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到第五套人民币的培训知识

第一到第五套人民币的培训知识


第一至第五套人民币
• (一)第一套人民币——定海神针 • 1948年12月1日发行至1955年5 月10日停止流通。计有12种面额,面额 低的1元,高的5万元,总计62种版别, 总面值17.655万元,折合第二套人民币 17.655元。“中国人民银行”由董必武 手书。总设计师是王益久、沈乃镛。该 套人民币特点:A)无国徽图案 B)纪年方 式有民国纪年和公历纪年。
董必武为第一套人民币题字
• • 第一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南汉宸 在南汉宸同志再三请求下,董 必武在一张白纸上横竖写了“ 中国人民银行”,“中华民国 ”,“壹、贰、伍、拾、佰、 仟、万圆”,“一、二、三、 四、五、七、八、九、十、年 ”等许多字,有些字加“贰” 字还写了几种不同的写法。这 些字经过南汉宸筛选,后来就 出现在第一套人民币上了。董 必武的字被称为“柳体”,刚 劲挺拔,俊俏舒逸,为第一套 人民币增添了不少色彩
第二套人民币发行背景
• 鉴于第一套人民币存在着纸张质量较差、票面破损严 重、面额过大等问题,给商品流通和计算带来很大不 便,中国人民银行于1955年3月1日起发行新版人民 币,即“第二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主景图案内 容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风貌,表现了中国共 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 1955年发行的人民币共10种:1分、2分、5分 、1角、2角、5角、1元、2元、3元和5元共10种; 1957年又发行10元人民币1种,同时发行1分、2分 、5分三种硬币3种;1961年和1962年,又分别发行 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各1种。
第一套人民币的十二珍
10: 5000元 “渭河桥” 价格:上品1.5万元左右
第一套人民币的十二珍
11: 50000元 “新华门” 价格:上品9万元左右
第一套人民币的十二珍
12: 50000元 “收割机” 价格:上品10万元左右
第一套人民币收藏意义
• 1、第一套人民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战 争胜利进军的形势下,由人民政府所属国家银行印制发行的唯一 的法定货币。“人民”两字说明这个钞票的性质,它不是某个官 僚资本家的或某个财政金融寡头的而必须是全国性的、全国人民 的。 • 2、第一套人民币既是战时货币,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 恢复时期的货币,它首先服务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一切为了 战争的胜利”,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进到哪里。人民币 的发行保证了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 展,最终成为统一的全国货币,成为全国唯一的合法货币,结束 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的币制混乱历史。 • 3、第一套人民币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产物, 其设计思想是以解放区的农业、工业、商业、贸易、交通、运输 等各方面的典型实例作为选择图样的题材。票版的设计制作主要 由解放区的印钞厂承担,奠定了我国人民币印制事业基础。
第二套人民币珍稀券
• 因为红色钞票的可变性最大,黑 色则较稳定。所以中国人民银行 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决定改版1 元券。对于改版后的颜色,有人 认为中国人有尚红的习惯,红色 群众容易接受,有人认为黑色利 于钞票防伪,最后设计人员将红 黑两种方案一同呈报李先念和陈 云同志。陈云批示:“我认为黑 色好,主要理由是油墨耐磨。” 周总理看后批示:“同意采用黑 色。”这样,1956年版蓝黑色1 元券就确定了下来,它与红色1 元券除颜色和年号不同外,还接 受了李先念的提议,取消了天安 门上的8个宫灯,增加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 大团结万岁”两条标语

第一至第五套人民币
• (三)第三套人民——自力更生
1962年4月20发行与第二套人民币并 行。2000年7月退出流通,合计38年。 7种面额,(4种主币 1元、2元、5元、10 元 辅币3种 1角、2角、5角);27种版别;合 计40.08元,“中国人民银行”六字仍用马文蔚 手书。另加壮文。最后形成 蒙、藏、维、壮。 总设计师:吴彭越 鞠文俊
第三套人民币发行背景
• 在经历了国民经济三年极端困难时期之后,为了促进工农业发展和商品流通,方 便群众使用,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第三套人 民币。第三套人民币共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13 种版别,其中1角券别有4种(1种硬币),2角、5角、1元各有纸币、硬币2种。 第三套人民币票面设计图案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 础,以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并举的方针,在印制工艺上,传统手工和机器制造相 结合,精雕细刻,油墨配色合理,花纹线条精细,色彩新颖明快,图案美观大方 。 第三套人民币在印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波折。虽然建国后引进了一些国外印 刷机,但印刷上还是不能解决多色接线问题,原计划从苏联引进的印刷设备,也 因中苏关系紧张未能实现。 我国印钞界得知卢布的防伪是沙俄时代的印钞专家奥洛夫发明的,于是向苏 联专家请教,得到的回答却是:“这是我国仅次于原子弹的绝密技术”。于是,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组织印钞专家自行研制印钞机, 并终于在1958年陆续改造和研制成功。这不仅解决了人民币印制的主要技术难关 ,而且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了国际领先水平,结束了我国货币生产依赖外国的历史
人民币基础知识
培训师:刘士涛
•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和人民币起源 • 二:人民币术语 • 三:第一至第五套人民币 • (一):第一套人民币
• • • • (二):第二套人民币 (三):第三套人民币 (四):第四套人民币 (五):第五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背景
• • 1948年12月1日,在解放战争的炮声中,国民党政府和地方银行以及日伪政权银 行发行的五花八门的货币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在今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1号的 三层小灰楼里,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行的第一批人民币在石家庄面世了 鉴于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第一套人民币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产物, 其设计思想是以解放区的农业、工业、商业、贸易、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典型 实例作为选择图样的题材。票版的设计制作主要由解放区的印钞厂承担,由于原 材料供应状况不同,造成钞劵质量参差不齐,也没有防伪水印。 新中国成立初期,战争遗留的恶性通货膨胀仍然存在,导致第一套人民币的 面额都比较大(最大为50000元),使用时很不方便。另外,第一套人民币是在 战争尚未完全结束的条件下印制的,纸张质量较差,券别种类繁多(共12种面额 62种版别),使用中出现了票面破损严重的现象。 由于条件有限,在离总行较远的地区,只能授权区行因地制宜,就地印刷发行, 纸张、油墨基本都是就地取材。因此,第一套人民币的纸张有解放区造的桑皮纸 ,有佳木斯造纸厂生产的波纹水印纸,有从市场上采购的挪威道林纸,还有从敌 人仓库里接收的美钞纸。油墨更是有什么用什么,并不十分讲究,以至于同一票 券出现了多种颜色差异,同一面额往往有几种规格、颜色和图案各异的钞票。
第二套人民币珍稀券
• • • 苏三券 五三版3元券 第二套人民币曾短暂地使用过3元券, 这是人民币发行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 因为在1至10这十个自然数中,3一 般不作为币值使用。而发行3元券缘 于一段敌我斗争的故事:新中国成立 之初,美蒋不断利用空降和经由港澳 向中国境内散播假票,破坏我国经济, 制造的假票几乎与真票完全近似,人 民难以区别真伪,单靠银行不可能阻 止假票的流行。 周总理在给驻苏大使张闻天的电 报中说:“为减少假票的影响与损失, 决定在新币发行时,暂不发行5元以 上大票,但只发行1元券又嫌太小, 故决定增发3元券,以资调剂。”
第一套人民币的十二珍
• 1:10000元“牧马 图” • 蒙文 • 价格:上品160万元 左右
第一套人民币的十二珍
• 2:10000元“骆驼 队” • 维文 • 价格:上品33万元 左右
第一套人民币的十二珍
3:5000元“蒙古包” 蒙文 价格:上品90万元左右
第一套人民币的十二珍
• 4:500元“瞻德城” • 维文 • 价格:上品55万元左右
第三套人民币珍稀券
• • 一角枣红券:图案是劳动与生产教育相结合 (60版)第三套人民币中的60版一角纸币“红 一角”,券面图案中的人物自左向右前进,这在当 时“左右路线”之争甚嚣尘上的年代,犯了严重的 “右倾”错误。此后,该券即遭到严苛的回收销毁 ,存世量骤减。而这个钱币上的“路线错误”却使 “红一角”在今天成为收藏界的宠儿,集万千目光 与一身。当前市价疯涨近60000倍,已是各路藏 家奋力寻求的稀世珍品。 红一角右倾纸币从人物形态来看,跟传说的有点相 似,就是他们在往右边快速行进,句话说,都是一 帮大右派!走资派!右倾! 最前边,是一个貌似领导(或师长)的猛男扛着铁 铲领路,左右各一个女孩子,含情脉脉地看着他。 紧接着,又是若干个男女快步跟上,从装束看,有 工人、农民、知识份子,一应俱全。 我不明白的是,明明去干活,这独轮车用来干啥? 莫非想做点卖烟酒之类的小生意? 背景,右边是高压电线、拖拉机、麦田;左边是学 校; 总之,他们都昂扬地,自信地右倾,怪不得当时要 用背绿取代它了—背绿是往左走的,是革命的!
第二套人民币珍稀券
• 苏三券(中国出设计图案,前苏联承印, 故称苏三券) • 五三版3元券 • 五三版5元券 • 五三版10元券
马文蔚为第二套人民币题字
• 1983年3月1日,某报载文说 人民币上的汉字不是马文蔚写 的。马先生知道后,就给中国 人民银行总行写了封信,要求 落实此事。总行收到此信仅半 个月,就派出金融研究所的陈 溶同志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张作 栋来到阳曲县,带着总行的“ 绝密一号”档案,作调查和技 术鉴定,确认档案中所留几套 墨迹笔体与马先生的书法完全 相同,尽管这些墨迹未曾署名 ,但还是能认定它是出自马先 生之手的。1984年9月,中国 人民银行总行特发公函指出:“ 马文蔚同志是一位对银行建设 有贡献的旧知识分子,1950年 受南汉宸行长委托,为人民币 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等字 。”
第二套人民币珍稀券
• 苏三券 • 五三版5元券
第二套人民币珍稀券
• 苏三券 • 五三版10元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