说些“婊子”、“社会耻辱”之类的字眼来羞辱她。
但当车子颠簸了整整一天,未遇到任何食品店,大家事先匆匆赶路,都没有来得及准备食物,不禁饿得饥肠辘辘时,心地善良的羊脂球主动拿出携带着的足够自己三天食用的东西,慷慨地请大家一起享用。
这帮人毫不推脱,一顿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很快将一篮子食物吃个精光。
马车中途经过多特镇,不巧该镇已被普鲁士军队侵占。
在关卡上值日长官垂涎羊指球的姿色,提出陪他过夜,被羊脂球断然拒绝。
于是车子便被强行扣押在关卡而不得通行。
当晚在栖身的旅馆里,大家为了自身利益,合谋诱劝羊脂球为着救大家而应当自我牺牲一下。
羊脂球迫于万般无奈,只得极不情愿地纯粹为了他人而履行“职责”。
次日清晨,马车就被允许放行,那些先生女士们又像最初坐车时那样把羊指球看得一文不值。
可怜的羊脂球蜷缩在车子的角落里,随着马车的颠簸抽泣不已……(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中心人物无疑便是妓女“羊脂球”。
从小说中羊脂球的具体表现来看,首先她是位心地非常善良的姑娘,富有同情心与宽容精神。
马车上她对别人的恶意侮辱和蔑视不予计较,反而以德报怨,主动请他们吃东西,这又显露出其可贵的助人为乐的品质。
而更重要的则是她身上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她之所以离开卢昂,是因为抗拒普鲁士士兵的蹂躏时拼死反抗,几乎掐断了那人的脖子,为免遭逮捕而不得已外出躲避的。
而她坚持拒绝普鲁士军官逼她“过夜”的无理要求,是因为在她看来,委身于自己民族的敌人,便意味着对祖国的背叛。
四、创作特色(一)截取典型事件,以小见大,深入挖掘,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莫泊桑认为,作家的任务不是“制造奇遇”,追求特殊的重大事件,而在于将具有典型社会意义的细微小事加以“巧妙组合”,以小见大,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如《我的叔叔于勒》通过一个小市民家庭内部兄弟间的故事,描写了家庭成员对于勒叔叔起初讨厌、继而盼望、直至憎恶并唯恐避之不及的前后情感变化,真实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的关系,深刻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社会准则和风习对人的腐蚀作用。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跃然纸上。
(二)善于运用大量真实生动、准确传神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如《羊脂球》中有两处绝妙的饮酒的细节。
假革命党人(自诩为“自由党人”)高尼岱是个很会喝酒的人,作家第一次描写他喝酒,是在公共的马车上。
因为只有一只杯子,同车的人只好把杯子揩抹一下互相传递着喝,而只有他一个人不揩抹酒杯,故意找羊脂球唇迹未干的地方喝。
这一细节极其传神地把此人的无耻无聊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三)构思精巧、布局缜密,故事情节生动而富于戏剧性写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事,一般说来不容易吸引读者,但莫泊桑却能匠心独运,不落俗套,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颇见功力。
如《项链》的情节便是紧紧围绕项链展开,从借项链、丢项链到赔项链,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此付出了10年艰辛劳作的代价,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巧妙,引人入胜。
而小说结尾她无意之中得悉“项链”原来是赝品,不禁悲喜交加、感慨良多:正所谓“一夜风流,十年艰辛”这一结尾耐人寻味,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既独出心裁、新颖别致,又不露凿痕、真切可信,达到了自然与精巧完美结合的和谐统一。
(四)文笔朴实流畅,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莫泊桑主张“心理分析应该在小说里隐藏起来,就如同它在生活中实际上是隐藏在事件里一样”、“避免一切复杂的解释和一切关于动机的议论”。
他的小说描写事件时没有冗长的赘述,总是借助相当有限的篇幅,来展示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
而在刻画人物时,莫泊桑很少进行直接的心理分析,常常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具体细微的某些动作,用简洁明晰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写,虽然不过三言两语,却能慑魂夺魄、画龙点睛,给人留下鲜明难忘的印象。
莫泊桑的艺术风格朴素、精当,文笔简洁、清新,语言准确、传神,只需寥寥几笔,就描绘出了最逼真、最生动的景物和形象。
这里面既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事件,既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人工穿凿的痕迹,完全像生活本身那样单纯又那样千姿百态。
这些作品是日常生活的风俗画,又是最优美动人的艺术杰作。
于平常中含有着不平常的意蕴,含有精心构思的妙笔,从最一般的日常生活中,展现生活的真理,从最琐碎的事物里,揭示出人所未见的特色,写出了许许多多出人意料之外,而又合情合理的情节,反映了生活的丰富多采,生活中的美和丑、善和恶。
因此,他写的虽是当时人的真实生活情况,却有着不可否认的永恒的真实性。
几乎篇篇深刻、冷峻、别有洞天。
用高尔基的话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别人无法仿效的。
”五、莫伯桑的故事(一)慈母莫伯桑的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并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
她亲自教他读拉丁文,启发鼓励他写诗。
但是,她常常看着儿子出神地想,仅仅靠自己教育儿子是远远不够的。
想要儿子成才,必须给他找一个好老师。
这样,也可以弥补她因为没有给儿子一个幸福家庭的愧疚。
于是,母亲开始到处打听,给儿子寻找一个好老师。
莫泊桑的舅舅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和当时的大文豪福楼拜曾是好朋友。
由于这层关系,莫泊桑的母亲也和福楼拜比较熟。
她有一天忽然想,如果让福楼拜来做儿子的老师,多好啊!但是,他哪能轻易就给一个普通孩子做老师呢?母亲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决心尽最大努力,争取让福楼拜教导儿子。
于是,她开始加紧对儿子学习的指导,培养他对文学更深的爱好。
不失时机地鼓励儿子多写东西,而儿子一旦写了,她就仔细地保存下来,哪怕有时只是一些散乱的片断。
因为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拿给福楼拜看,得到他的指点。
莫泊桑看到母亲如此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作品",不好意思写一些敷衍了事的诗歌或文章给母亲留着,那样实在太丢脸了!因此,他常常独自在房间里苦苦思索,或者去海边散步寻找灵感,或者读一些大家的作品充实自己。
就这样,他的写作进步越来越大。
(二)严师莫泊桑初学写作时,曾拜福楼拜为师,经常把自己的习作送给他,请求指教。
一次,福楼拜对莫泊桑说:“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才气。
在你带给我的东西里面表明有某些聪明。
但是,青年人,你永远不要忘记,照布封的说法,才气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
你努力干吧。
”后来,福楼拜又这样教导自己的学生:“当你走过一个坐在自己店门前的杂货商面前,走过一个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走过一个马车站面前时,请你给我描绘一下这个杂货商和这个守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整个的身体外貌,要用画家那样的手腕传达出他们全部的精神本质,使我不至于把他们同任何别的杂货商人、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