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穴位注射常用药物总结表

穴位注射常用药物总结表

药名主要成分丹参注射液丹参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降香西咪替丁西咪替丁利多卡因盐酸利多卡因人胎盘组织注射液人胎盘脂多糖和核酸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泼尼松龙混悬液醋酸泼尼松龙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B12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6利多卡因注射液腺苷钴胺腺苷钴胺干扰素干扰素臭氧水臭氧弥可保注射液甲钴胺山莨菪碱注射液消旋山莨菪碱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氢溴酸樟柳碱,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盐酸川芎嗪麝香注射液人工麝香、郁金、广藿香、石菖蒲、冰片、薄荷脑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采用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QL-1株,通过微生物转化方法,将神经节苷脂提取物中的其它组份发酵分解转化成GM1丹红注射液丹参、红花甲钴胺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醋酸曲安奈德曲安奈德注射液曲安奈德康宁克通注射液曲安奈德黄芪注射液黄芪当归注射液当归维丁胶性钙维丁胶性钙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卡介菌多糖、核酸生脉注射液红参、麦冬、五味子。

盐酸异丙嗪盐酸异丙嗪天麻素注射液天麻素胎盘多肽注射液胎盘多肽刺五加注射液刺五加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二丙酸倍他米松及倍他米松磷酸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泼尼龙琥珀酸1%利多卡因注射液氯雷他定0.01%亚甲兰注射液功用与主治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养心安神。

临床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及其他疾病。

减慢心率、镇静、安眠和短暂降压。

现在用于心绞痛、心肌梗塞、脑缺氧、脑栓塞、神经衰弱等。

抑制胃酸分泌。

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慢性结肠炎,带状疱疹,慢性荨麻疹等病。

适用于因急性心肌梗塞、外科手术、洋地黄中毒及心脏导管等所致急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

其次也用于癫痫持续状态用其他抗惊厥药无效者及局部或椎管内麻醉。

还可以缓解耳鸣。

具有增强机体对多种细菌和病毒的非特异免疫力的作用。

预防感冒、慢性支气管炎以及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辅助治疗。

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

现多用于活动性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严重支气管哮喘、肾病综合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症、各种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症、严重皮炎、急性白血病等,也用于某些感染的综合治疗。

主要用于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可用于神经炎的辅助治疗。

适用于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或Wernicke脑病的治疗。

亦可用于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

适用于维生素B6缺乏的预防和治疗,防治异烟肼中毒;也可用于妊娠、放射病及抗癌药所致的呕吐,脂溢性皮炎等。

主要用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妊娠期贫血,亦用于神经性疾患如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根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麻痹、营养性神经疾患以及放射线和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分裂 、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抗寄生虫等多种作用抗菌、消炎、镇痛、防感染、局部机械刺激、分离软组织粘连防止再粘连。

临床上运用于带状疱疹、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通风性关节炎及其他疾病。

用于周围神经病、因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

适应症为抗M胆碱药,主要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胃肠绞痛、胆道痉挛以及急性微循环障碍及有机磷中毒等。

用于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全、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苏醒,止痉,芳香开窍。

用于肝昏迷及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昏迷抽筋与中毒患者。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脑脊髓创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氏病。

活血化瘀,通脉舒络。

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等病症。

用于周围神经病。

因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巨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

适用于各种皮肤病、过敏性鼻炎、关节痛、支气管哮喘、肩周炎、腱鞘炎、滑膜炎、急性扭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于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的疾病,例如变态反应性疾病(用于患者处于严重虚弱状态,使用传统药物无效时)、皮肤病、弥漫性风湿性关节炎、其他结缔组织疾病。

天然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亦有盐潴留的作用,一般用作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补充治疗。

由于其合成物具有强力的抗炎作用而被用于治疗多种器官的疾病。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急性扭伤、肩周炎、腱鞘炎、滑囊炎、慢性腰腿痛、各种皮肤病。

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

用于心气虚损、血脉瘀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及脾虚湿困之肝炎。

补血生血,活血散瘀,调经止痛。

用于妇女因血虚瘀阻而致之经闭、痛经、月经不调;因络行不畅所致之诸痛,局部闪、扭、挫伤疼痛等用于治疗不宜口服的各种维生素D缺乏症,也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抗过敏及平喘。

用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慢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乙型肝炎等疾病。

免疫调节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及哮喘。

益气养阴,复脉固脱。

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的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汗出、脉欲绝及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具有上适应症为(1)皮肤粘膜的过敏:适用于长期的、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对血液或血浆制品的过敏反应,皮肤划痕症。

(2)晕动病:防治晕车、晕船、晕飞机。

(3)用于麻醉和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包括镇静、催眠、镇痛、止吐。

(4)用于防治放射病性或药源性恶心、呕吐。

用于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综合症及血管神经性头痛等症(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枕骨大神经痛等)亦可用于脑外伤性综合症、眩晕症如美尼尔病、药性眩晕、外伤性眩晕、突发性耳聋、前庭神经元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用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或失调引起的疾病、术后愈合、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

平补肝肾,益精壮骨。

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亦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神经衰弱和更年期综合症等。

用于治疗对糖皮质激素敏感的急性和慢性疾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滑囊炎、慢性支气管哮喘、异位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皮肌炎、结节性血管周围炎等。

用量注意2-4ml,儿童用量按每公斤体重计算过敏者禁用2ml 过敏者禁用0.2g,老年患者减少剂量。

严重心脏及呼吸系统疾患;慢性炎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西咪替丁的骨髓毒性可能增高;器质性脑病;肾功能中度或重度损害者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儿童慎用。

按体重4.3mg/kg,儿童常用量随个体而异,一次给药最高总量不得超过4.0—4.5mg/kg。

老年人应根据耐受程度和需要而调整用量,大于70岁患者剂量应减半。

对本品过敏、充血性心衰、严重心肌受损、心动过缓、预激综合征,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二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有癫痫大发作史肝功能严重不全及休克患者禁用。

孕妇、乳母慎用。

心、肝功能不全者,应适当减量。

新生儿用药易引起中毒。

2ml本品应为淡黄色澄明液体,如有异物或摇不散的沉淀不能使用。

40~80mg过敏者禁用。

10~40mg对本品及甾体激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以下疾病患者一般不宜使用:严重的精神病(过去或现在)和癫痫,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新近胃肠吻合手术,骨折,创伤修复期,角膜溃疡,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高血压,糖尿病,孕妇,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麻疹、霉菌感染、较重的骨质疏松症等。

运动员慎用。

成人0.025~0.1mg ,儿童25~100μg 可致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不宜滥用。

痛风患者使用本品可能发生高尿酸血症。

成人50-100mg,儿童10-25mg偶见过敏反应,个别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故除急需补充的情况外,很少采用注射,且应注射前,用其10倍稀释液0.1ml作皮试,以防止过敏反应。

不宜静注。

大剂量应用时,测定血清茶碱浓度可受干扰;测定尿酸浓度可呈假性增高;尿胆原可呈假阳性。

50mg~100mg 罕见过敏反应。

0.5~1.5 mg 过敏者禁用。

1×10^6~3×10^6单位心肌梗塞、重症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慎用。

浓度25~100μg/ml,注射量5~10ml局部治疗时,无特殊禁忌。

0.5mg,可按年龄、症状酌情增减。

过敏者禁用。

成人5~10mg,儿童0.1~0.2mg/kg 颅内压增高、脑出血急性期、青光眼、幽门梗阻、肠梗阻及前列腺肥大者、对本品过敏者和尿潴留者禁用;反流性食管炎、重症溃疡性结肠炎、严重心力衰竭者、心律失常患者、严重肺功能不全者慎用。

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禁用。

婴幼儿、年老体虚者慎用。

2ml 脑出血及眼出血急性期禁用。

有普鲁卡因过敏史者禁用。

青光眼和心房纤颤患者慎用。

每次选3~4个穴位,每穴注射10~20mg。

儿童及老年患者用药应按儿童及老年剂量使用。

脑出血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忌用。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4ml 对本品过敏或过敏体质的患者禁用。

孕妇、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支气管哮喘患者、运动员慎用。

20~40mg 已证实对本品过敏;遗传性糖脂代谢异常(神经节苷脂累积病如家庭性黑蒙性痴呆、视网膜变性病)禁用。

2~4ml 有出血倾向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1ml 过敏者禁用。

2.5~5mg禁止儿童肌肉注射。

以下疾病患者一般不宜使用,严重的精神病(过去或现在)和癫痫,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新近胃肠吻合手术,骨折,创伤修复期,角膜溃疡,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高血压,糖尿病,孕妇,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麻疹、霉菌感染、较重的10mg 6岁一下儿童禁用。

本品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2.5~5mg 对全身性霉菌感染的患者禁忌使用。

对自发性血小板缺乏性紫瘢的患者禁作肌肉注射。

2~4ml 对本品有过敏者、过敏体质者、脾胃湿热者禁用每穴0.3~0.5ml,每次2~6穴血虚有热者不宜使用。

孕妇慎用。

儿童1ml;成人1~2ml。

如有水油分离现象禁用。

1ml,小儿酌减。

严重过敏体质者慎用。

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肺炎等)、急性眼结膜炎、急性中耳炎及对本品有过敏史者暂不宜使1ml,小儿酌减。

严重过敏体质者慎用。

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肺炎等)、急性眼结膜炎、急性中耳炎及对本品有过敏史者暂不宜使2~4ml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新生儿、婴儿禁用。

成人25mg;儿童按体重0.125mg/kg或按体表面积3.75mg/m2已知对吩噻嗪类药高度过敏的人,也对本品过敏。

孕妇在临产前1~2周应停用此药。

小于3个月的婴儿禁用。

下列情况应慎用:急性哮喘,膀胱颈部梗阻,骨髓抑制,心血管疾病,昏迷,闭角型青光眼,肝功能不全,高血压,胃溃疡,前列腺肥大症状明显者,幽门或十二指肠梗阻,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儿童,服用本品后痰液粘稠、影响排痰、并可抑制咳嗽反射),癫痫患者(注射给药时可增加抽搐的严重程度),黄疸,各种肝病以及肾功能衰竭,Reye综合征(异丙嗪所致的锥体外系症状易与Reye综合征混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