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论文x

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论文x

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论文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和必要性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指导,以市场需求的预测分析为依据,以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对企业的运营实施全过程的、全员参与的整体规划,以实现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和战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首先是预算的编制。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编制是以战略为目标,以预算目标为依据,对企业预算的整体目标实施细化、分解以及具体量化,传达到每个部门和个人,以预算目标为行动的出发点和基础,这是预算管理的基础。

其次是预算的执行。

预算的执行需要调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依据预算编制的方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预算目标,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

再次是预算调控,企业的预算调控是按照企业预算管理的目标,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偏差情况进行及时地协调、调整和纠正,以保证预算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

最后是预算考评。

预算考评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对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和评价,并进行必要的奖惩和纠错补偏,从而为企业制定下一个周期的预算管理目标奠定科学的基础。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引入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推动企业短期目标和长期战略的结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促进企业管理流程的优化,提高对企业其他业务流程诸如营销管理、计划管理、库存管理和采购生产管理的支持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明确预算执行中的部门和个人的权责利,明确考核依据,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

2 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21 全面预算组织体系不健全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缺乏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将预算的编制和实施交由财务部门牵头执行,但是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所需要的数据和财务信息量巨大,单凭个别部门无法有效获取足够的、全面的系统信息,难以有效地从企业整体战略角度对企业的预算数据进行把握,从而无法有效地确定企业未来的预算管理目标,造成企业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造成企业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难以有效实施,影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不完善,是制约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原因。

22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有效执行力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有效执行力,是造成企业预算管理目标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首先,企业预算范围不全面。

企业受到经营业务扩大的影响,预算管理所涉及的项目较多,企业的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较多,需要做出及时变更与调整,由于企业预算管理考虑的问题不全面,造成企业预算编制存在片面性,影响预算执行效率。

其次,预算执行脱离实际。

全面预算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未能和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经营实际相结合,造成企业预算指标的编制和预算编制的执行存在随意性,企业的一些指标诸如费用指标在编制的过程中,出于自身部门利益的考虑,无法客观有效地确定,造成企业费用预算失控。

最后,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灵活性,不能及时主动地进行指标的调整,这严重制约了企业预算功能效率的发挥,造成预算功能处于失调状态。

另外,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通病就是重编制轻实施,重视预算管理的事前监督,忽视预算管理的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监督措施,造成企业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纠正和解决,影响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不利于企业预算控制目标的实现。

23 缺乏健全的预算考核机制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是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企业缺乏科学的预算考核评价机制。

大多采用传统的预算考核办法,将预算指标与实际指标进行对比,以此作为考核计分进行奖惩的办法,这种关注增减的考核办法不利于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改善,不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预算执行绩效,无法对企业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整等过程进行有效的检查监督,缺乏有效的预算考核机制是影响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因素。

另外,企业在进行预算考核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科学地评估各部门人员的预算执行情况,造成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缺乏积极性, 影响预算结果的有效利用, 不利于下一个周期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 造成恶性循环。

3 企业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措施31 树立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观念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的顺利实施,需要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的观念在企业中得到认可和普及。

明确企企业应该加强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意识和战略管理意识,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提出预算管理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意义。

开展以人为本的全面、全过程、全员的预算管理理念,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根植于企业的文化土壤,促进企业的预算管理部门和各个业务部门的团结协作,推动企业预算目标的顺利推进,实现企业长远战略目标和持续发展。

32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组织体系建设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应该重视加强企业的全面预算组织体系建设。

首先,应该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权威性和重要性,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由企业的负责人担任主席,并安排分管副总或部门经理主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日常事务,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推动企业全面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考核评价。

其次,应该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目标并进行分解,及时地将预算管理的各项指标进行细化、落实和执行,推动各个部门签订预算管理责任书,提高预算管理委员会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地位。

赋予全面预算管理以极高的权威性,重视预算编制的约束力和控制力,提高企业各部门对预算的执行力,充分落实企业预算目标,推动企业战略目标顺利进行。

33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和控制力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预算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执行环节。

首先,应该建立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提高企业预算管理目标、预算管理指标、预算审核和评估的科学性。

企业应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管理方式等,实施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

其次,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

企业预算管理的基本工作包括预算管理原始数据的搜集和整理,预算管理培训、预算管理指标的确定等。

预算管理基础工作是开展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全面落实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环节,才能充分提高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最后,企业应该优化和改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

企业在开展预算编制时,应该先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各部门的分目标进行预算计划的编制,并对预算编制的结果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核和沟通,通过预算编制委员会和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企业应充分考虑年度财务整体状况和外部环境,科学地编制企业预算,做到预算编制的实用性, 促进预算编制能够得以顺利地执行。

34强化企业预算考核机制健全、科学的预算考核评价机制是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质量的重要工具。

因此,企业应当完善预算考核模式,提高预算执行过程中各个部门的预算责任意识。

在进行预算考核指标的确定时,应当充分考虑企业预算执行的不可控因素,科学分析预算执行结果的原因。

另外,在企业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中,将预算考核纳入到企业的绩效考核当中,作为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中的关键绩效指标,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评价,提高企业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的效率。

通过落实预算实施的考核工作,能够促进企业预算管理各项指标的完成,促进企业员工的业绩和价值的反映,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还可促进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的提升,以及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推动工具,能充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企业改善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应该主动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认识,进一步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改善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强化企业预算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从而推动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使得企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得以健全, 管理水平得 到提升,实现企业持续稳健发展。

作者刘桂霞单位锦州职工培训基地本 word 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 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重症肺炎 【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 在人类总 死亡率中排第 5~6 位。

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 明显受累的表现 ,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亦可发 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

在HAP 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获得的肺炎、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和健康护 理(医疗)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 -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 更为常见。

免疫抑制宿主发 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

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 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 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 始的抗生素治疗。

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 综合治疗中获益。

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 患者。

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

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

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 (含肺泡壁即 广义上的肺间质 ) 炎症 ,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 肺炎。

简单地讲 ,是住院 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

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 ①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② 发热。

③ 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④WBC > 1099 X 10 / L 或 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 ICU 的肺炎。

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 认的定义。

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 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 肺炎的表现: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30次/min ③PaO25d 、机械通气>4d)和存在高危因 素者 , 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 亦视为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 (ATS) 2001 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② 入院48h 内肺部病变扩大 > 50%;砂尿(每日177卩mol/L( 2mg/dl) 频率>30次/min;② PaO2/FiO2 2007年 AT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 IDSA) 制订了新的 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