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卷提交注意事项........。
答卷提交注意事项一、答卷只需提交电子文档,请使用2003版word(2007版请在保存时选择2003版)。
二、答卷请以学号+姓名+“答卷”为文件名,例如:0901001XXX答卷。
三、答卷结构1.学号、姓名、班级2.第一题答案3.第二题答案四、请将答卷发送至邮箱:asdwxyrr@,个人单独发送或交由班级打包发送均可。
五、答卷提交截止日期:2013年1月5日。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试题1、以下是一篇有删减的本科毕业论文,请指出该文的第三部分在层次安排和论述上的问题。
(注意:首先指出问题所在;如有余力,可提出修改意见)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引言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之一,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品质。
促进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学生个体与全社会得到健康发展。
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众多的文本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从语文角度让学生掌握字、词、句、篇等各方面内容外,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朝健康向上的生活品味发展,感恩亲情,珍惜友谊,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情感教学的含义(略)二、当下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状况(略)三、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1创设美丽的画面意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美好的艺术境界。
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往往都具有优美的艺术境界。
在中学语文所选择的课文中,诗歌、小说、散文、戏剧都以独特的方式将美丽的艺术境界呈现在学生面前。
对于教师来说,课前应当对于文本进行认真的备课,除了研讨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字词外,还应当尽力去营造优美的艺术境界,从而在这一艺术境界中,让学生体味到文章的真正韵味,在艺术境界中实施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
2教师应当对学生动之以情。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动之以情,才能让学生真正体悟到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时,文章的描写内容非常感人,在讲解文本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感悟去理解和品味。
初中学生对于父母为他们的付出已经有很多的体悟,让学生在阅读了文本后谈谈自己的感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赏析。
3强调文本内容的情景交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好是能够将文本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所孕育的情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与体味。
针对不同的文学体裁,在文章的描写中都包含情景的巧妙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带领学生反复揣摩,从而将文章所表现的情感得到巧妙地展现,突出文章的情感教育作用。
4教师自身的情感带动情感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身份和地位。
通常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与习惯。
因此,作为教师也要重视自身的情感培养,并且充分施展个人魅力,带动学生的情感发展。
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学生情感取向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对于文本内容所形成的良好的情感带入到课堂中去,往往会对学生的言行产生重要的影响,促进学生良好的人生观的形成。
5在反复诵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这是对于阅读文章所形成的良好的教育方法。
一篇美文必然在文本内容中形成了美好的意境。
贯穿古今,联通现实,文本内容往往会促进学生的理解与体悟。
特别是对于诗歌、散文等精彩文章,通过朗读这样一种媒界手段,变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
当然,有表情地朗读,要求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艺术功底,有真情的投入。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乍一看,学生可能很难从文本内容中读出情感与体悟。
但通过反复诵读这篇文章,特别是文章的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能够让学生明确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情感。
再如现代诗《再别康桥》一文,在反复朗诵中能够增加学生的理解与体悟。
当学生在朗诵中吟咏‚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便逐渐能够体味到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
6通过创建导语增强学生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在开始阶段不够集中,学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集中注意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建良好的导语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往能够帮学生拉入到文本当中,同时增进理解。
例如在《散步》一文中,教师通过创建导语,让学生去体味生活当中的平凡小事,感悟自己和父母在生活当中的散步小事,从而理解文本,感悟情感。
如语文教学名家于漪老师在教学《春》一课时,她的导语是‚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春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有无穷力量,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喜悦。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用彩笔描绘春天迷人的景色。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大家熟悉的描写春的诗句。
‛像这样的导语,既表现出文章的内容,又把学生诱导到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中去。
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具有拨动学生情感的效果。
7通过写作训练增进情感。
口头语言的学习与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口头表达的训练,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口才,另外一方面也有助于将学生的情感得到积极地展现,通过口头的文字,将情感得到释放,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普遍感觉中学学生相对来说较难以放开,所以往往以文章形式更能够促进学生展现自己的内心情感。
一篇佳作不仅是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更主要的是字里行间跳动着作者的真情。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注意培养、激发、启迪学生的情感,则既能使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高,还会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自己生活的空间,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同时在写作训练中所形成的良好情感,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包括关爱他人,宽容待人,感恩亲情,珍惜友谊等等。
8通过开展活动来加强情感教育。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会发现往往过于拘谨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而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内外活动反而有助于学生的情感教育。
例如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的方式,辩论赛的方式,有助于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来回答问题,从而谈谈在阅读了文本后的所见、所闻与所感。
同时也会在平常的课外活动中巩固语文课堂上情感教学的结果。
如在平常的大型活动中,鼓励学生要团结一致,为班级争光。
又如在班会课中,班会课是实践课堂情感教育的良好阵地,在班会课上同学可以畅所欲言,在此期间,也可以观察到哪位学生真正的把内心的情感挖掘出来,而哪位学生还没有真正达到感情的升华。
通过在班级里学生间面对面的交流,学生更容易接受,甚至会有更深的感触,他们往往会像同龄人看齐,别人能做到,别人能有的情感和思想对自己也是一种好的促动。
在社会实践互动中,会要求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内部成员加强交流,加强了解,从而增进情感教育。
9教学教法方面。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相对来说复杂的问题。
它对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首先要求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对于各种知识有所了解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对待学生宽容而友好。
必要的知识储备有助于教师讲解最起码的理论和内容,而宽容与友好则关系到教师能否在教学中推进良好的情感教育。
中学生在中学时期的心理特征是比较多变的,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广泛的兴趣爱好,对待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但同时有时又过于冲动,不够理智。
他们非常渴望别人看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尊重和理解他们,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但是他们又害怕失败,由于他们具有这种性格上的不稳定性,所以导致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需要特别注意,谨防方式方法的不注意而对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特别是对待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切不可一味地否定,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尽力去帮助他们。
当学生在思想上出现波动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耐心地教导,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学生的一些活动,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认真的引导。
这引导应把它看作是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环。
当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学生的性格也不尽相同,对学生的指导要做到因人而异。
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心敏感的学生,要尽力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增强勇气,从而更加乐观。
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更要鼓励学生勇敢坚强。
例如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写日记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情感教育的方式,通过让学生写日记,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在文本中,从而加深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
切忌写日记不能当作只完成作业而敷衍了事,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希望把老师当作朋友,有什么心事如果信得过老师就尽情的吐出来。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周记中畅谈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从而敞开心扉,让教师加深了解。
10、家庭教育和学校语文教育的相互促进。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在学校老师面前一套,家长面前又是一套,这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注意。
在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懂得感恩父母,珍惜友情,同时学生在家中也应当尊敬父母,感恩亲情。
只有将家庭中的情感教育与学校中的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推动语文情感教育的发展。
结语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于学生有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教学实践中中学语文的情感教育仍没有落实到位,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促进其发展。
在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要求下,要求教师特别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需要教师在教授语文课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下是一篇有删减的本科毕业论文,请指出该文在论述上的主要问题。
(注意:指出问题所在即可)论《平凡的世界》孙氏兄弟的爱情观《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遥一生代表作,它描写了从文革时期到改革开放初期新一代农民的痛苦及幸福,追求及挣扎,主人公孙少安及孙少平的爱情观体现出来的个性与时代,与社会的关系。
总体而言,孙少安和孙少平都是新时期农民的代表人物,他们一个在家创业,一个出门闯荡,与之相伴随的,一个对爱情从实际角度出发,具有客观在性,一个在理想的浪漫主义中徘徊。
孙少安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的好农民,他出身贫寒,为了帮扶风雨飘摇的穷家,他十三岁高小毕业,经历了一场考试,以全县初中考试第三名的好成绩终止了他的学业。
他不仅在家是个顶梁柱,在队里也有一定的威信,他是个真才实干的人,由于他的狠心下工夫,社员们背地里叫他‚孙阎王‛,他不顾及这些,他认为如果不实干收获季节,社员们就会叫他‚龟孙子‛。
正是他的优秀,他获得了两个女人的青睐:一个是他‚初恋‛情人田润叶,一个是他的妻子贺秀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