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规划J I A N Z H UY U GU I HUA任媛媛: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34 《工程与建设》 2008年第22卷第1期收稿日期:2007209227作者简介:任媛媛(1981-),女,安徽淮南人,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生.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任媛媛(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摘 要: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在住宅区设计中越来越重要,现阶段很多住宅区景观设计存在着种种不当之处。
文章通过列举景观设计中的五大弊病,提出改进方法,并举了成功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实例说明之。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绿化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781(2008)01200342031 住宅区景观设计概况目前我国正走入一个建筑业高度发展时期,各种功能和形式的建筑不断出现。
现在,建筑不仅需要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还需要有各种不同的风格,能够满足人们审美需求。
这样一来,景观被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建筑中,以使得建筑更加富有美感和韵味。
景观建筑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经过在科学与艺术两个方面的拓展与流变,已经发展成为与传统园林不同的,有着自身独特价值的实践专业。
它综合并平衡了美学、社会需求和环境主义三者的特点,给建筑与环境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21世纪是人类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
因此,住宅小区提供更具人性、更具未来感的家居生活方式及优美的环境景观,是建筑、园林、环保的共同义务。
专家认为,对小区景观的选择应把握,一是景观必须与周边建筑相协调,环境不仅应幽雅舒适,而且应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二是要充分考虑与人合二为一,应该为人们趋向自然创造条件,如将封闭的绿地进行开放等。
三是景观设计要追求多样化的搭配,特别在植物组合上,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的合理组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搭配等,都要充分注重生物的多样性。
只有保证物种的多样性,才能保持生态的良性循环[1,2]。
2 目前住宅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2.1 软景观与硬景观搭配不合理小区内人造的视觉景观可以称为硬景观,这包括建筑本身,也包括建筑周边的人造景观部分。
而小区建筑群周边的自然景观及所有景观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就是景观住宅的软景观的组成部分。
景观设计不仅只是考虑小区内的硬景观元素,还同时要考虑到周边的软景观部分。
小区内部硬景观的设置并非只是简单地种植一些花花草草,高品质的景观设计除了视觉要求美观外,还需要与日常生活状态相结合,如景观生动有趣、丰富多样,动态的水景、多样的娱乐和装饰设施、能够调动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参与性的休闲空间等。
同时还要考察一下外部软景观,如果靠近公园、水景或者大学校园等,则能够为楼盘景观品质增色不少[3,4]。
2.2 绿化搭配不合理在许多住宅小区内常见到这样的情形,其景观主要是草坪,而很少见到乔木,这种做法是很不合理的。
在小区景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小区绿化,而小区绿化中深浅系之间的搭配很有讲究。
也就是说,在设计上必须根据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以及对户外活动要求不同,乔木、灌木、观赏植物、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
据了解,合适的配比能够保证小区内部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固碳制氧、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小区气候、净化空气、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
而如果仅仅只是种植大面积的草坪,这些生态功能则根本无从体现。
此外,还有这样一个现象,有些楼盘在植树时,往往直接移栽大树。
如有些新建小区内,种植的苗木直径都达到了30cm ,且树干上枝叶很少,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首先是不利于恢复生机,同时种植、养护建筑与规划J I A N Z H UY U GU I HUA任媛媛: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工程与建设》 2008年第22卷第1期35 成本也较高[2]。
2.3 一味追求景观装饰高档化在住宅小区中,并不是种植的植物越高档,楼盘品质就越高档。
有些楼盘中开发商不惜耗巨资种植热带植物,如以加那海枣、华盛顿棕榈、布迪椰子作为小区种植树木的主要树种,数量极多。
这种做法并不可取,首先是增加了居住者的负担,再就是热带植物的养护成本较高,同时能否长时间适应本地的气候还是一个疑问。
高档化还表现与小区景观相配套的休闲设施上,如座椅、儿童娱乐设施都选用昂贵的材质,这其实也是变相加大了购房者的负担,不太合算。
2.4 后续养护成本过高有些住宅小区在周围没有任何水系依托的情况下,在小区内建造面积很大的人工湖泊和人工瀑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人工水景也许显得小区景观非常有品位。
但它们的维持费用非常高昂,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选择景观时,不能仅仅关注眼前的景观效果,还要考虑到将来的养护成本。
容易造成铺张浪费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建造大面积中心广场或者大草坪,这种做法既浪费资源,也为业主带来负担。
草坪需要耗费大量水进行灌溉,不如种植树木经济,有人做过统计,树木的供氧和吸收热能能力,是同面积绿草的5至20倍。
从绿化质量来看,树木也好得多,不仅近期效益远远超过绿草,而且具有千姿百态的外形,其花、果、干均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大大丰富城市文化的内涵。
从费用负担来看,树木一旦成活成林,基本不需要投入。
而绿草则不同,占地广,维护费用高,维护费用大概是树木的6倍。
此外就是过多建造人造水景,如瀑布、喷泉等,为了保证水质,一般都要采用一次性换水的办法,这也会形成资源的浪费,并增加其后续维护成本。
比较经济实惠的水景设计是保持原来的天然水系,并加以优化,而不是破坏原有水系之后进行再造。
2.5 重平面忽视立体如果只重视平面景观的规划设计,而忽略了立体,那么这也是有缺陷的设计,相应其小区景观也存在缺陷。
合理的景观规划应摒弃华而不实的绿化面积,改为“绿化体积”,应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
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必要的可进行人为塑造)、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等来塑造立体效果。
大片绿地则可利用成片乔灌木、竹林等来塑造。
同时立面设计也应考虑到动态透视效果,以取得移步换景的良好效果。
立体化景观讲究层次和空间上的起伏变化,通过高中低植物植被以及地势的起伏变化,达到绿地和景观的立体化,给人以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此外,立体景观设计也可以考虑在屋顶进行绿化。
这样做有不少实际作用,如改善建筑景观、降低热岛效应、改善建筑的小环境气候、降低噪音等。
但这对屋顶的防水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3 合肥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举例合肥市是安徽的省会,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
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建国后,合肥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
过去的合肥市,是以包河水系为景观主线衍生发展出的。
这些年来,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往的老城区已经难以容纳,这就需要有新的空间来承载城市的扩张。
合肥是著名的国家园林城市,住宅小区的环境自然要与此称号相配。
3.1 合肥市“琥珀山庄”景观设计琥珀山庄(图1、图2)是一座环境舒适优美、建筑风格独特的住宅小区,位于合肥市区西侧偏北,南接长江西路,东临环城公园,宛如一块天然琥珀,玲珑剔透,流光溢彩。
琥珀山庄规划占地50hm 2,总建筑面积50万m 2,由南村、北村、东村、西村、花园村五个部分组成。
它还是一个下沉式的住宅小区,从小区入口处层层向下,引出一系列住宅。
住宅分为有普及型、小康型、舒适型住宅等18个系列,采用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的方法并借鉴皖南明清古建筑“依山而建,傍水而营”的建筑风格,将传统性、地方性和现代性融为一体,具有新徽派建筑特色,恰似玉宇琼楼,琉璃世界。
整个小区由水系将一个个建筑组团连接在一起,几处水面或断或连,遥相呼应。
建筑以水面为中心,由低到高一圈圈展开,使住户都能欣赏到水面美景,不同的建筑组团间还穿插有绿地和建筑小品,使人徜徉其中犹如“人在画中游”一般。
在3万多棵郁郁葱葱树木掩映下的琥珀山庄,还建有配套设施38项,为居民建筑与规划J I A N Z H UY U GU I HUA任媛媛: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36 《工程与建设》 2008年第22卷第1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游憩环境,被誉为全省第一个园林式住宅小区。
1994年荣获国家建设部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综合“金牌奖”和全国建筑质量最高奖“鲁班奖”以及规划、设计、工程质量、科技进步四个单项一等奖。
1995年竣工的琥珀花园村又以其环境幽雅、建筑秀美,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誉。
3.2 合肥市“新加坡花园城”景观设计如果说琥珀山庄表现出的是安徽传统的徽派建筑的风格,那么,位于合肥西面的“新加坡花园城”表现出的就是一副截然不同的现代风格(图3、图4)。
新加城花园城坐落在美丽的蜀山脚下,董铺水库之滨,地处省城交通主干道长江西路上。
亲水是花园城的一大特色。
整个小区呈优美的U 字形,向董铺水面张开怀抱。
同时,小区内还借助于董铺水库的天然图3 新加坡花园城水景(1)图4 新加坡花园城水景(2)水景,建造了8.7hm 2人工湖,布置如喷泉、瀑布等各种水景。
同是以水造景,和琥珀山庄营造的徽派风格不同,新加坡花园城展现出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这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园林。
另外,26.7hm 2配套生态园是小区的又一特色。
由入口生态景区、人工湖亲水景区、天鹅湖景区、生态运动区、自然森林风光景区、自然山水景区6个主题景区组成的26.7hm 2生态园犹如一个皇家后花园,让住户随时随地亲近自然,放松身心。
4 结束语经过一个世纪在艺术和科学两个方面的延伸与发展,现代景观建筑学以其具有自身特征的社会性和生态性的尺度与传统园林划出了分水岭,在不断的拓展与变化中已经成为一个多元多价值观的实践专业。
然而,作为人类感知自然的媒介,景观建筑学的三个潜在关怀-美学、环境和社会,在现代景观建筑学的发展中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相反,强调景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景观中社会公平的体现,强调景观中对人的精神愉悦的诉求越来越清晰地成为构成其价值体系的基石。
从小尺度的庭院和街区花园到巨大尺度的国家公园,其实践中所关怀的价值也许侧重不同,但每一个优秀的设计都是以上三个价值方面的平衡与综合,而不仅仅是图案化的形式或者功能的简单满足。
〔参考文献〕[1] 徐立群.小区水景设计探讨[J ].住宅科技,2003,(3):15-18.[2] 袁之良.小区绿化[J ].中国园林,1994,10(3):8-9.[3] 袁红辉,侯碧清,龙爱翔.“水、屿、城、山”景观要素在株洲市东湖公园规划中的应用[J ].林业调查规划,2007,32(4):165-168.[4] 杜树荣.浅谈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林业调查规划,2007,32(4):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