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调查自评量表》的编制10教育本胡妍妍 10103214109【摘要】S.弗洛伊德最早从心理学角度重视并探讨焦虑的问题。
他把焦虑分为客观性焦虑和神经症性焦虑,前者是对环境中真实危险的反应,与害怕一词同义;后者是潜意识中矛盾的结果。
《焦虑调查自评量表》的编制,适合于具有焦虑症状的青年人,主要是测量受测试者主观感受到得焦虑程度。
经过135名被试的预测验检验以及35名被试的正式测验,结果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编制出来的《焦虑调查自评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
【关键词】焦虑调查自评量表焦虑程度项目分析检验1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
学习,工作,求职,婚姻,生活,每一个都有理由称为你焦虑抑郁的因素。
据统计调查,全世界自杀的人当中,每4个就有2个是因为过度焦虑而情绪失控自杀的。
然而,路上走着的每4个人中就有1个是存在严重焦虑情绪的。
可见,物欲横流的社会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也铺下了焦虑的陷阱。
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
它可以在人遭受挫折时出现,也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因而发生,即在缺乏充分客观根据的情况下出现某些情绪紊乱。
焦虑总是与精神打击以及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主观上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和难以自制,并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
病态的焦虑指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下,出现内心极度不安的期待状态,伴有大祸临头的恐惧感。
表现惶惶不安、坐立不安、精神紧张。
常常伴有心悸、气急、出汗、四肢发冷、震颤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和运动性坐立不安。
严重者可以表现为惊恐发作。
常见于焦虑障碍。
S.弗洛伊德最早从心理学角度重视并探讨焦虑的问题。
他把焦虑分为客观性焦虑和神经症性焦虑,前者是对环境中真实危险的反应,与害怕一词同义;后者是潜意识中矛盾的结果。
学习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对焦虑问题的研究有较大影响。
有些学习理论家或行为主义者认为,焦虑是一种获得性行为,是遵循学习的规律并与某些情境形成联系的结果。
例如,当儿童不高兴时偶然遇见一只狗,这种初次及以后见到狗时出现的回避行为,将会使儿童失去重新认识该情境的机会,并使其焦虑、恐惧情绪得到强化。
其后发现,儿童不但对真实的狗,而且对与狗有联系的客体或情境也会因泛化作用而引起焦虑反应。
精神分析学家根据精神动力学的观点认为,焦虑是潜意识中矛盾斗争的结果,其原因和过程不为本人所认识。
弗洛伊德在其早期著作中确信,焦虑是受压抑的里比多的一种发泄方式,后来他又认为焦虑是自我和本我之间、本能欲望和现实调节之间冲突的结果。
当本能的能量聚集太多以致不能用习惯的方式应付时,就会造成精神创伤。
弗洛伊德把这时体验到的不愉快情绪状态称为焦虑。
焦虑对自我来说是一种信号,其真实的意义就是提醒即将有危险来临。
自我只要察觉真实的或潜在的危险便会引起焦虑,在焦虑产生之后,又会动员防御机制来斗争或躲避。
以后的许多精神分析学家曾对焦虑理论加以修订,如H.S.沙利文认为,焦虑是一个人的生理需要未能以社会许可的方式得到满足的结果。
为了预防和鉴别焦虑的隐患,心理学界的大家编制出各种类型的焦虑测评量表来客观地评估焦虑心理。
《贝克焦虑量表》是由美国 A.T.贝克等人于1985年编制,适合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主要是测量受测试者主观感受到得焦虑程度。
汉密顿抑郁量表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得最为普遍的量表。
汉密顿抑郁量表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信度,在评定者经严格训练后,可取得相当高的一致性。
由于针对不同性质焦虑的测量量表都是有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对于社会发展迅速的现在可能不再适用,测量结果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并且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人的焦虑阈限明显升高。
因此该《焦虑调查自评量表》的编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初步地通过自评判断是否有焦虑情绪,是否有过度焦虑的倾向。
2 方法2.1 被试被试为大一、大二、大三随机抽取的大学生共137名,剔除两份无效问卷,有效被试为135人,每个年段45人。
2.2 材料SAS焦虑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交往焦虑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等多个焦虑量表。
2.3 研究程序2.3.1 初步量表的编制从SAS焦虑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交往焦虑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等多个焦虑量表筛选出不重复、符合要求的92道题,编成初步的《焦虑调查自评量表》。
焦虑水平分为0—11分(身心愉悦),12—22分(轻度焦虑),23—34分(中度焦虑),35—45分(重度焦虑)这几个类别。
问题答案评价标准分为5个等级,从1(几乎没有)至5(一直这样)。
让135名大学生被试根据自己最近3个月的真实情况,评价自己的焦虑水平。
2.3.2项目分析为了改善和提高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必须分析每个测题的难度和鉴别力,筛选和修改测题,得到中等难度和鉴别力较好的测题作为最终量表确定的一个标准。
将回收的137份问卷进行数据输入,剔除2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数据共135×92个。
计算出每个被试的题目总得分,然后按照总分从高到低重新排列。
然后取前27%的被试数据作为高分组,取后27%的被试数据作为低分组。
分别计算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得分率。
利用分出的高低分组,进行鉴别力检验。
鉴别力计算公式1:D=PH-PL,得出结果<0.2的题目均为鉴别力低的题目,需要删除。
在此环节删除了1、2、3、4、6、7、8、9、10、11、12、19、20、21、23、24、25、26、27、28、29、30、31、33、35、37共26道题目。
再用差异显著性检验法比较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差异显著性,删除差异不显著的项目以及T 为负值的项目,选取有显著性差异并且T为正值的项目作为合格测验项目。
得出结果,差异均为非常显著,无删除题目。
2.3.3效度检验效度是表明测验对其所想测量的心理特性测量得如何的问题,因此它是衡量一个科学测量工具好坏的重要条件。
因此,本测验采用因素分析法来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挑选效度好的题目。
经过效度检验,共保留46题,删除19题。
2.3.4确定正式量表将最后筛选出来的46个项目随机混合,作为正式的《焦虑调查自评量表》。
2.3.5信度检验让35名被试重新根据量表进行自评,计算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
3 结果3.1鉴别力D值结果表,如表1表1:各项目鉴别指数D值(N=135)题号D题号 D 题号 D 题号 D 题号 D1 0.150 20 0.139 39 0.244 58 0.228 77 0.3112 0.128 21 0.189 40 0.244 59 0.244 78 0.2333 0.133 22 0.206 41 0.239 60 0.239 79 0.2114 0.128 23 0.167 42 0.239 61 0.394 80 0.2565 0.139 24 0.139 43 0.239 62 0.361 81 0.2786 0.217 25 0.083 44 0.250 63 0.367 82 0.3397 0.172 26 0.111 45 0.189 64 0.289 83 0.2898 0.156 27 0.128 46 0.283 65 0.283 84 0.3069 0.156 28 0.167 47 0.306 66 0.239 85 0.37210 0.161 29 0.117 48 0.250 67 0.256 86 0.29411 0.133 30 0.172 49 0.306 68 0.261 87 0.31112 0.178 31 0.150 50 0.250 69 0.261 88 0.26713 0.222 32 0.200 51 0.233 70 0.228 89 0.28314 0.267 33 0.133 52 0.23 71 0.283 90 0.29415 0.289 34 0.194 53 0.294 72 0.261 91 0.29416 0.211 35 0.178 54 0.289 73 0.294 92 0.30017 0.194 36 0.222 55 0.283 74 0.28918 0.289 37 0.172 56 0.256 75 0.32219 0.100 38 0.233 57 0.217 76 0.356D值<0.2的有1、2、3、4、6、7、8、9、10、11、12、19、20、21、23、24、25、26、27、28、29、30、31、33、35、37共26道题目。
因此删除这26道题目。
3.2效度检验通过结构效度检验,发现发现KMO为0.907,远大于0.6,极适合作因素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3.2.1效度检验的结果如表3、表4及图1所示3.3 信度检验信度和效度是评价心理测验好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是评价和鉴定心理测验必不可少的依据。
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一致性。
本研究主要从内在一致性信度来考查《焦虑测量自评量表》。
内部一致性信度反映的是测验的同质性,一致性,用分半法和项目协方差来检验。
分别用Spearman-Brown系数和克朗巴赫α系数表示,如表5,表6所示。
3.3.1分半信度检验由表格得出,Spearman-Brown 系数为0.913>0.6,接近1,说明本测验可靠性较高。
3.3.2 克朗巴赫α系数信度检验由表格得出,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70>0.6,接近于1,说明本测验可靠性高,信度号,可以推广测验。
4 讨论4.1《焦虑测量自评量表》的组成本量表由45个项目组成,其中包括社会回避焦虑测量,交流恐惧测量,交往焦虑测量,惧怕否定焦虑测量等内容。
由信度检验可得,Spearman-Brown 系数为0.913, Cronbach'sAlpha系数为0.970,可得测验可靠性极高。
4.2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焦虑水平越来越高。
然而一般人都有过程度不同的焦虑体验,焦虑是人大脑中一种固有的“程序”,每当人们觉察到某种潜在威胁时它就“启动”,提醒自己未雨绸缪,及早防范,避开危险。
从这点看,焦虑反应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绝大多数焦虑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属于正常焦虑。
所谓正常焦虑是指“合理”和“不过分”的焦虑,所谓“合理”是指有原因,通常是生活事件;“不过分”指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引起焦虑的原因性质和严重程度一致,而异常焦虑是指“不合理”和“过分”。
当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时,焦虑便成为了一种疾病本测验通过被试的自评,能够较为准确地得出被试的焦虑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