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梅兰芳教学目的:1、认读10个生字,学会本课17个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说说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4、能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5、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结全课文内容理解“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这句话。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4、朗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板书课题:梅兰芳。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吗?2、出示自探提示(1)、梅艳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本文讲述了梅艳芳的什么事迹?(3)你从梅兰芳身上的精神体会到什么?二、解疑合探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要求学生掌握新词。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个结构段。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4):1937年,由海沦陷,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的邀请。
第二段(5、6):写梅兰芳来到香港,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第三段(7~12):写香港沦陷了,梅兰芳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蓄须宣告不再登台演出。
第四段(8~13):写回到上海后,梅兰芳不惜自伤身体拒绝邀请。
第五段(14):写梅兰芳在生活日渐窘迫的情况下仍然拒绝演出,等待着抗战的胜利。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读。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3、反馈学习情况:(1)上海沦陷,拒绝演出;(2)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3)香港沦陷,蓄须拒演;(4)自伤身体,拒绝演出;4、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三、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四、拓展延伸1、抄写生词。
2、收集有关梅兰芳的图片资料。
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25* 唐玄奘西行取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3.认识生字“奘、缉、僧”,积累“缉拿、束手无策、百折不挠、传奇、家喻户晓”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
教学难点: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板书课题,读题。
正音:奘(zàn)2、唐玄奘就是《西游记》里的唐僧,看过《西游记》后,唐僧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交流)3、现实中的唐玄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唐玄奘资料。
4、我们通过《西游记》和查阅的资料对唐玄奘有了一些了解。
5、出示自探提示(1)读了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2)唐玄奘为什么西行取经?(3)唐玄奘取经经过怎样?(4)唐玄奘取经结果怎样?二、解疑合探(一)、学生自学自探提示(二)、略中求精,感悟“百折不挠”1、了解“取经原因”。
(1).唐玄奘为什么要去取经呢?从中你能看出他具有什么品质?(2).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板书严谨治学)(三)导读“取经经过”。
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让你深刻感受到了唐玄奘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请画出来。
小组交流,朗读自己画出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了解西行取经的路线,从而感受唐玄奘西行时间长,路程远。
4.玄奘西行不仅是时间长,路程远呀!而且还遇到了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让我们去看看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吧!5.把最触动你心灵的语句再读几遍,说出你的感受。
全班交流。
6.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1)“从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从这两句话中体会玄奘的百折不挠的品质。
(四)小组合作学习“取经结果”派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引导小结。
1、轰动长安2、成果巨大3、神话流传三、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四、拓展延伸1、学生自读生字2、学生激情对话3、课下读西游记,了解相关事情《天窗》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课文重点:4---9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4—6自然段。
读说结合点; 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天窗》。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
4、出示自探提示(1)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2)慰藉什么意思?(3)什么是天窗?二、解疑合探1、学生自学自探提示2学生分小组讨论问解决的问题3、老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1)、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2)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的那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三、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四、拓展延伸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
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限时作业:(限时作业题样)《天窗》教学反思:《天窗》这篇课文写得比较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先让学生听了课文后完成填空题,再让学生质疑。
学生非常自然地提出了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为什么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因此在课上我主要围绕着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27我是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糕、贪”等13个生字,会认“馋、霉”等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年糕、贪馋”等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3.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暖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先生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一个精彩片断。
(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出示自探提示1、默读课文,思考:猫在头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2、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二、解疑合探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想一想: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我”看见厨房没有人,决定抓住机会吃了那块年糕,并由此发现了第一条真理。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我”人不见一个人影,咬了一口年糕不能动时,又发现了第二条真理。
第三部分:(5、6自然段)写“我”为了摆脱那年糕,使出种种伎俩,最终直立起来已经不是猫了,又发现了第三条真理。
第四部分:(7、8自然段)写在人们的嘲笑下“我”无奈地演完一场丑剧。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3、小组合作,全班交流(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题,梳理猫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
第一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
第二条真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
第三条真理: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
(2)引导交流: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学习第一部分(1、2自然段)自由读第一部分,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教师引导学生从猫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体会。
理解:瘆人、难得的机缘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学习第二、三部分(3-6自然段)4.学习第四部分(1)自由读第四部分,把人物的不同表现画出来。
(2)分角色朗读第四部分,深入体会。
(读出各种不同人物面对猫艰难的窘境而表现出来的冷漠心态)5自由朗读全文,并重点朗读你自己喜欢的段落,提出自己还不太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
三、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四、拓展延伸文章学完之后,你的脑海中留下的仅仅是猫可笑的形象吗?还有什么?(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拓展阅读:《泰戈尔散文诗二首》、《狗的友谊》、《母爱》28杨子荣借题发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诈、匪、惕、梭”是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作品对英雄杨子荣心理的描写。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孤胆英雄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精彩的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孤胆英雄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课前谈话: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民英雄为共和国的建立前仆后继,与恶势力进行着不屈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