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谣是我园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它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记述着民间流传的经典文化,篇幅短小,琅琅上口,语言生动,结构简单,富有情趣和韵律美,十分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
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还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例如,我们周庄的传统童谣《万三糕》:“万三糕儿品种多,芝麻、花生、胡桃糕,薄荷、椒盐、松子糕,香烘、千层、步步糕;咬一口,味儿香。
”这首童谣节奏鲜明、音韵优美,琅琅上口、易诵易记,这样的童谣幼儿不仅喜欢,而且容易理解。
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选择幼儿随时可以看得到、听得到、接触得到,与幼儿生活、游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周庄童谣内容。
如周庄童谣《数蛤蟆》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由于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这样的内容童谣不仅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能够从中积累一些知识经验,而且他们学起来轻松、愉快。
童谣,是指由成人拟作或由儿童自己编创的供儿童欣赏、吟唱的歌谣。
童谣与孩子的生活比较接近,语言生动形象、结构简单、富有情趣,符合孩子生理、心理、认知的特点。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兴趣,进行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
2.探索童谣文化在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方法,构建适合我园幼儿学习的经典童谣园本课程。
3.归纳、总结出童谣文化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实践经验。
4.提高教师在进行童谣与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整合方面的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