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因为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

目前中国进入新时代,尤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对乡村有效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着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当前农村治理存在很多问题,极大制约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1.人才短缺,治理主体能力弱化。

农村治理关键是要靠人来推进。

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提速,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

”现在留守在农村居住和生活的基本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及其它弱势群体,导致乡村治理人才短缺和社会治理主体明显弱化。

尽管近年国家推行“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同样面临诸多障碍,社会治理绩效短期内也难以提升。

2.村民参与度低,自治后劲不足。

现在人们都将精力和心思放在个体发家致富上,对土地依赖性减少,对村庄关注度降低,对乡村事务热情降温,甚至连三年一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都不愿参加。

常住农村的妇幼老弱病残人员受身体、年龄和文化素质等影响,既没有参与乡村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也没有实施管理和监督的能力。

不少乡村的村委会选举只有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村民自治陷入了尴尬。

第1页/共3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