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有961字,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争当扶贫好干部
——学习《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从三年行动的总体要求、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8个方面完善顶层设计,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有效开展。
然而,一些地方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将预期收益当作扶贫成效,热衷于搞面子工程和纸上扶贫,不仅打击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也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扶贫干部需多进行换位思考,时刻把贫困群众的困难放在心上,积极转变作风,才能使扶贫工作真正扶出成效、扶出口碑、扶出获得感。
转变“华而不实”作风,促进求真务实,彰显扶贫“真成效”
当前,一些地方的干部为了扶贫工作面子上过得去,一门心思搞不切实际的大工程、大项目,一味追求上级检查时有能“拿得出手”的光鲜工作,盲目“造盆景”、“垒大户”,表面工作可谓花枝招展,而实际效果只是微乎其微,导致扶贫方向走偏,引发了群众的不满和诟病。
精准扶贫要求在贫困户识别和扶贫成效上都做到精准,能否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直接关系到贫困户利益和满意度,要将有限的扶贫资金真正用在群众需要的“刀刃”上,做到对症下药,拒绝华而不实。
这就要求干部及时转变“华而不实”的作风,深入考察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发展扶贫项目,将工作重点从重“面子”转向重“里子”,多谋实情、干实事,才能彰显扶贫“真成效”。
第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