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材全解工具版七年级科学(上)(浙江教育版)第4章物质的特性检测题附答案详解

教材全解工具版七年级科学(上)(浙江教育版)第4章物质的特性检测题附答案详解

【最新】度第一学期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工具版七年级科学(上)(浙江教育版)第4章物质的特性检测题附答案详解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910 mB.固体不易拉伸,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借助光束,可看到空气中灰尘“乱舞”,这是分子运动的证据之一2.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间隙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天平的每一个砝码都有一定的质量,它们的质量在下述情况下会发生改变的是()A.生锈了B.放在月球上C.掉在干净的水泥地上碰了一下D.气温升高4.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5.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C.称量时右盘应该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左盘放置砝码D.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表明横梁已平衡6.托盘天平上都有游码,当向右移动游码时,相当于()A.向右调节平衡螺母B.向左调节平衡螺母C.在右盘中添加小砝码D.在左盘中添加小砝码7.如图是荣获金奖的扬州玉器“八角素瓶”,玉器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A.质量B.体积C.密度D.形状kg/m?,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最接8.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 3近()A.一个苹果B.一名中学生C.一头牛D.一辆家用轿车9.下表给出了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阅读后请判断下面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B.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小10.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11.电视机、家用音箱功放中的大功率二极管、三极管在工作中放出较多的热量,为了将热量尽快散出,常将二极管、三极管接在金属散热器上,现有Cu、Fe、Al三种材料供选择(部分数据见表),你认为散热器选哪种材料最好()A.Fe B.Cu C.Al D.三种材料均可12.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13.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化学性质的是()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煤的燃烧C.金属铜用于制作导线D.海水晒盐14.从互联网上查得的信息知道,法国准备生产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这种夹克在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物质。

人们穿上这种夹克,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开始熔化,人体感到凉爽;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开始凝固,人体倍感温暖。

这种夹克能自动调节温度的原理是()A.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从人体吸热B.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向人体放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C.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向人体放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从人体吸热D.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15.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16.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这种物态变化是()A.汽化B.熔化C.升华D.凝华17.一杯充分混合的冰水混合物,放在10 ℃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A.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B.冰水温度都升高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D.冰水温度都不变二、填空题18.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9.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

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所示)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

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汽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

汤汁是蒸汽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后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______现象。

20.浏阳腐乳以其口感细腻、味道纯正而远近闻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现测得一块腐乳的质量约为10 g ,体积约为8 3cm ,则其密度为_____ g/3cm 。

若吃掉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将______。

21.产生“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空气对流;二是城市水面小,水的蒸发吸热少;三是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________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四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_______和二氧化碳三、简答题22.冰变成水,又变为水蒸气,你认为分子间的距离是如何变化的?说出支持你这一说法的理由。

23.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

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

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 ℃,碘的沸点为184.2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

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

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四、探究题24.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A、B、B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___(选填“左”或“右”)图。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说明此时的大气压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5.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

小明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度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则应该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向右调平衡螺母B.向右盘中加砝码C.向右移动游码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物块的质量为_______g。

(3)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①②③kg/m。

顺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______3(4)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请你写出这类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制造的优点:______。

26.把一质量为56 g的石块,放在盛有40 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如图所示的位置,(g取10 N/kg)求:(1)石块的体积;(2)石块的密度。

参考答案1.B【解析】【详解】A.分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10-10m,选项A错误。

B.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固体不容易拉伸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选项B 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还可以再分,选项C错误。

D.在空气中飞动的灰尘不是分子而是众多分子组成的固体小颗粒,因此不能看成是分子的运动,选项D错误。

2.B【解析】试题分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选B考点:分子动理论3.A【解析】【详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温度、位置和状态无关。

选项B. C只是使砝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选项D是砝码的温度发生变化,只有选项A生锈了,是砝码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4.C【解析】【详解】AB.甲、乙两瓶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后,天平仍然平衡,这表明甲、乙两瓶液体的质量相等,故A、B选项错误;CD.从题图中可看出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 =mV可得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5.C【解析】【详解】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故A的操作是必要的,不合题意;B、在调节横梁平衡时,首先要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故B的操作是必要的,不合题意;C、称量物体时,要将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在右盘里加减砝码,故C的操作是必要的,符合题意;D、横梁平衡的标志有两个: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者指针偏离分度盘中线的幅度相等,故D的说法不正确,不合题意。

6.C【解析】【详解】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调节横梁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故AB错误。

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通过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根据天平的读数规则可知,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故向右移动游码时,相当于向右盘中添加小砝码。

故C正确D错误。

7.C【解析】【详解】玉器在加工的过程中,变化的是质量、形状和体积,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是不会改变的,故C选项正确。

8.C【解析】【详解】卧室的长宽高分别为4m、3m、3m,卧室中空气的体积为V=4m×3m×3m=36m3,卧室中空气的质量大约为m=ρV=1.29kg/m3×36m3=46.44kg.A.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0.2kg,不符合题意;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所以一名中学生的质量与卧室中空气质量最接近;C.一头牛的质量在几百千克,不符合题意;D.一辆家用轿车在1000kg以上,不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