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健康说课稿
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3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4课程的基本要素?
目标,内容,组织,评价。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1幼儿园课程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
2幼儿园课程是基础素质教育课程。
3幼儿园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
4幼儿园课程是非义务教育课程。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活动的原则?
1平等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4求实性原则
5娱乐性原则
如何解决分离焦虑?
1减少幼儿的依赖性。
2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性。
3用爱心和技巧教育幼儿。
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
1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
2沟通的能力。
3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
4对教育活动的反思能力。
5教育研究的能力。
3理解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4做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老师同伴集体家乡祖国
科学?
1对周围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4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兴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有初步环保意识。
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1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
2儿童重视游戏过程非结果,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
3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
4游戏有假象成分。以人待人,以物代物,情景转换。
5游戏能给儿童带来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
6游戏是具体的活动。
幼儿园游戏的价值?
1促进体力发展。
2促智力发展。
3促创造力
4情感
5社会性(克服自我中心,培养合群行为,提高交往,发展遵守规则能力,锻炼意志。)
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在较长时间系统反复进行
实施幼儿体育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2培养幼儿体育兴趣和态度
3专门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结合
4注重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实施幼儿智育途径和注意问题?
途径:
1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发展智力
2创设宽容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主活动。
问题:
1处理好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
1幼儿园的课程整合于一日活动之中。
2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3以幼儿的志杰经验为基础。
选择和确定幼儿园课程的原则?
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
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3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
4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
课程评价的原则?
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
2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①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是发展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
②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学前儿童交往的机会
③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学前儿童一日活动中
学前教育的原则?
1尊重儿童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的原则
2促进幼儿不断发展的原则
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4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资源的原则
5保教合一的原则
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7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
8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性原则
运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
1观察前做好准备
2观察时幼儿保持自然状态
3观察记录详细准确客观
3把组织的集体活动与个人活动结合起来。
4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5面向全体幼儿。
6保教合一,教养并重。
为什么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1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的社会性活动,是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2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3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身心发展特点。
4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2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注重幼儿知识的结构化。
实施德育的途径和注意问题?
途径:
1日常生活是最基本途径。
2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有效手段。
3利用游戏培养良好道德行为。
问题:
1热爱尊重幼儿。
2遵从德育规律实施德育。
3重视指导幼儿行为的技巧。
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注意问题?
途径
1艺术教育是主要途径。
2幼儿的日常生活是重要途径。
②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
③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⑤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与幼儿的创造力
1: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
②发展性原则
③教育性原则
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学前儿童(3-6)心里发展的一般特点?
①认知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②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无意性
③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4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
5提高社区居民素质,改善社区风貌。
6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坚实基础。
社区学前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在园和非在园孩子的学习。
2支持家长工作和家庭。
3促进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和社区服务。
4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
5提高社区居民素质,改善社区风貌。
幼小衔接的意义?
1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指南》的核心理念?
以儿童为本,终身教育,家园共育,游戏为主
《工作规程》中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目标?
1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和参与体育嗯兴趣。
2发展智力,培养兴趣和求知欲及动手能力。
3萌发五爱情感,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幼儿教师对本班工作负责,只要指责有?
④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①从简单到复杂
②从具体到抽象
③从被动到主动
④从零乱到成体系
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
①高速度
②不均衡性
③整体性
④方向性和顺序性
⑤连续性和阶段性
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不均衡性的表现?
①不同阶段发展不均衡
②不同方面发展不均衡
③不同幼儿心理发展不均衡
6.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学前儿童言语能力?
5权威性和专制性
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1家庭教育保证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2促进了儿童智力潜能的最大开发。
3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
4提高了儿童审美能力。
5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社区学前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在园和非在园孩子的学习。
2支持家长工作和家庭。
3促进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和社区服务。
1职业道德素养
2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3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良好的心理素质。
5健康的身体素质。
《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基本原则?
1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
2尊重儿童观念与意见的原则。
3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4无歧视原则。
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1关心幼儿是基本要求。
2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流。
3参与幼儿的活动。
健康?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好,生活自理
3知道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语言?
1乐于交谈,讲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社会?
1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信心
2乐于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分享,有自信心。
3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4评价应客观与真实。
1.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
①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容易被扼杀
②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一般从兴趣出发
③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游戏)
④经验和体验作用的显著性
⑤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
⑥对环境的依赖性大
⑦个别差异性显著-因材施教
2.培养幼儿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①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
2是儿童入学适应不良现状的实践要求。
3是幼儿园教育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4符合世界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潮流。
幼小衔接工作策略?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1进行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改革。
2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3结合地区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②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
③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
④让幼儿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⑤运用适宜反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3.提高幼儿问题解决的措施?
①不断提高幼儿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②训练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③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机会
④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习惯
4.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①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1)小班(3-4)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①最初的生理自理,生活目标扩大
②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③行为有强烈的情绪性
④爱模仿
2)中班(4-5)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①活泼好动,爱玩会玩
②思维具有形象
③开始接受任务
④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3)大班(5-6)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①好学好问
②思维的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③个性初步形成
(为)发展经济,一(餐厅)参安全开放。
精神环境创设方法?
1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了解儿童,与儿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2真诚相待,友好合作,为儿童做好榜样。
3教育儿童友爱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