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解乙炔厂区风险评价报告

溶解乙炔厂区风险评价报告

风险评价报告 (2012年)

XXXXX厂 安全科 目录 一、风险评价目的 二、风险评价范围 三、风险评价程序 四、风险评价方法选用 五、评价组织机构、人员 六、风险评价准则 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八、风险评价结论:

附件: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评价记录:工作危害分析表、安全检查表 现有风险控制措施 会议记录 风险评价报告 一、风险评价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风险管理,识别和评价作业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消除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安全风险,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 二、风险评价范围 本评价仅对保定市新市区恒源乙炔气生产过程、储存、运输过程等作业活动及设备设施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 三、风险评价程序 风险评价程序图

四、风险评价方法选用 准备阶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选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

评价结论 编制报告

明确对象和范围、确定评价准则、现场勘察、资料收集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确定评价方法 危险性分析评价 安全对策措施

制定风险对策措施和安管建议 运用安全检查表(SCL)对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运用工作危害性分析(JHA)对工艺操作、分析作业等活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运用预先危险分析法(PHA)对作业场所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 五、评价组织机构、人员 为搞好风险评价工作,公司成立了风险评价小组,各部门、车间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各级管理人员积极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公司风险评价组织如下: 组 长:XXX 成 员:XXX 参与评价的人员:XXX 六、风险评价准则 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为: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标 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 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 财产损失 /万元 停工 环境污染、资源消耗 公司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 企业停车 大规模、企重大国际 业外 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重伤 >25 部分关键装置停车 严重污染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轻伤 >10 降低生产负荷 企业范围内污染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装置范围内污染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无污染 形象没有受损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9-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4-8 可接受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 4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危险、有害物质及性质 通过对溶解乙炔生产所需的原料、工艺过程分析,生产过程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为电石、丙酮、硫酸、氢氧化钠、乙炔。从乙炔、电石、丙酮、硫酸、氢氧化钠的理化性能可知: (1)乙炔: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 (2)电石:损害皮肤,引起皮肤瘙痒、炎症、“鸟眼”样溃疡、黑皮病。皮肤灼伤表现为创面长期不愈及慢性溃疡型。接触工人出现汗少、牙釉质损害、龋齿发病率增高。 (3)丙酮: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 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4)硫酸: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5)氢氧化钠: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2、生产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性分析 (1)设备基础受自身压力、地质因素、自然因素发生变形、开裂导致泄漏、火灾爆炸及自身损坏。 (2)长时间使用及长时间接触水、空气导致设备表体、内部腐蚀,焊接点、封开焊,造成泄漏,引发火灾爆炸 (3)连接件、固定件、密封件松动导致盛装物质泄漏,引发火灾、爆炸、环境污染。 (4)安全装置失灵或不动作导致设备损坏、引起火灾、爆炸 (5)遭受雷击引起火灾、爆炸 (6)冷却、动设备润滑造成机械损坏、火灾、爆炸。 (7)电气设备故障导致设备不能启动、人员触电。 3、生产过程中作业活动的危险性分析 (1)发生岗位主要危险分析:乙炔发生器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设备产生泄漏,或操作不当,有烫伤的危险;如果水量不足,乙炔发生器可能出现局部过热,有爆炸的危险;如果操作不当,使反应器压力过高,有爆炸的危险。 (2)净化岗位主要危险分析:接触腐蚀性化学品受到身体伤害; (3)压缩和干燥岗位主要危险分析:压缩机的压力过高会导致乙炔充装压力过高,影响储运及使用安全,压力过低(≤0.005mpa),可能从压缩机吸气口混入空气,产生危险。 (4)充装岗位主要危险分析:乙炔气温度过高有爆炸的危险;充气压力过高使储运和使用中的危险性加大。 (5)气瓶装卸运输过程中主要危险分析:乙炔实瓶如果在装卸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泄漏,可能引发火灾、爆炸。 3、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通过对溶解乙炔生产、储运过程、生产设备及主要危险物质的物化性质和危险性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八个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 (1)火灾:乙炔、丙酮泄漏均可导致火灾。 (2)爆炸:乙炔、丙酮泄漏或设备操作不当、压力过高,均可导致爆炸。 (3)中毒:当空气中乙炔、丙酮、化学试剂浓度达标,可使人中毒。 (4)腐蚀:硫酸、氢氧化钠对人体、金属结构和设备都有腐蚀作用。 (5)电气伤害:雷电伤害:厂房、设备及配电装置有遭受雷电袭击的危险,可能导致火灾、设备破坏、人员触电伤害事故。漏电伤害:电气操作不当极易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6)机械伤害:转动设备、气瓶搬运等易产生机械伤害。 (7)淹溺:操作人员不慎掉入渣池造成淹溺 (8)车辆伤害:场内交通事故 八、风险评价结论: 本次风险评价运用工作危害性分析法对16项作业活动进行评价;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对20台/套设备进行分析评价;运用PHA分析法对5个建构筑物进行分析,共得出22份识别评价分析记录表。 通过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共识别出可接受的风险80项,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38项。 重大 中等 可接受 轻微或可忽略 SCL JHA PHA SCL JHA PHA SCL JHA PHA SCL JHA PHA 0 0 0 0 0 0 54 20 6 14 22 2 结合我公司针对作业活动和安全设备现有的风险安全控制措施,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对进行风险度评估计算,判定风险等级。。 通过风险分析评价,我公司不存在重大风险,通过现有的安全控制措施评价风险等级均为可接受、轻微或可忽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