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
凉衫:亦称白衫。造型同紫衫,较为宽大,白色。
襕 衫
幞头和幅巾
背子
宋代妇女平 常所穿的背 子,衣襟部 分时常敞开, 两边不用纽 扣或绳带系 连,任其露 出内衣。
穿背子的妇女
在程朱理学“存天
妇女襦裙
理灭人欲”的理性之 美的影响下,服装一
反唐朝的艳丽之色,
形成淡雅恬静之风。
此时的上襦多为大襟
半臂,腰间系以绸带,
• 明朝服饰特点:
• 一,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几千年的带结 形式。
• 二,明代女装与唐代相比,在衣裙比例 上明显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长逐渐拉长 上衣,缩短露裙的长度,其衣领也从宋 代的对襟领蜕变为圆领为主。
• 霞帔,云肩,百家衣
霞帔
明女子短带上云衣肩的女子
• (一)凤冠:明初建国, • 就规定皇后在册封、谒庙 • 及重大明会时必须戴凤冠。 • 皇后的凤冠、后妃的凤冠 • 均有明确的规定。
马甲
趋于融合的满汉女子服装
• 清初,在“男从女不从”的约定之下,满 汉两族女子基本保持着各自的服饰形制。
• 满族女子服饰中有相当部分与男服相同, 在乾嘉以后,开始效仿汉服,虽然屡遭禁 止,但其趋势仍在不断扩大。
• 小两把头是清朝上层贵族妇女梳妆中长
期占统治地位的发型。清初健全冠服制度 ,除大典礼时后妃戴朝冠外,喜庆节日后 妃要戴钿子。戴上钿子,脑后再垂发辨就 不适应了。于是,后妃们梳两个横长髻, 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戴上钿子十分 稳固。摘下钿子,这种抓髻式的发髻也可 作家常打扮。因为这种发式,平分左右, 各扎一把,宫内后妃称其为“小两把头” 。
20
女 子 的 三 重 领 深 衣 图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佛 道思想成为时尚,“魏晋风度” 也表现在当时的服饰文化中。 宽衣博带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 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男子 穿衣坦胸露臂,力求轻松、自 然、随意的感觉;女子服饰则 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 层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 风格。
小两把头
• 到了清朝晚期,达拉翅开始出现,它是一 形似扇面的硬壳,高约一尺余,里面用铁 丝按照头围大小做一圆箍和骨架,再用布 裕褙做胎。外边包上青缎和青绒布,做成 一个固定的纯装饰性大两把头。需用时, 戴在头上,不用时,摘下搁置一边。既能 美饰头发,又摘戴自如,可谓两全其美。 发明者是追求的美丽的慈禧太后,世人的 审美因她而改变,随着大拉翅的流行和演 变,两把头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同时,民族间战乱频仍, 却也给了各民族在服饰上互相 影响互相渗透的机会,各民族
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 褒衣博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有 两种形式:一为汉族服式, 承袭秦汉遗制;一为少数 民族服饰,袭北方习俗。 汉族男子的服饰,主要有 衫。衫和袍在样式上褒衣 博带袖口宽敞。衫由于不 受衣祛等部约束,魏晋服 装日趋宽博,成为风俗, 并一直影响到南北朝服饰, 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 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 衣博带为尚。从传世绘画 作品及出土的人物图像中, 都可以看出这种情况。除 衫子以外,男子服装还有 袍襦,下裳多穿裤裙。
宋代男子的一般服装
宋代男子服饰的特点为圆领,大襟,袖的大小,宽 窄不同。其衣摆长度从腰身之踝部不一。整体感 觉朴素,简洁,其颜色多为浅淡之色。
襕衫:宋代男子服饰以襕衫为主,其形制为,圆领 大袖的长衫,腰间有襞积(古代衣袍上的褶裥), 多用摆设细麻布制成。
紫衫:短而窄,,圆领,窄袖,前后缺胯,形如裤 褶,深紫色。穿着简便。
1 时间方面:中国古代服饰 发展过程
2
古代帝王服饰变化
3
古代平民服饰变化历程
古代帝王服饰
• 】 秦汉时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宋代 • 】明代 • 】清代
the Han Dynasty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
皇帝服饰
宋代皇帝朝服,这种服装仅次于冕服,是皇帝 在大朝会、大册命等重大典礼时穿着的服饰,相当 于群臣百官的朝服。通天冠又名卷云冠,冠上缀卷 梁二十四道,高一尺,卷梁宽一尺,戴时用玉犀簪 均缘黑边。下着纱裙及蔽膝也用绛色。颈项下垂白 罗方心曲领一个,腰束金玉大带,足穿白袜黑舄, 另挂佩绶。皇太子在大典礼时也穿这种服装,冠用 十八梁(名“远游冠”),与此稍有区别。
戴通天冠,穿降纱袍, 佩方心曲领的皇帝
戴直脚幞头的皇帝
the Ming Dynasty
皇帝的乌纱帽
清代皇帝的服饰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即礼服、吉服和常服。
朝袍是清朝皇帝的礼服之一,是皇帝在朝贺和祭祀活动时穿 的服装。朝袍的基本款式是上衣、下裳相连的长袍相配而成, 通身绣三十四条金龙,两袖各绣金龙一,披领绣金龙二。另 配箭袖和披领,二者是清代朝服的显著特色。
• 袒领半臂及襦裙
襦裙、披帛
大袖对襟纱罗衫、长裙、披帛
唐代文化是一种开放的类型,但宋代文化则是一种相对 收敛的类型,两者有很大的差异,宋代在政治上虽然开放 民主, 但由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 妥协退让,服饰文化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宋代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使人的个体对立性全部 仰制了,对妇女的约束也推到了极点,所以宋代女装拘谨 、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 ,宋代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 直领, 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又显得典雅大方。
• 小冠
魏晋
女装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杂裾垂髾服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的深衣 制已不被男子采用,但在妇女 中间却仍有人穿着。这种服装 与汉代相比,已有较大的差异。 比较典型的,是在服装上饰以 “襳髾”。所谓“襳”,是指 一种固定在衣服下摆部位的饰 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 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 层相叠。所谓“髾”,指的是 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由于 飘带拖得比较长,走起路来, 如燕飞舞。到南北朝时,这种 服饰又有了变化,去掉了曳地 的飘带,而将尖角的“燕尾” 加长,使两者合为一体
常服有常服袍和常服褂 两种。常服袍,为石青 色,花纹随所御,圆领、 马蹄袖、右衽四开裾袍。 常服褂是套在常服袍外 面的圆领、平袖对襟外 褂。皇帝常服有绵、夹、 纱、裘,均依时令更替。
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 ,平时较多 穿着。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 黄等色。古时称帝王之位,为九五之尊。 九、五两数,通常象征着高贵,在皇室 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清 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也绣有九 条龙。从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龙, 与文字记载不符,缺一条龙。有人认为 还有一条龙是皇帝本身。其实这条龙客 观存在着,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 不易看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即 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 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 合。龙袍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 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有许多 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上面立有山石宝 物,俗称“海水江崖”,它除了表示绵 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 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三、明代男子的民服
• 明代各阶层便服主要为袍、裙、短衣、罩甲等。 • 1、举人等士者服斜领大襟宽袖衫,宽边直身。 • 2、衙门皂隶杂役,着漆布冠,青布长衣,下截折有
密裥,腰间束红布织带。 • 3、捕快类头戴小帽,青衣外罩红色布料背甲,腰束
青丝织带。
带 六 合 一 统 帽 的 男 子
Qing Dynasty
女装二
• 其特点是:对襟、束 腰,衣袖宽大,袖口 缀有一块不同颜色的 贴袖。下着条纹间色 裙。当时妇女的下裳, 除穿间色裙外,还有 其他裙饰。
Tang Dynasty
• 男子: • 圆领袍衫 • 幞头:是这一时期男于最为普遍 • 的首服 • 襦 衫 裙 半臂与披帛(女子服饰)
圆领袍衫
短襦长裙是 隋代女服的 基本形式。 它的一个主 要特点是裙 腰系得较高, 给人一种俏 丽修长的感 觉。
康熙*朝服 康熙*吉服
清皇帝常服
古代百姓服饰
秦汉
曲裾袍
直裾袍
曲裾袍及其内衬之衣
直裾袍及内衬裙
19
女子深衣、襦裙
秦汉妇女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为尚。 《后汉书》记:贵妇入庙助蚕之服“皆深 衣制”,但衣襟层数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 增加,下摆部分肥大,腰身裹得很紧,衣 襟角处缝一根绸带系在腰或臀部。
裙料多以纱罗为主,
绣绘图案或缀以珠玉,
在裙子中间的飘带上
常挂有一个玉制的圆
环饰物——“玉环
绶”,用来压住裙幅,
穿窄袖短襦的宫女 使裙子重之仪.
穿襦裙、披帛、
佩玉环绶的宫女
唐宋服饰的比较:
唐朝: 唐朝经济非常发达,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一呼百
应,何等的辉煌与荣耀。当时的唐朝服饰风尚影响 着世界的服饰流行风尚。唐风就是世界风。一直延 续到今日,日本、韩国的民族服饰依然保持着当年 唐朝服饰的影子,是当年文明灿烂的印记。唐朝是 一个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由于物富人灵,激 情自然放纵,毫无约束的展现自我,服装便像一面 镜子一般反应出人的本身。唐代的女装袒胸露背, 男装宽袍大袖,这种完全不同于以前朝代的大胆创 新设计,表达出了鼎盛时期的人类的思想感情,唐 朝的服饰无可置疑的是中国服装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宋朝:
虽然服饰整体还是继承了晚唐的风格,但是 一种复古的思想参杂期间,使宋代的服装照唐朝 收敛许多,由于内心的封闭,拘谨,保守。同样 服装又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宋代的服饰特点——古 朴严肃,尤其是女装,身体被衣服上上下下严严 实实地包裹起来,不多露一点肌肤在外。连颜色 都是那种很暗淡的颜色,远远不及唐朝服装的色 彩鲜亮。 刻意追求纯朴自然,充满理性,不带有 任何修饰,成了宋朝服饰的时尚风格。宋朝服饰 较为保守,穿着也较麻烦宋朝的国策并不开放, 经济亦不如唐朝繁荣。但是宋朝服装却别有一种 清秀的美。宋朝服饰虽没有唐朝服饰那样雍容华 贵,但也算是亭亭玉立,别有一种小家碧玉的风 味。这种服饰也许最能体现中国儒家思想,也是 最适合中国老百姓的。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 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