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童装品牌的创建”调查报告——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织里实验小学三年级七彩小队指导教师:徐丽钦闵建英曹佳一、课题提出背景我们的家乡——织里座落于长湖申运河和318国道旁,生产童装出了名,人们称它为“童装之都”。
织里的童装市场被授予全国最具竞争力50强呢,已拥有童装企业6300余家,中高速缝纫机近10万台,从业人员约12万人。
截止2006年底,全镇拥有童装注册商标700多件,童装市著名商标12件,省著名商标1件,另有市级名牌产品5个,目前产业发展已进入了提升发展的新阶段。
我们已经有了这样好的形势,将来怎么发展呢?答案就是“创建品牌”,以品牌求生存,作为织里人,我们有了一种想了解织里童装的冲动,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我们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我们一共走访了45家企业,其中知名品牌企业25家,中小型企业20家,另外我们还采访了政府分管童装的领导,参观了生产车间。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了解了我们织里童装的发展现状、品牌建设的迫切需求,展望未来我们织里童装的发展更是信心倍增。
二、活动目的1、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和讨论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童装产业的发展状况,引导他们树立小主人翁意识。
2、通过小组活动和其他同学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与能力。
3、鼓励学生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
三、活动形式1、组织形式(1)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班级活动相结合。
(2)与家长合作2、实践形式(1)收集资料和信息(2)调查、访问和参观(3)拍照、记录(4)规划措施、表达四、活动过程:第一阶段:了解家乡童装产业的现状(一)同学们通过访问织里镇政府,了解童装发展的状况,交流访问所得。
从王镇长的介绍中,了解到了织里童装的发展。
2006年全镇童装产量 3.2亿件(套),销售额75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国内市场产品覆盖率达到100%。
全镇从事童装相关产业的有1300户,其中辅料经营户302户,棉布经营户712户,绣花印花261户,印染9家,砂洗16家。
正是有了辅助业的良好发展,我们的童装才会日益腾达。
童装发展和辅助业是互相促进的关系:由于优势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宽松稳定的政策环境,吸引了大批来自外地的经营者纷纷在织里开办童装企业。
目前来自镇外的童装企业已有1958户,其中外镇本市企业1165户,市外省内企业296户,省外企业497户。
这些企业主要来自广东、上海、江苏、湖北、福建、黑龙江等21个省市和省内温州、宁波、台州、绍兴等11个城市。
截止2006年底,织里拥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童装企业7家,2005年外贸交货值近6亿元人民币,约占童装销售额的10%。
产品已出口到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织里童装产业庞大的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
织里童装辐射了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及法国、西班牙、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像赛洛菲等部分品牌产品专门销往国外。
蒸蒸日上的童装产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童装批发商,有的定货商常年居住织里从事批发经营。
如果你打开网络搜索“织里童装批发”的字样,就会看到大量的织里童装批发公司,如:依依、日日红、金甲……通过网络进一步增加了客户量。
据统计织里童装市场生产旺季日客商流量达3万余人,日销售童装30万件(套)。
不论是在生产设施上、产品销售上、产业知名度上,还是在辅助产业方面,我们都有了非常优越的条件。
展望未来,我们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只要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一定会创造出辉煌的业绩,让我们织里童装成了世界文明的童装生产基地,让我们的童装足迹遍布全球。
(二)组织参观、深入调查研究。
:第二阶段:感知品牌带来的效应调查一:网络搜索著名品牌 “米奇”成功后的销售量惊人。
调查二:对比统计童装信息中心我们在对织里镇童装企业的采访过程中,还了解了他们在有品牌之前和之后的销售数据,并进行了对比统计,从中发现品牌的效应。
调查三:消费者对品牌需求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长进行调查,了解消费者对品牌童装的需求层次。
地点:学校门口、教室第三阶段:优势盘点:织里童装创品牌的有利条件1、到镇政府办公室,以小记者采访形式,了解“品牌创建”的有利条件。
随时笔记,并带好录音机,整理录音资料。
2、搜集前两届博览会的图片,海报,相关报道,影像资料,以及相关数据,感受品牌童装的魅力。
3、了解已经小有名气的童装老板的品牌意识。
“丫梦派”的董事长杨叔叔,他认为:市场调查是根本,孩子们喜欢怎样的衣服?我们将要生产的产品是不是受孩子们喜欢?普通家庭是否买得起?孩子们穿在身上是否舒服?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丫梦派”调查的项目。
金凤来董事长吴叔叔觉得,树立一个可爱的形象来吸引孩子也很重要。
因此,他们选中了小朋友都熟悉的童话故事《三只小猪》中的第三只小猪,作为他们的品牌形象,给“小猪嘟嘟”赋予了聪明、勤恳的品牌文化。
“华诺”总经理张叔叔认为:加大产品研发的力度,才能推动发展。
“华诺”有专门的设计师,有现代化的生产规模,这些都是打响品牌不可缺少的因素。
特别是从广州聘请的专业设计师,每季都会设计20多款同一系列的童装,供客户选择定货。
虽然这样的设计师每年的工资达到10多万元,但张叔叔觉得很值得,因为这样他们设计开发的童装款式是别人没有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获取更多利润。
“玲珑宝贝”董事长闵忠平叔叔觉得:品牌定位是关键他说:我们在制作童装时,除了考虑漂亮、美观之外,还要考虑舒适、健康,要有自己品牌的定位。
有了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才能有更好的定位,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才会有更多的人会慕名而来。
4、了解普通童装生产商对“品牌”的需求意识采访普通童装生产商,了解他们对童装品牌的认识和需求。
附:采访提纲★您现在注册使用的商标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如何?销售情况怎样?★您认为有必要创建自己的童装品牌吗?★您觉得如果您现在注册使用的商标是知名品牌,那会对销售情况有什么影响?第四阶段:焦点思考:织里童装品牌之路上的困难1、了解织里童装在中高档零售市场的市场占有率。
走访浙北大厦、星火服装大厦的童装柜台,调查了解几个织里知名童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如:今童王、华诺、夏士)。
走访一些童装零售商,了解织里童装的销售情况。
2、回家采访家长或亲戚:(1)您认为自己的童装要达到知名品牌的要求,哪些方面需要改进?(2)要创品牌,最怕的是什么?3、总结我们织里童装创建品牌之路上的困难。
(1)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品牌定位较低。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织里的童装企业大部分面向内陆农村和批发市场,企业生产规模较小,自我定位较低,档次不高。
以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占了绝大部分,只有为数不多的一小部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因此,虽然织里童装的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但是量的领先,并没有使织里童装成为童装产业发展的主流。
就是在我们当地的浙北大厦、星火服装大厦也几乎看不到织里童装品牌,我们只找到了“芝麻开门”一个织里牌子。
(2)设计创新能力不强,与其他地区差距较大。
织里镇上的童装生产大多数是买了样品之后再做改进、打样。
除了“今童王”、“华诺”等有限几个国内知名品牌,整体水平不高,缺乏一批在行业内获得广泛认可的牌子。
我们织里有6300多家童装企业,而广东佛山的环市只有4000多家,2006年两地的生产销售情况怎样呢?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销售收入和产量都只有佛山环市的50%左右,造成这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织里童装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请设计师的不多,由于聘请专业设计师的费用昂贵,全镇那么多家企业中,只有30多家是有自己专门的设计师的。
(3)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组织管理水平落后。
虽然我们有以“今童王”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企业家,但整体素质普遍还是较低。
大多数业主文化程度不高,请看这张图,目前的企业构成形态是畸形的。
老板既是总经理又是销售主管、设计总监。
大部分企业内部没有分工明确的管理部门,这离我们理想中的品牌企业构成状态相距甚远。
(4)服务体系功能不全,支撑发展作用有限。
我们织里镇虽然已拥有六大公共服务平台,但这些平台还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服务对象主要以一批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企业为主。
此外,一些市场硬件设施已不能适应童装产业发展的需要。
如织里童装对外的主要窗口形象——中国织里童装城,从当前来看,已经很落后了,与“中国童装名镇”和全国专业市场50强的地位显得极不相称。
而且以低档批发交易为主,缺乏一个品牌精品童装的展示交易区,不能反映出织里童装的实际发展水平。
第五阶段:金点子:我们的建议(一)绿色环保求质量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观念的提升,童装的质量除了体现在外观质量、颜色、缝制质量、熨烫、包装等方面,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庭还关注面料成分含量、甲醛、pH值等关系到儿童衣着安全的指标,健康和环保型的童装产品日益受到市场的青睐。
所以我们建议品牌童装在注重款式设计、颜色搭配的同时,更应该注意选用无污染、无毒素的染料的面料,加工成纯棉灯芯绒系列,纯棉布系列的夹克衫、裤子和牛仔系列休闲装,这样就会大大提高了童装的吸湿性、透气性、柔软性,让我们穿着健康、舒适。
(二)加盟连锁求发展我们认为应该以发展中高档产品为主,发展品牌连锁专卖店,以国内市场为主,鼓励开展对外贸易。
我们织里本地企业“今童王”已经发展成全国知名的童装企业,其品牌“芝麻开门”已经进入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档次百货公司;益华制衣的“华诺”品牌也已经运作良好;另有一批重视设计和开发的企业也雄心勃勃地希望进行品牌化运作。
但这只是为数不多的几家大企业,织里有那么多的中小企业,他们没有“今童王”“华诺”那样的实力,他们的出路在哪里?我们觉得通过通过加盟连锁的形式力争引进一批国际或国内知名童装企业,快速带动童装产业层次提升。
试想一下,如果“米奇”、“博士蛙”“杉杉”等著名童装品牌落户织里,织里有了这些加盟生产商,那么织里生产的童装的实力是可想而知的。
(三)开发设计求创新当然,光有别人的品牌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我们织里本土的童装品牌,我们自己喊的出的响当当的品牌。
“小银象”的沈叔叔告诉我们: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培育品牌,利用专业人才做专业的事是必然的趋势。
如聘请专业的童装设计师打造品牌风格;聘请高层次、专业性的童装营销人员开拓市场;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改进生产管理水平。
织里的童装企业已经开始注重童装的款式设计问题,部分企业长期聘请设计师为企业进行风格设计,有些企业在上海、杭州等城市设立设计工作室为企业服务,并且很多企业经营者经常出国考察国际流行趋势为企业的产品开发提供思路。
但由于我们织里像这样的专业人才太少,只有几家知名品牌拥有这样的人才,再加上企业主出国考察的费用较高,机会较少,所以大部分生产商只是跟款抄款,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