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抗裂防水混凝土————————————————————————————————作者: ————————————————————————————————日期:ﻩ纤维抗裂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适用于防水等级为1~4级地下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不适用处于耐侵蚀系数小于0.8的侵蚀性介质中使用的地下工程。
钢纤维抗裂防水混凝土适用于对抗拉、抗剪、弯拉强度和抗裂、抗冲切、抗疲劳、抗震和抗爆等性能要求较高的地下防水工程或其局部部位。
不适用环境温度高于80℃的热环境中。
合成纤抗裂防水维混凝土适用于非结构性裂缝控制、对弯曲韧性及冲击性能有一定要求的地下防水工程或其局部部位。
不适用环境温度高于60℃的热环境中。
2.基本规定2.1纤维防水混凝土通过掺入一定量的钢纤维和合成纤维而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2.2纤维抗裂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0.2MPa)。
2.4防水混凝土应满足抗渗等级要求,并应根据地下工程所处的环境和工作条件,满足抗压和抗侵蚀性等耐久性要求。
2.5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表2.5的规定。
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表2.5工程埋置深度( m )设计抗渗等级< 10 P610~20 P820~30 P10≥30P122.6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
2.7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ﻫ2.7.1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 m。
2.7.2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ﻫ2.7.3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ﻫ3.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及要求3.1.1技术准备3.1.1.1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已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并通过公司审批。
3.1.1.2试验室根据施工要求试配提出纤维抗裂防水混凝土配合比,由此掌握最佳配合比和相应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渗等级、混凝土坍落度等,然后并换算出施工配合比。
纤维抗裂防水混凝土配合比除满足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抗渗性、耐久性外,如有大体积混凝土的构件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性,并应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
采用预拌混凝土的应及时与商品混凝土公司试验室联系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3.1.1.3项目部施工员已按设计资料和施工方案对参加防水混凝土施工的操作工人进行了书面技术交底,其主要内容为:施工准备、施工工艺、细部构造要求、质量标准、应注意的事项、成品保护和安全环保措施。
3.1.1.4对参加防水混凝土施工的操作工人进行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1.1.5按设计资料计算工程量,制定材料需要量计划。
3.1.1.6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特殊部位施工技术措施。
3.1.2技术要求3.1.2.1严格控制混凝土内部裂缝的宽度,对处于与土体直接接触的混凝土构件,规定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为0.2mm,对特殊重要工程、薄壁构件或处于侵蚀性水中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允许值应控制在0.1mm~0.05mm。
3.1.2.2做好防水混凝土的试配工作是保证防水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0.2MPa)。
3.1.2.3合成纤维用于结构增强、增韧时,纤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F20,粗骨料粒径不宜大于20mm。
合成纤维用于抗冲磨性时,纤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F40。
3.1.2.4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F20,粗骨料粒径不宜大于20mm和钢纤维长度的2/3。
3.1.2.4钢纤维混凝土的钢纤维体积率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且不应小于0.35%。
3.1.2.5合成纤维混凝土的合成纤维体积率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在0.05%~0.3%的范围内选取。
3.1.3 质量要求3.1.3.1检查纤维抗裂防水混凝土拌合物配料的称量是否准确,如拌合用水量、水泥用量、掺量等,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每工作班检查至少两次。
3.1.3.2检查模板尺寸、坚固性、有无缝隙、杂物,对欠缺处应及时纠正。
3.1.3.3检查配筋、钢筋保护层、预埋件、穿墙管等细部构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合格后填写隐蔽验收单。
3.1.3.4检查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浇筑过程中有否离析现象,观察浇捣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1.3.5合成纤维在拌合物中分散均匀。
采用水洗法测得的纤维实际含量和和配合比要求的含量相差不应超过15%。
每个工作班至少检查两次。
3.1.3.6 钢纤维的称量每工作班至少检验2次,应采用水洗法在浇筑地点取样检验钢纤维体积率。
每一工作班至少2次,水洗法检验钢纤维体积率的误差不应超过配合比要求的钢纤维体积率的±15%。
3.1.3.7墙、柱模板避免采用穿钢丝拉结,固定结构内部设置的紧固钢筋及绑扎钢丝不得接触模板,以免造成渗漏通路线,引起局部渗漏。
3.1.3.8钢纤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不得采用人工插捣,所采用的振捣机械振捣方法应保证混泥土密实外,尚应保证钢纤维分布均匀。
3.1.3.9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比活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3.1.3.10混凝土结构养护必须认真,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还必须按照专项方案要求采取保温措施。
3.1.3.11如地下水位较高,应采取措施将地下水位降低至底板以下0.5m,直至地下结构浇筑完成。
3.2材料准备及要求3.2.1水泥:ﻫ3.2.1.1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水泥的强度等3.2.1.2在设计未有明确要求时,在不受侵蚀性介级不应低于32.5MPa。
ﻫ质和冻融作用时,宜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在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按介质的性质选用相应的水泥。
3.2.1.3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并不得将不同品种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
3.2.2粗骨料: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碎石或卵石的粒径宜为5~20mm,吸水率不应大于1.5%;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
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其他要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
3.2.3细骨料: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其他要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3.2.4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3.2.5外加剂:防水混凝土可根据工程需要掺入减水剂、膨胀剂、防水剂、密实剂、引气剂、复合型外加剂等外加剂及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材料,其品种和掺3.2.6量应经试验确定。
所有外加剂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质量要求。
ﻫ掺和料:防水混凝土可掺入一定数量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粉等。
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0%;其他掺和料的掺量应经过试验确定。
3.2.7纤维掺量应视使用目的而定,同时考虑混凝土的具体配比、集料和其它外加剂的具体情况而定。
结合厂家建议的掺量数据和试验结论分析,纤维掺量与混凝土的体积比以0.05%~0.3%为宜。
钢纤维掺量不宜小于0.35%。
钢纤维的长度和标称长度宜为20mm~60mm,钢纤维的直径和有效直径宜为0.3mm~0.9mm,钢纤维的长径比宜为30~80。
钢纤维的抗拉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和《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38-2004附录A.1.4的规定。
3.2.8每立方米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Na2O当量)不得大于3kg。
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
3.2.9配制纤维混凝土时,混凝土中的氯盐含量(以氯离子重量计)不得大于水泥用量的0.1%。
3.3主要机具3.3.1机械设备:预拌混凝土搅拌站、高速强制式搅拌机、搅拌运输车、混凝土输送泵、塔吊、施工电梯等。
3.3.2主要工具:插入式振捣器、平板式振捣器、铁板、铁锹、串筒、溜槽、胶轮手推车等。
3.3.3检测工具:水平尺、卷尺、靠尺、锤线球、混凝土试模等。
3.4作业条件3.4.1施工机具、设备已按计划配齐就位,施工人员已落实到位。
3.4.2如地下水位高,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要做好降水、排水工作。
ﻫ3.4.3钢筋、预埋件、穿墙管等细部构造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完毕,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隐蔽手续。
3.4.4检查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复核构件尺寸及时清理杂物,及时纠正存在的质量缺陷。
3.4.5检查固定模板螺栓是否穿过防水混凝土构件,如必须穿过时,应在对拉螺栓中间加焊止水片,管道、套管等穿过防水混凝土构件时,应加焊止水环如图4.2.2.2所示,并焊满。
临时固定模板的铁丝必须及时清除,以免在形成渗水通道。
3.4.6木模板提前浇水湿润,养护混凝土使用的覆盖材料已运抵施工现场。
4.施工工艺4.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配制→运输→混凝土浇筑→养护4.2操作工艺4.2.1钢筋施工4.2.1.1钢筋下料及绑扎:钢筋的规格、型号、形状、尺寸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下料要准确,避免下料过长触及模板;钢筋相互间要绑扎牢固,以防浇捣混凝土时,因碰撞、振动使绑丝松扣、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绑扎时要注意使绑丝头弯向里侧。
4.2.1.2钢筋保护层控制:(1)钢筋保护层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出现误差。
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
(2)控制钢筋保护层,可采用相同配合比的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或塑料垫块按设计要求尺寸,将钢筋垫起,严禁以钢筋垫钢筋,或将钢筋用铁钉、铁丝直接固定在模板上。
(3)当采用铁马凳架设钢筋时,要在铁马凳上加焊止水环,或在铁马凳下加混凝土垫块。
(4)浇筑混凝土时,要有专人负责看管钢筋,发现有钢筋移位或松扣的要及时将钢筋调整归位并绑扎牢固。
4.2.2模板施工4.2.2.1模板应平整,拼缝严密,并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吸水性要小,支撑牢固,装拆方便,以钢模、木模或塑料模板为宜。
4.2.2.2固定模板尽量避免采用普通螺栓或铁丝贯穿混凝土墙的方法,以避免水沿缝隙渗入。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采用滑模施工或采取在模板外侧进行加固的方法。
ﻫ4.2.2.3固定模板时,严禁用铁丝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以防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渗水通道。
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止水环,止水环边缘距螺栓一般居于防水构件中部。
拆模后采取将留下的凹槽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封堵密实,并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见图4.2.2。
管道、套管等穿墙时,应加焊止水环(见图4.2.2),并满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