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基本换药 PPT
拆线时间
• 头、颈部5~6天 • 面部4~5天 • 胸部、上腹、背、臀部9天 • 下腹、会阴部7~9天 • 四肢、关节部10~12天 • 减张切口、骨科手术2周 • 切口裂开再缝合者15~18天 • 长切口可分次间断拆线
2、放置引流的伤口:多为污染伤口或易出血 伤口,其目的是防止深部化脓性感染,引 流物有盐水纱条、橡皮片、橡胶管。
•对化脓切口换药时,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脓苔除去 后要有轻微的血丝渗出,才有助于切口愈合。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应用指征,不主张局部用药。
6、切口的脂肪液化:
•对策:广泛的敞开切口(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打开),培 养+药敏以及加强换药。
•每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减少后油纱刺激肉芽生长,新鲜 后二期缝合或蝴蝶胶布拉合。
• 大量渗液的创腔,可选用橡胶管持续引流。 • 大而深的伤口,可用纱条填塞引流。 • 脓液多、稠、渗出多且有较多坏死组织的伤口,
采用伤口灌洗。
5、感染或污染伤口:
•原则是引流排脓,必要时拆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
•一般采用伤口内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 的应给予清创。
•每天一换药,要求及时清除异物、坏死组织、脓液,选择 恰当引流物,确保引流通畅。
外科基本换药 PPT
提纲
一、基本概念 二、换药指征 三、换药目的 四、换药室的基本要求 五、常用消毒剂及外用药 六、注意事项 七、操作原则 八、常见伤口的换药方法
一、基本概念:
换药又称交换敷料,包括检查伤口、 清洁伤口、清除脓液、分泌物及坏死组 织和覆盖敷料。对预防和控制伤口感染, 促进伤口愈合起重要作用。
3、物品准备: 铺无菌巾的治疗盘。
4、患者准备:
1、换药前后洗手。
2、取得患者配合:
• 尊重患者隐私,让无关人员离场或做好遮挡。 • 向患者说明换药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不适反应,消除其
恐惧心理取得理解支持与合作; • 让患者保持适当体位,要求即能很好暴露伤口,又能最大
限度满足病人安全、保暖、舒适的需要。
二、换药指征
1、伤口愈合需拆线者。 2、需要观察局部伤口情况者。 3、需松动拔除或更换引流物者。 4、有异物或失去活力的组织需要清除者。 5、伤口敷料湿或松脱或被污染者。 6、疑有或已经出现的伤口感染、出血、裂开者。
三、换药目的
1、观察伤口情况 2、清除异物及坏死组织 3、清洁创面 4、引流通畅 5、速进组织生长
• 换药时伤口常规消毒,拔除引流条时应缓慢向外牵动,慎 防被拉断。
• 取出后如分泌物过多,可更换另一胶片。引流物一般在术 后24~48 h内取出。
• 取出前若渗出过多,应随时更换湿透的外层敷料。
3、肉芽创面
4、深部开放伤口:伤口深,不断有脓液流出。
• 中等渗液的伤口,可用胶片或盐水纱布引流,术 后48h开始每天要旋转并拔出引流物2~3cm。
换药室管理
• 换药室严格消毒,定期测试紫外线照射强度。 • 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禁任何违反无菌操作的行为。 • 严格区分无菌、清洁、污染的物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
菌操作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 病人家属和非换药人员均不能进入换药室。 • 医生护士进入换药室时须穿工作服、戴口道搔刮:先以探针(条)探清窦道方向及深浅后,用 刮匙伸入窦道将其中之坏死组织及异物清除 •再放入引流物并保持引流通畅。 •窦道切除:经多次搔刮仍经久不愈且超过三个月以上之 腹壁窦道,可行手术切除。 •切除前须行窦道造影,以了解其深度及走行方向。
3、合理准备用物。
检查无菌包的有效期和完整性
用手揭除最外层敷料
动作熟练、操作轻 巧、保护健康组织
如何揭除内层敷料
用镊子按无菌原则揭内层敷料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无菌方法取出 敷料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需两把镊或钳子协同拧干棉 球时,必须使相对干净侧镊 子(右手)位置向上,而接 触伤口侧镊子(左手)位置 在下,以免污染。
畅,常加重感染。
3%过氧化氢:清洗创伤、溃疡、脓窦,松解坏死 组织,去除粘附的敷料。
0.2-0.5%庆大霉素溶液:局部冲洗,用于绿脓杆 菌、葡萄球菌感染创面。
0.02%呋喃西林溶液:溃疡、脓性伤口等表面消毒。
六、换药操作及注意事项
换药前准备
1、自身准备: 着装符合要求、戴帽子、口罩,洗手。
2、环境准备: 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一把镊子接触伤口, 另一把镊子传递棉球, 二者不可混用。
伤口消毒
• 严格掌握无菌原则 • 先无菌后感染;先简单后复杂;先一般后特殊 • 凡属高度传染性伤口,如破伤风、炭疽、气性坏
疽的伤口,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伤口换药有专 人负责,用过的器械要单独灭菌,换下的辅料要 马上焚烧,工作人员要刷洗双手并浸泡消毒。 • 按伤口及创面情况选择消毒液的种类和换药次数
五、常用消毒剂及外用药
1、酒精/乙醇:中效消毒剂,可用75%的酒精棉球 擦拭皮肤消毒。适用于表皮完整的伤口及需要干燥 收敛的伤口。
消毒原理: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 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凡士林纱布(油纱): • 提供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并减少
组织液的渗出,早期创面还可止血; • 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慎用,因其易因为引流不
四、换药室环境要求
•应设两间换药室:一间为无菌换药室,用于无菌伤 口的换药;另一间为清洁换药室,用于感染伤口的 换药及术前准备、检查。
•有良好的卫生设施,便于地面的冲刷和墙壁的清洁。
•面积合理,便于医务人员操作。
•自然光线充足,有足够的照明设施、保持空气清新。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5、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
正确覆盖敷料、粘贴胶布。
一把钳子(左手)接 触伤口,另一把钳子 (右手)接触敷料作 为传递,二者不可混 用。
正确覆盖敷料、粘贴胶布。
敷料有毛刺面 避免接触伤口
7、正确处理污物。
污物丢入污物间
换药次数
•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 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 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 时拔除; •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