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大学《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期末考试学习资料

吉林大学《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期末考试学习资料

一、风湿热的定义以及临床表现如何?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的免疫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多伴有关节炎、心肌炎,较少出现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或舞蹈病。

发病年龄以6~15岁多见。

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病前1~4周上呼吸道感染史
2、发热一般持续3~4周
3、心脏炎:心率快、心律失常、心音弱、心脏大
4、关节炎:游走性、多发性、不留畸形,常累及膝、踝、肘等大关节。

5、舞蹈病:四肢和面部快速运动,入睡后消失
6、皮下结节:关节伸面,无痛硬结
7、环形红斑:躯干及四肢屈侧,红色环状。

二、风湿热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2周;心肌炎—绝对卧床4W~12W;血沉正常—下床活动
营养:少吃多餐、易消化饮食、补充维生素C、A
2、对阵治疗:抗感染:青霉素、红霉素2W
抗风湿:激素、阿司匹林10W
三、幼年类风湿关节炎(JRD)病理
关节呈非特异性水肿、充血、纤维蛋白渗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滑膜组织坏死、纤维组织增厚呈绒毛状向关节腔突起→向软骨延伸形成血管翳→破坏关节软骨→关节面黏连融合→纤维性或骨性结缔组织→关节僵直、变形→关节周围肌腱炎、肌炎、骨质疏松、骨膜炎。

四、JRD的临床表现如何?
1、全身型20%
发热:是突出特征,1~2次/日,体温39℃~40℃,每天体温可降至正常,发热可持续数周、数月。

皮疹:约95%患儿发生。

在高热时出现,热退后消失,不留痕迹,皮疹多呈淡红色斑点,
或环形红斑,见于身体任何部位,抓伤后出现瘙痒。

关节痛:全身症状突出时关节症状常被忽视,高热时疼痛更加明显,热退时关节症状改善。

心包炎、胸膜炎、肝脾淋巴结肿大,腹痛,惊厥,行为异常
2、多关节(≥5)型30%
学龄女孩多见,患儿多关节肿胀、疼痛、发热、触痛、活动障碍、晨僵表现突出。

RF 检测阴性。

活动期低热、全身不适、激惹、生长滞缓、轻度贫血。

持续数月,数年。

80%~90%的患儿最终缓解或及存留轻微慢性病变,很少造成永久的损伤。

3、少关节(≤4)型50%
大关节病变为主,非对称性,受累关节周围的骨组织受刺激后过度增生,导致双腿长度不等而呈跛行,关节周围组织挛缩,发生屈曲障碍。

主要并发症为慢性虹膜睫状体炎。

五、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如何?
1、皮肤紫癜:首发症状,皮疹多见下肢及臀部,呈对称性的分批出现,紫癜大小不等、紫红色、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

2、消化道症状:阵发性腹痛、便血,肠鸣音增强
3、关节症状:疼痛及肿胀,游走性,不留畸形
4、肾损害:1~8周内发生紫癜性肾炎
六、如何治疗过敏性紫癜?
1、去除病因:抗感染,避免应用过敏性食物和药物
2、抗组胺药物:扑尔敏、异丙嗪药物口服或肌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每日1~2次
3、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急性期和腹部、关节疼痛明显者,能迅速缓解症状,口服强的松。

4、其他:维生素C(3~5g/日)、VitK;肌肉注射阿托品~1mg,胸腺肽,口服潘生丁
七、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的定义及临床表现如何?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MCLS)又称川崎病(KD),是一种全身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本病以婴幼儿多见,男孩多于女孩。

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热:稽留热或弛张热,持续1~2周,抗生素治疗无效。

2、皮肤表现:皮疹在发热或发热后出现,呈向心性、多形性,常见的为斑丘疹、多形红斑样或猩红热杨,五疱疹及结痂,躯干部多见。

手足皮肤呈广泛性硬性水肿,手掌和脚底早期出现潮红,恢复期指端膜状脱皮。

3、粘膜表现:双眼球结膜充血,草莓舌
4、颈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质硬有触痛,表面不红无化脓,热退后消散。

5、心脏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