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3经济危机
1.内容
“新政”的主要内容有: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贬值美元,刺激出口;恢复 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农业 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兴办公共工程(如田纳西水利工 程),减少失业(以工代赈),扩大消费需求;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回收 大企业、银行:《全国工业复兴法》(National Industrial Recovey Act)是整个 新政的核心和基础。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 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 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设最低工资和最高工资。.
疯狂的股票投机终于引发一场经济大灾难。1929年10月24日, 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 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这一天成为可 怕的“黑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并触发了美国经济 危机。
2.“大萧条”时期
而“黑色星期四”仅仅只是灾难的开始。29日,交易所股价再度狂跌。一 天之内1600多万股票被抛售,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40%。一 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金融危机接踵而至:大批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 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 史上的“大萧条”时期到来。
政府加强对 经济的干预
2.好处
“新政”是在维护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局部调整。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 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 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
3.《国家工业复兴法》
T义固有 矛盾
贫富差 距拉大
股票过 分投机
大量资 金运用 到生产
生产过剩
根本原因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具体原因 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爆发的标志 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股价暴跌
特点
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影响大
二、罗斯福新政
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1933年,富兰 克林·罗斯福(Fanklin D。Roosevelt,1882-1945)就 任美国总统后,立即以“新政”(New Deal)救治经 济危机,并呼吁美国人民支持他的“大胆实验”。
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 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 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 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新政并没有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因经济危机 的根源还存在.
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 常谈到社会变革,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 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罗 斯福新政的措施中直接有利于防止上述情景出现的有 ①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 ②保障工人的一些基本 权利 ③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④实施《社会保险法》
矿工人家的场 景: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 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 孩在瑟瑟发抖。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 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 呢?”“因为煤太多了。”
一、爆发
1.黑色星期四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 (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1929年, 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 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 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 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3.扩散
由美国爆发的危机,很快扩散至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等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发生经济危机。
英国最终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建立帝国关税特惠制,也促使英 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大幅度贬值。 由于法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不力,法国的危机持续时间最长。
4.影响
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 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 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 3000多万,美国失业人口17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 口
什么是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
经济危机的危害?
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 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
历史上的经济危机?
1825年,经济危机第一次在英国爆发以后,每隔 8~10年重演一次。1929-1933年的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空前的大危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B
三、总结
1.本次经济危机的特点
范围特别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及各生产部门; 时间特别长:从1929-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破坏性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
2\3; 遭受灾难的人数特别多:全世界失业人数高达3000万人以上。 深刻影响国际关系
《国家工业复兴法》: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 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新政的中心是对工业的调整。罗斯福颁布《国家工 业复兴法》,规定各行业企业指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
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 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 产的控制和调节.
2.对美国的影响
①金融、货币和信用危机;②工农业生产遭到巨大损失倒退;③对外贸易和 资本输出急剧下降;④国民收入减少,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⑤美 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美国罗斯福的新政整顿银行业、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恢复工农业生产、保 护劳工权利,制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使得金融危 机后美国经济有了更加稳定和更加快速的发展。这种完善后的金融体系最终 为美国铺好了通往世界顶端的道路
故事二
在美国纽约州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 吃点东西,可这位小女孩有气无力地回答老师:“不行啊,我们 家是轮流吃饭,今天该我妹妹!” 这是发生在美国三十年代初一所小学教室里的一个场景。
1929-1933经济危机
Lecture and PPT Designed by 边沐逸 邱喆倩 Speakers : 边沐逸 邱喆倩
影响了所有的经济部门,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 业加剧,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5.原因
1:一战后,美国成为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3: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基本存在,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
盾越来越大
4: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生产相对过剩,人们对股票的过分投机行为(直接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